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鏖战显身手

宗礼

<p class="ql-block">我们华北钻四公司隶属于中石油渤海钻探,2008年按照中石油集团"学习磨溪经验,开展钻井大提速工程″的指示精神,抽调三台40钻机,远赴青海油田所辖的涩北气田,与常年奋战在这里的西北钻探青海钻井队展开了一场钻井提速大角逐。距今已经过去十六年了,但当年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激动人心的竞赛场面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我们前往施工的涩北气田发现于1964年,1995年投入试采开发,探明地质储量2878.81亿立方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生产条件最艰苦、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油气田,该气田坐落在寸草不生的柴达木盆地中的戈壁滩,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是中国的四大气田之一,也是涩宁兰管道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主要战略接替气源地,以及气化西藏的主要气源地。</p>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公司所属的40513、40695、40696三支钻井队从长庆油田长距离调迁进入青海涩北气田。与坚守高原50多年的西部钻探公司的八支钻井队形成“8+3”服务模式和竞争格局,从此改变了高原钻井队伍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用集团领导的话说,就是"引狼入室,产生狼群效应"。在青海油田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上,把钻井速度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高原缺氧、蚊虫肆虐、紫外线强烈、沙尘暴频发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柴达木盆地戈壁滩上,我们和西部钻探两支队伍你追我赶,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高原钻井纪录频频被刷新,可谓好戏连台。</p><p class="ql-block">我们渤钻队伍首次“亮剑”的台南6—36井,井深1820米,仅用14.7天完钻,打破了台南地区16.5天完钻的直井最快纪录。</p><p class="ql-block">但“东道主”只让我们创造的纪录保持不到1个月。在同一地段,西部钻探打破13天的纪录,只用了12.89天。</p><p class="ql-block">我们渤钻队伍则再次挑战台南4—6井,用11.3天完钻,再次刷新了该地区直井两项纪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水平井赛场上,同样精彩。</p><p class="ql-block">当年7月29日,西部钻探以13.25天创涩北气田水平井钻井周期新纪录。</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我们渤海钻探又以12.04天一举刷新。</p><p class="ql-block">10月8日又被西部钻探以11.75天再次改写。</p><p class="ql-block">10月14日,我们又以1012.39米水平段改写了涩北气田水平井最长水平段纪录。</p> <p class="ql-block">当年10月底我们在台南气田2—26井把直井钻井周期纪录定格在了3.5天。该井井深1235米,10月28日2时开钻,至10月31日14时即告完钻,创造了青海油田涩北地区直井最短钻井周期纪录。一口井只需3.5天。这样的速度,青海钻井人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由我们的钻井队把它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渤海钻探钻井四公司三支队伍从当年6月初挺进台南气田,5个月内钻井19口,完成进尺3.66万米。刷新十多项直井和水平井钻井纪录。</p><p class="ql-block">我和公司工会主席张晓明代表总部和公司赴青海涩北气田向钻井队授旗慰问,祝贺他们荣获渤海钻探"优胜钻井队"。</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狼群效应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我们渤钻三支钻井队在青海涩北气田共施工四年,为台南钻井提速起到了显著的示范效应,带动了青海油田整体钻井速度的提高。据资料统计,2008年青海油田钻井进尺增加15%,在队伍基本未增加的情况下,相当于多打了480多口井。用时任青海油田总经理宗贻平当时的话说:引进渤钻队伍,就好比在羊群中放进去几只狼,整个羊群一下子活跃起来,生存能力迅速增强。”狼群效应"被巜中国石油报》广泛传颂,在石油钻井行业引起了轰动。</p> <p class="ql-block">戈壁滩工作生活的艰苦程度难以描述。这是项目部住的沙漠公寓,看着挺严密,碰到戈壁滩的沙尘暴,里边依然一片沙尘。由于高原缺氧,做饭烧水必须要用高压锅,蒸出馒头永远象半生不熟的。吃菜更困难,由三辆井队值班车轮流到三百公里以外的格尓木去买,盛夏时,猪肉拉回来都有味了。后来,值班车买菜都要头天去,连夜返回,就这样,井队和项目部员工吃菜难仍然是个大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高原反应强烈的戈壁滩干活十分艰难,工人搬卸重晶石粉由于缺氧,搬几袋就大喘气。经常有人晕倒。夏天的蚊子比内地大的多,死叮人,工人上班要戴特制面罩。不小心叮一个包好几天下不去。这里日夜温差大,中午晒的要死,早晚还挺冷,正可谓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当地人尤其是女人,一年四季把头和脸捂的严严实实,不然会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p> <p class="ql-block">青海钻井漏层多,堵漏难。台南气田早期开发阶段,由于堵漏手段缺乏,甚至可以堵1个月。2007年,西部钻井单井平均漏失泥浆近300立方米,平均用于堵漏4.7天。我们要提速,就必须解决堵漏和防井喷失控事故。项目部研究制定方案,一井一策,切实做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速,杜绝了大的井漏和井喷事故。</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来青海钻井队发生井喷的一口井,井架设备全部陷入地下,井场全是返出的盐粒。</p> <p class="ql-block">从涩北到格尔木要经过380公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还有雅丹地貌沙漠魔鬼城。</p> <p class="ql-block">风化的沙漠戈壁魔鬼城,一座座沙堆千姿百态,让人看了有点瘆得慌。</p> <p class="ql-block">时光虽已过去十六年,但当年青海戈壁滩上鏖战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每每回想起那段历史我都为石油人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更为石油人牺牲自我、奉献社会的无私品格而赞叹!正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乃至鲜血的付出为社会提供了光和热,才换来了万家灯火与幸福,可以说在和平时期他们就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文中数据资料取自《中国石油报》"狼群效应启示录"特此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