<p class="ql-block"> 巍峨雄伟、平坦笔直的清洞河大桥、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清洞的村民、已上了年纪的年秀姐告诉我:“哪天清洞大桥通车了、我一定要去买挂鞭炮放一下、庆祝大桥落成、它圆了清洞多少老表的梦想,现在她说只想高呼一声“共产党万岁”!多么朴实的语言、不带任何的修饰、这不仅仅是年秀姐个人的感慨、而是清洞河两岸东源村民的真实心声!</p> <p class="ql-block"> 入晚、清洞河大桥两侧的照仿古照明灯齐齐绽放、红白相间的光亮仿佛一道亮丽的彩虹🌈映入人们眼帘、新农村建设给东源村全体村民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这是改革开放的“红利”、是习总书记、党中央送给广大村民的“红利”…</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的1969年3月23日、我们离开家乡上海、上山下乡来到了江西铜鼓这个叫“带溪公社东源大队的三队(清洞)的地方、在广阔天地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年提心吊胆地走过木板桥、担心在桥板的恍动中跌落河中、那就很尴尬了。 </p><p class="ql-block"> 这是清洞河上第一代桥(木板桥、我们眼中的桥)</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清洞河上的大桥(木板打造的)就如上图、在宽阔的河面上打下木桩、架起桥板、于是一座简易的木桥就算建好了。十分的简陋、不消一个上午就能打桩铺板架起的一座便桥。但如遇大水时也就一瞬间的事、木板桥从此音信全无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的清洞河、水势浩大、十分湍急、整天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我住在“二方阁”(清洞的地名)天天晚上被河水声和堆间中冲米的节奏性水车的响声吵得不能入眠。</p><p class="ql-block">介绍一下何为冲米:把谷子到入很粗的泥磨中碾磨(作用是让谷子分解成米粒和谷糠)然后借用风车将米粒和谷糠再分离、那个谷糠目前来看是无用的、只能烧掉作草木灰肥田、将米粒再放入石臼里、利用水的冲击带动巨大的水车慢慢地转动、而水车带动的轴也慢慢地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石臼中的米粒、让米粒中的米糠与米粒再度分离、经过时间的推移、再由风车最后分离米粒和米糠、这个米糠却是个好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架桥材料也十分易得、打桩架桥板只要几个老表就可以搞定、原材料都是现成的、生产队的猪场中有备货材料、当年我也曾有幸被尔浩队长安排雨后去打桥桩架设桥板的工作。所以尽管不是内行师傅、但至少我了解了整个塔建便桥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天是不能下雨的、(大自然规律如何更改?)老表们最是担心、因为一下雨清洞河里肯定就会涨水、小雨小涨水、大雨大涨水、而暴雨一定是洪水暴涨、清洞河一涨水、势必摧古拉朽将木板桥冲掉、也是习以为常的必然现象、清洞河两边的交通就此中断、要想恢复交通一定得雨停、方可安排施工架桥。但是有人生病急需救助怎么办?(公社卫生院在港下里)急需过河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打桥桩的材料是用松木制成、当地有句俗话“水浸千年松”、因为松树中含有大量的油脂、这就是它长时期不会在水中或者在潮湿的土层中腐烂发生质变。而架设的木板的材料则是用杉木制成、杉木的材质是轻巧耐用又不会变型、因此被建筑行业、工程施工中广泛釆用。</p><p class="ql-block"> 尽管是简易的木板桥、但整个清洞、南村、滿家园、岺下的五队、六队都需要通过这座桥走去外面。</p> <p class="ql-block"> 毁掉木桥的罪魁祸首是上游龙门林场的半成品无数的大量的木材、因大雨或暴雨所引发的山洪爆发、而后大水携带冲下来木料和树木等杂物、撞击在仅几根简易桥桩上、就如“风卷残云”不堪一击、一下子一座木板桥倾刻间倒在湍急咆哮的河水中被它吞没而不知所终……</p> <p class="ql-block"> 清洞河上第二代桥:铁索桥</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前后、有关方面终于拿出资金在清洞河上架起钢丝桥(铁索桥)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大水冲垮木桥引发交通中断的问题、但是也只能是一厢情愿、没更深次规划(可能是资金的问题)而未能根本上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未和九十年代初、这是我离开江西返回上海工作后的十六年后(1974年8月29日调回上海)当我漫步行走在这座恍恍悠悠、但平平整整的铁索桥上感概万千、赞叹时代进步了、有关方面思路开阔了、清洞的老表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了、因为铁索桥悬在半空中、离开河面应该超过一公尺、以为从此以后交通一直都可以畅通无阻了、再也不用担心河水上涨阻碍交通了。但也只是一厢情愿、南柯一梦罢了……</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前、有关方面再次提升清洞河大桥上施工规模和施工质量、大手笔啊、真正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党的执政理念、政治理念”、施工全部釆用钢筋水泥结构、(混凝土)建设大桥、希望从此以后再也不受大水之困扰、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清洞河两岸村民的担忧。</p> <p class="ql-block"> 这座便桥现今依然存在、并仍在使用之中、是清洞河上的另一座便桥、位于“白家洲”它是连结“岺下”的一座便桥、桥面与河水几乎相接、在六、七十年代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随时都会有上游的树枝、木材被水冲下来、将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冲垮便桥、而今是可以这样架桥的了、因为清洞河里没有了水、是气候干燥了?天也不下雨了?气象站能告诉我们什么?水利部门又能告诉我们什么?无从说起…</p> <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过去了、清洞河的河水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水越来越少了、那怕是下大雨也再难见到上游龙门林场方向下来的、带着暗红色的汹涌澎湃、咆哮阵阵、翻翻滚滚、震耳欲聋、一泻千里的大水、那么河水去了哪里了?一说:现今气象发生深刻变化;大气层干燥了就无水了?二说:当年的龙门林场几乎是砍光全部的高大的原始树木、那个年代重经济而轻环保、可能也根本不懂何谓“环保”?什么事情都由领导说了算、领导面前专家就是个屁!那么地底下的河流改道了?是去了别处地方?三说大气层温度升高了?众说纷纭都成了“砖家”。</p> <p class="ql-block"> 水泥大桥建成了、可是并没有让两边的村民感到欢欣鼓舞、因为用了不到两年、竟坎坎洼洼、破败不堪、护栏的钢筋怎会裸露在外?是不是施工质量有问题?还是因为施工经费过于紧张?还有就是在整个工程中是否存在猫腻?村民们也只能“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记得那个鹧鸪鸟的叫声么?“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后、大力振兴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宣传活动中、有关部门再次将重新规划设计全新的清洞河大桥、彻底打造、建设清洞河两岸的景观步道、全面整治清洞河(东源段)河面、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截流后的清洞河河水仅剩下“涓涓细流”温柔无比…就如那令人畏惧的东海龙王敖广(那个凶神恶煞)一个哈欠竟然变成了一条可爱的小泥鳅。(岂非滑稽可笑?小泥鳅翻不了大浪!)</p> <p class="ql-block"> 2023年的冬月、当我再次踏上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清洞河大桥时、激动的心情只能用“无比震撼”来表达、大桥全长百余公尺、分设四个桥墩、南北两岸各一个、中间河道有两个、桥墩深度超过10公尺、直径超过一公尺、哇噻!工程浩大、投资不菲啊、“何人大手笔”?令人肃然起敬!桥面上宽达6公尺、便于南北车辆从容行驶交汇于清洞河上。真正做到“鸟抢换炮”了!</p> <p class="ql-block"> 桥墩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直径超过1公尺、(河道中有四根巨型的桥墩)全部施工均由机械完成、非人力所为、而昔日咆哮奔腾、桀骜不训的清洞河正展露出少女般的温柔、水平似镜、默默地、静静地流淌、冷眼观看着两岸无限风光、新建的西式楼房一幢接着一幢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感叹不巳!</p> <p class="ql-block"> 清洞河两岸的东源村村民无不翘首以盼的大桥终于落成了、村民们无不额手相庆、衷心地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中央、从此再无遗憾、亦不知“担心”为何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小小的东源村(清洞组和岑下的生产小组)全体村民正在同全国人民一道撸起袖子、昂首阔步、为实践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力拼搏。</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由南向北进入清洞的方向、左侧桥头的两层楼房是彬伢所建(胡水迪的大儿子)而他对面也就是右侧桥头住的是肖桂莲(胡尓松的妻子)和她的两个儿子家的住房。两边的房子都是一间连着一间、直到牌坊下、而原先东源唯一的一座的“豪宅”——“司马第”、竟然不知何故被住户们拆了、令人膛目结舌又扼腕痛惜!大力开展旅游事业的今天、有关方面可以通过集资的方式、筹措资金全面整修“司马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进入大门的那条巨型整块石条砌成的门槛、它有成人膝盖那么高、可能有二十个公分厚、要进入大门必须侧过身子跨进去、过了天井、两旁的柱子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那年正是福林和桃秀结婚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由北向南方向、顶头的一幢三层楼房、居住的的胡尓鸾的两个儿子家、六十年代未、东源大队的党支部书记由胡尔鸾先生担任。黑黑瘦瘦的形象仍在我脑海中、在东源的老表中称得上“鹤立鸡群”了、因为他能在村民面前作报告和传递党的政策。</p> <p class="ql-block"> 清洞河大桥两侧的护拦上、都安装了仿古照明灯、夜深人静的时候、桥上灯火通明,煞是好看、令人陶醉乃不知今夕是何夕?</p><p class="ql-block"> 想起了当年辛老师弃疾先生的“青玉案.元夕”词:“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p class="ql-block">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 class="ql-block"> 此景此情、无声胜有声!,</p> <p class="ql-block"> 装饰一新的清洞河大桥。放眼望去大桥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几代人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这就是我们无数的小梦汇成一个辉煌灿烂的的“中国梦”…</p> <p class="ql-block"> 入晚、桥上灯火通明、照如白昼、实难想象五十多年前的那个交通闭塞、大多数房子都由泥巴筑就的小村落、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大多灯都是形状不一的自制的煤油灯、而我用的是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今天会变得如此繁华、从花园到何家洲的几公里的路途都是簇堑全新的柏油沥青马路、一盏盏路灯整齐排列在马路两侧、再也不是老概念中“贫穷落后”的农村了、新农村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我村民朋友们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 …</p> <p class="ql-block"> 真是搞笑、谁家的护卫犬也来凑热闹、交头接耳地讨论是否过去看看朋友、莫非它们也想参观一下大桥?不憧曽语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雄伟壮观、婀娜多姿。山村巨变、令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 由东源马路边拍摄的清洞河大桥身影、桥上璀璨的灯光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实难相信这是”桀骜不驯”的清洞河?引起许多村民驻足、观赏(湖南湘西有个凤凰古城、他的特色就是用灯光的交相辉映来点辍河道、并说是“凤凰归来不看灯”、那就言过其实了、上海的灯光秀早就用上了五彩激光、在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环球中心大厦等超高层建筑上、不停地变幻着各种颜色和新奇图案、扯远了…)为东源村增添了无限色彩。</p> <p class="ql-block">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村巨变、气象万千、日新月异、广大村民告别了木板桥、也再见了铁索桥、和简易的水泥桥也说声“拜拜”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十分怀念过世多年、未能见到今日之辉煌的:胡尔浩先生、模迪婶、方迪婶、付贤公、胡万春先生、时仲桂先生、胡尓枚先生、胡省吾先生、胡应迪先生、胡华迪先生、胡尔锦先生、胡香迪先生、胡湧迪先生、时顺昌先生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辈子小心翼翼的胡方迪先生等等、等等一大批令人尊敬的让人怀念的老表长辈们…</p> <p class="ql-block"> 从花园一路过来、经凉山坪、弯里就到了白家洲、这里大多的村民均由岺下搬迁至此 、政府在这个地方建立统一的公房以安置拆迁户、于是有了“金洲小区”、同时还设立了医疗救助站、(有医生24小时值班、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严然成了东源村的副中心。</p> <p class="ql-block"> 白家洲桥下有醒目的标志、“红色秀美乡村”这才算是正式进入“东源村”地界。宽敞平整的马路伸向远方、两边的新农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上了年纪的一伙老表在自家或邻居门前打牌的下棋的怡然自乐、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长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东源村村民房屋的侧面都有专业的画家设计、制作的作品、据说这些画家他们来自江西省“南昌美术学院”、难怪画得那么地道好看、但从我的视角看来、所有作品极具六、七十年代上海金山地区的“农村画”画风。当然也有可能是相同的画风。</p> <p class="ql-block"> 令人赏心悦目!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 高大漂亮的太阳能路灯上标有“水秀故居”的文字、那天在村委会干部的陪同下、我参观了位于“白家洲”的革命烈士——张水秀同志的故居。在1931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张水秀同志不幸被捕、在国民党、还乡团的严刑拷打下、她坚持党的信念、忠贞不屈、最后被无计可施残无人道的敌人杀害于铜鼓县城外的沙滩上、据说怀有身孕的张水秀烈士牺牲时婴儿还在腹外蠕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当年毛泽东主席为革命烈士刘胡兰同志题的词、我想张水秀烈士同样可以享受此殊荣。东源村全体村民、干部无不为张水秀烈士感到骄傲、也感谢有关部门的整理、发掘为东源村树立了一个光辉的烈士形象。</p><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张水秀烈士的故居前仅剩的一堵墙!</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个房屋是后来重建的、当时的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一把火给烧了…</p><p class="ql-block">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录;白居易诗句)</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今天的东源村村委会、一幢三层的建筑、在这幢建筑中有书记的办公室、有商讨工作用的会议室、有受访人员的接待室等、这个仅五、六个人组成的团队是带领整个东源村村民“奔小康”的领导核心、也是处理各类村民事情的受理中心、因此衷心希望东源村委会的一班同志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好火车头的作用、要关心好、爱护好广大村民、要事无巨细、事事关心、牢记群众事无小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再接再厉、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新落成的房子、给人很有气派的感觉、当年这家主人时光友先生一天在吃晚饭时、将“酱油”淋了一点在薯丝饭中、于是从淸洞的“牌坊下”一路向上、边介绍、边炫耀走到了“二方阁”、向老表们介绍了他的“饭”里拌了“酱油”、也有老表眼馋地问“什么是酱油”?又问“好恰不”?光友把头抬得高高回答“不好恰、我会走得角里来”?(声明:这里没有一点点的贬低光友的意思!那个年代我们个个都穷得叮当响、大多数老表人家哪里知道酱油为何物)</p><p class="ql-block">“一唱雄鸡天下白”苦难的日子过去了、在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幸福日子里、我们要紧紧地依靠党的领导、相信党的领导、好日子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 今年已八十有六的耄耋老人、当年的大队长胡尔庚先生亲眼见证了清洞河段几度春秋的变化、从当年“谈水色变”到今天的全面整治河道、而造大桥只是第一步、下面还有第二步、清洞河两岸的景观步道建设。第三步……</p> <p class="ql-block"> 这位老党员感慨地表示:“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今天老表们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习总书记、党中央越来越多地关心农村、新农村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p><p class="ql-block"> 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旧貌换新颜了。</p> <p class="ql-block"> 两人正亲切交谈、那个年代我们的认知里搞不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但好吃的东西还是记得的“米果、豆腐、肉”、说到了共产主义时、我要天天吃、顿顿吃“米果、豆腐、肉”,而今桌上的美酒佳肴数不胜数、“米果、豆腐、肉”在而今的餐桌上逐间淡出、可东道主殷情尤加仍十分知礼道“冒希里菜、冒希里菜”(满满一大桌菜、尚怕你客人没有可口的饭菜)时代变迁了、今非昔比了…但老表们的热情、热心、好客、淳朴还是一如既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