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行纪略               作者:丁建顺

方锦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b>  </b>丁建顺教授是我的挚友,在《我与丁建顺结识的青春岁月》这篇文章中我已经记录了我们交往的起始过往。虽说是挚友,但却38年未曾谋面,在交通发达,“天涯若比邻”的今天,似乎又成为一种异象,让人匪夷所思,我想这其实不重要。即便如此,依然一见如故,作为著名作家,本次来黟县,不仅仅是兄弟之间畅叙友情,更与本土部分作家探讨新时代文学创作的主题和走向,受益匪浅。丁教授返沪后,做了6天来黟的文学日记《黟县行纪略》。既是个人日记,或多或少带些隐私的成分,或不加掩饰,但发我看后觉得更似日记式散文。便也作了一篇《文友来黟》的拙作,在美篇上一并发给读者诸君分享(稍后跟发《文友来黟》)。欢迎更多的友人来黟县旅游观光。——方锦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黟县行纪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丁建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5月10日 周五 晴</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晨起床,做完日常一套,上床睡个回龙觉。醒来看已9时,拿了行李即出门。到虹桥高铁站等候片刻,乘11.23分的高铁出发。行车3小时,车到黟县东站。拉着行李箱慢慢地走,出站时看到方锦华等在剪票口。老友见面自然激动,掐指一算,恰好是38年。随方锦华出站,还在举目寻找渔亭的骆驼峰,方锦华曰黟县东站与渔亭无关,是黄山北站通向西递古村落的铁路。昌景黄和池黄高铁均在黟县东站汇集。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许多资源都朝其倾斜。</p><p class="ql-block"> 车至渔亭,面貌大变。桥东成为公园,公路亦拓宽成康庄大道。原老屋早已动迁,政府补偿了一块地,在高等级公路边,方锦华在宅基地上造了一幢徽派民居。入屋喝茶,室内装潢令我意外,十分考究,房高三层,加一阁楼,二+三层共有五个房间。阁楼也可住人。底楼是客厅和饭厅,夸张的是,地下室设置了茶室,卡拉OK厅和贮藏室,配置了高档音响。</p><p class="ql-block"> 为表示敬重,方锦华决定自己烹调,做一桌方家菜招待我。说话间方萱夫妇驾车到,老友相见份外热情。喝茶叙事后方锦华欲动手烹调,厨房却被方萱夫妇占领,让方锦华陪我说话,他俩烧菜。食料不错,烧得也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来了两位朋友一起喝酒,一位是黟县原文旅局局长金忠民先生,另一位则是渔亭的“乡贤”,做民营企业的,对渔亭的招商引资有一定的贡献。席间热闹,喝两瓶五粮液。晚上聊天至半夜,先到地下的卡拉OK吼一嗓子,喝了许多啤酒。又到晒台上喝了咖啡,谈文学,回忆四十年前青春年少时因热爱文学而结缘的往事,并大谈文学的三要素——主题、人物和情节。晚上就在方锦华的新屋休息,如在星级宾馆一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1日 周六 多云到阴</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晨起床,方锦华下了面条,用昨晚的黑土鸡汤作汤料,味极美。餐毕昨晚一起喝酒的朋友来,方知他是渔亭本地人,大名陈仁苗,为人极豪爽且朴实。更为夸张得是,方萱的太太昨晚驾车回屯溪,取了方萱的药早上又驾车来。而方锦华的太太则从黟县乘公交车来渔亭打扫我住过的房间。</p><p class="ql-block"> 一行人乘两辆车去下阜小三线厂故址观览。经四十年岁月消磨,已很少有原样的建筑,仅存的房屋都与当地人的混杂在一起。看了现状,已不是那闭眼就浮现在眼前的影像。</p><p class="ql-block"> 看了旧址即去看岩坑水库,也称“云岩湖”,需渡船到那边。我在此八年,却没去看过。陈仁苗还引我们去看壁画石雕等,可惜年代久远,遗留的实物几近匿迹。下山后去一农家乐用午餐,有几盘菜味道极美。饭前陈仁苗到渔亭接来方锦华的太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两位老友的妻子,都贤惠美丽。餐毕方萱夫妇驾车回屯溪,因路过渔亭,带上了方锦华太太。陈仁苗驾车则带我去看新安江的源头,那在上游休宁流口境内,离渔亭约60多公里。方锦华早就观赏过,他是陪着我来观赏。陈仁苗驾车稳且慢,因是午休之际,为的是让我在车上休息。到六股尖看了从山上流下的泉水,呼吸着新鲜空气,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回来的路上,陈仁苗停车数次,让我观看村头树和尚有森林意味的树林。归途中到邻村的支书家喝新茶。</p><p class="ql-block"> 晚上陈仁苗拉我们到一家土菜馆吃老鳖,炖得很烂,味道鲜美。仍在方锦华家过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2日 周日 阴转多云</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早陈仁苗驱车送来茶叶,还要送老鳖。我说茶叶收了,老鳖就算了。乘方锦华的车去黟县,先看了他家欲盖民宿的土地。因距县城内主要景点均为五里,故名五里村。其地环境优美,北边和西边都可借景湖泊与池塘。现围了起来,说是造民宿,恐怕是豪华酒店。</p><p class="ql-block"> 车停方锦华以前在银行分的房,场地极大,停了几辆车。方锦华指着一辆奔驰SUV和日本产面包车说也是他儿子的,工作时用。入老宅看,夫人在家,有一百多平米,在那个时代,也算大的。方锦华指给我看,他儿子在黟县的家是一幢别墅。方家生了一个儿子方哲源,儿媳在公安系统工作。据说查阅过姓氏,当时全国叫此名的仅此一个。方家第三代为一男一女,十分圆满。平常由奶奶接送上幼儿园,周末周日回自己家。说到儿子方哲源,方锦华曰小时调皮,长大后却成为一位建筑承包商,是黄山市政协委员。我曰是其自身努力,也是父亲调教有方。方锦华又曰儿孙自有儿孙福,以后的路还很长。</p><p class="ql-block"> 入住东榕宾馆,到对面的酒店用餐,召黟县作家协会的夏显丽陪同,餐毕休息,后驱车去黟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林平的创作室。红星牌老宣纸是方锦华带去的,创作室有上好的笔墨和印泥。写了七纸书法,分送友人。</p><p class="ql-block"> 晚餐在隔壁酒店,见到我在黟县时的老友余治淮、方春等。同席皆黟县作家协会的同道,有副主席汪建武先生和吴宏庆先生,喝我带去的两瓶五粮液,谈兴甚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餐毕由方锦华和多位朋友陪着,步行绕黟县古城而过,游览了古城夜景,景色怡人。过向阳桥沿漳河南下去东榕酒店,在半途寻得一家酒店,又喝啤酒,很晚才休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13日 周一 阴到多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早方锦华来酒店陪我一起用早餐。已送孙儿孙女上了幼儿园,方太太上车陪同我们。车出黟县县城,径直开往宏村。宏村已在黟县盆地的山脚下,我问方锦华,知那是雷岗山。宏村保护得很好,记忆中的影像与现实可以叠加。宏村以前(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下阜工作时)非常冷清,现在却人头攒动,停满各类车辆。</p><p class="ql-block"> 进入宏村,条条小巷如同迷网,但方锦华夫妇都在此工作过,是最好的导游。穿行于宽窄不等的街巷,方锦华不停与熟人打照呼。走了一阵,方锦华引我去朋友家喝茶。那朋友叫汪晶德,早年在渔亭镇政府当过领导。因喜欢画画,提早退休专攻画艺。当水墨山水画得好了,又在宏村买下民居开民宿,由妻子打理,自己则去景德镇画各类瓷器,以瓷板画居多。女主人也热情,端上锡格子果盘和茶壶时邀请留下吃饭。方锦华看时间还早,告辞了引我出宏村。驾车回到县城,找了家餐馆用餐,餐毕他签了儿子的名字。我问这样妥当否,曰这点仅是小钱,年底他儿子会一起结算的,这已形成惯例,黟县作家协会来的文友相对比较多,也算他做点贡献吧。</p><p class="ql-block">  方太太步行回家,我们则开车来到渔亭的家。方锦华带着一纸板箱,把朋友赠送的茶叶都装入,还送我一条火腿和几瓶“黟酒”,曰20年的黟酒非常不错,北京上海人都爱喝。方锦华与我驾车至渔亭镇上,找着快递站,把纸箱寄了快递。那老板娘很认真地理好茶叶,说不能压碎了。</p><p class="ql-block"> 驱车来到屯溪,入住他儿子方哲源安排好的馥丽蓝山酒店。方锦华说他儿子虽然在屯溪买了房且装修好,但一直住在酒店里,算是响应“促进消费”吧。跟随驾驶员去参观他儿子的新居,景观极佳,可见新安江全景,对面的屯溪市区亦尽收眼底。喝茶时见叶片颇大,我竟不识,后来才知是太平猴魁。新居的客厅南北通透,有四个卧室,观景台颇大,总面积起码有200来平方。 </p><p class="ql-block"> 晚餐由方哲源安排,在一条颇深的小巷内,说此家的土菜最好。席间又遇陈仁苗、程勇军等,坐在我身边的是黄山日报总编辑,回忆上次来屯溪,李平易安排的饭局上与他曾见过一面,当时他是文联副主席,方锦华说吴总编曾在黟县任过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方哲源算是准茅粉,但他特意说明桌上两瓶年份茅台是教授从上海带来的。先喝带来的酒,再喝他的酒,让我挣足面子。</p><p class="ql-block"> 酒席上热闹非凡,大家轮着敬酒,都表示让我意思意思即可,怕我喝醉。一位姓蒋的房地产开发商央求我为他女儿介绍对象。我询问后得知女生留学英国,后考入黄浦区纪委,在组织部门工作。老蒋虽然看似乐观开放,却强调女婿要南方人,北方人暂不考虑。</p><p class="ql-block"> 餐毕回酒店,送蒋总回家时要我和方锦华去他家喝茶,我坚决不肯,说要去观览屯溪老街。驾驶员送我们时,方锦华强调先要看黎阳古街。这是新安江南岸的一条老街,我听说过但没参观过。我随方锦华穿过黎阳老街,步过修复如旧的镇海桥,依次游览了屯溪老街。看灯红酒绿,走在老街上似有隔世之感。</p><p class="ql-block"> 回酒店后坐在窗台上叙谈许久,谈人生亦谈文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4日 周二 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起屯溪有个叫时跃发的粉丝,也认识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主任俞胜,还写我四十年前作柯村行时的散文,打电话约请他来酒店用早餐。我与方锦华下楼,见一高个子在餐厅等候,问是时先生否,此人正是时跃发。一起用餐,问些事情,他还能应答。</p><p class="ql-block"> 餐毕蒋总驾车到,很夸张地开了辆豪华的宾利。乘上宾利车向东,出屯溪至花山迷窟,约十分钟车程即到。在各风景点,我已因年龄大全部免票,方锦华与时跃发的年龄还未到,但剪票口见是宾利车下来的,也一并进入。沿新安江边的栈道步行数分钟,即来到洞口。入内参观,确实空间巨大。问方锦华这迷窟是偶然发现的吗,曰早就发现了,只是到新世纪初才开发而已。问确信是个采石坑,方锦华说是采石坑,屯溪周边的民居和铺街巷的石板都是在此采石的。花山迷窟的景区不大,参观罢出来,乘上宾利去下一个风景点西溪南。</p><p class="ql-block"> 我在岩寺时听说过这个景点,但没来过。开始我错听为新西兰,车到景点才看到路牌是西溪南。已安排了人接待,是在此发展的广东人温先生。随他进入景区,西溪南也是一个古村落,只是树木蔽日,景色优雅。我们被迎入一座民居,很有情调,参观了房舍即坐下喝茶。这温先生年龄不大,擅长空间设计,却没有文凭。后来方锦华悄悄跟我说,儿子也让他参与了民宿设计,但张口却要设计费,觉得不靠谱而只得作罢。等民宿盖好,室内设计恐怕会请他的,他自己的民宿还是极具特色的。午餐由温先生安排,在西溪南巷道的一所农家乐用餐,尚可。</p><p class="ql-block"> 餐毕,温先生用接驳车送我们至停车处。车回酒店,我们都下车。一路上我观察时跃发,基本上是个老实人,不知是见了许多人胆怯还是不善言辞,全程没说什么话。就是说的也没有技术含量。下车时他悄悄说由他安排一顿,我想了想说你写的和说得都是四十年前的事,问阅读过我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吗?时跃发说没有。问阅读过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吗?曰也没有。便让他自行离去了。</p><p class="ql-block"> 休息一会宾利车来接,我们去蒋总家喝茶。蒋总家就在方锦华的儿子所买的大平层楼上,为上下打通的两层复式,房间内摆满红木家具。茶也是喝太平猴魁,可蒋总一反上午去花山迷窟和西溪南时的谈笑风生样,窝在红木沙发上像病猫一般很少说话。后经推测,他打电话告知了女儿,女儿或已有了男朋友,或不想谈恋爱而令他为难。</p><p class="ql-block"> 一杯茶喝淡,大家下楼各自赴宴。蒋总有自己的饭局,我们则由方萱作东,欢迎我故地重游。又夸张的是,方萱先到我居住的酒店,送我两盒茶叶和一瓶陈年茅台酒,说让我回上海后慢慢喝。</p><p class="ql-block"> 到新安江畔的大头徽菜馆时,方萱夫妇已到,在黟县遇到的他的二哥方春也来,还有一位律师,桌上都称呼谢大律师。酒喝茅台系列的一种,席间谈笑自如。餐毕坐车去方萱家,很好的一复三的连体别墅。方萱也喜欢收藏,参观了他收藏的大的小的藏品,方春去外面炒了几道菜也到。四个人围坐一圈又喝起了啤酒。餐毕方锦华叫来司机,把我们送到酒店时,司机递给我两盒太平猴魁,说是方总送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5日 周三 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锦华说把收到的礼物还打包寄快递,我收拾了下能随身带走。人到屯溪,人生地不熟的,找快递点等太麻烦。去餐厅吃了早餐,将行李装上车即去黄山北站。方锦华原说要为我买票,我也不会在手机上买票,想转款就行。又说许多车次已无车票,我说到车站买票就是。车到黄山北站,此地离岩寺不远,我于1978年初来时被所在军工厂派来当外语老师,故熟悉。那时遍地红砂岩,长着疏稀的马尾松,可现在高楼林立,故迹已无处可寻。我们在庞大的地下车库停好车,找到人工售票窗口,询问后得知车票全无,最近的要等到下午3.50分。我问那一等车票呢?售票员查了下,说最近的一等车票10.46分的有。时间正好,我买了车票,找到出发层,与方锦华道别。感谢他这几日的陪伴,热情的招待和数次倾心的交谈。方锦华离开后,我找了个看得到车次屏幕的座位休息。</p><p class="ql-block"> 看这趟车的1号车停在最远的月台,到10.35分与剪票员商量,我有腿伤,带着行李走不快,能否让我先进站。剪票员看我年龄大了,同意放行。我拉着行李箱慢慢走,乘无障碍电梯下,问清去杭州方向,至一号车月台边等候。不久列车到站,我很顺利地上车。</p><p class="ql-block"> 车到上海,找着无障碍电梯,换乘地铁到家。给方锦华与方萱发平安抵家信息,洗了澡倒头就睡。游山玩水数日,没干任何事,却也感到吃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写罢日记,回想这几天看到的,皆为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的繁华影像。开豪车住大屋吃山珍海味,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