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复习课实施策略,创新课后作业方式——记七年级“新市—江高联片教研活动”。

三少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7日,在广州市广园中学举行了主题为“探究复习课实施策略,创新课后作业方式”的七年级“新市—江高联片教研活动”。活动安排了两节公开课和一次中心发言。分别是梓元岗中学刘双成老师和广园中学的周倩余老师的“同课异构”公开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以及江高二中的欧阳凤玲老师的《智慧赋能,提效减负—“校本智慧作业”平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心发言。</p> <p class="ql-block">新市片组织的集体备课</p> <p class="ql-block">新市片组织的集体备课2</p> <p class="ql-block">新市片组织的集体备课3</p> <p class="ql-block">  刘双成老师的课分三个环节,思维导图、前置性作业、当堂检测。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回顾知识脉络,查找错漏;通过学生分享,加深对易错知识点的认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教师点评与配套练习加深理解;通过当堂检测,检查学习效果。刘老师的课以题组带知识点,以练为主,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及教师指导讲评结合,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听课一角</p> <p class="ql-block">  周倩余老师的课先是通过短视频回顾学校“数学文化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引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系统复习本章的基本概念。在知识链接环节,鼓励学生以多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的思想,比较代入法、消元法的优缺点,教导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法。在典例学习环节,周老师回应引入部分,以数学文化节后买奖品表扬学生这样的生活例子为背景,让学生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建模”思想的运用,以问题串推动课堂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其后的巩固提升环节,以题组带知识点,通过分层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总之,周老师的课为我们如何上好七年级下的复习课,提供了很多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最后,江高二中的欧阳凤玲老师作了题为《智慧赋能,提效减负—“校本智慧作业”平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中心发言,对如何提效减负,如何科学布置作业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不仅赢得了教师们的赞誉,还激发了深邃的思考与热烈的讨论。广园中学的区寿宁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确,教学流程清晰顺畅,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教学内容丰富多变,教学仪态自然大方。其中刘老师的课采取前置作业,课堂解答,总结归纳,巩固提高的新。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以及“整体思想”的运用,深入认识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核心是“消元”,并体验其中所蕴含的“化归思想”。周老师的课较好地渗透了“化归”及 “建模”等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复习,让学生在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这节课构思新颖,注重实效。新市中学的李松涛老师认为:两节公开课展现了两位老师精湛的基本功。刘双成老师课各环节清晰明了,衔接顺畅自然,从概念的复习思维导图的运用到相应知识点以题点知的全面考查,再到基本方法的应用,都关注到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周倩余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改的新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整节课以学生曾经参与过的数学文化节这一问题情境,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应用为主线,构思设计了一题一课模式,开放性地设计问题,让不同的复习环节走向关联,将不同的复习内容放置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之下,使学生由一个问题出发,以点带面,复习整章内容。</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活跃了新市江高两个片七年级数学老师的教研氛围,激发了老师们探究、思考、讨论的热情,达成了组织本次教研活动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撰稿:新市片数学教研组严克浩、曾恒</p><p class="ql-block">摄影:区寿宁</p>

学生

老师

复习

方程组

二元

新市

江高

教研

教学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