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杂谈”

涛涛不急

<p class="ql-block">午间小憩,再次翻看贾平凹先生的《五十大话》。这篇小文,已看过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让人意犹未尽。掩卷思索,我好像特别喜欢这种娓娓道来、促膝交谈式的文风,平静、淡定、自然、豁达。贾先生不愧是大家,洞悉世事和人性,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生智者。他的大智慧,能把你的小聪明彻底包围,直到你心悦诚服,把他的智慧遵为楷模,照单全收。结合自己的平生,百感交集,写下几点体会,拿来与各位分享。</p> <p class="ql-block">记不清是哪一天起,眼花、耳鸣、腿沉,精力“断崖式”的衰退。就像乡下的老屋,斑斑驳驳,门窗开始腐朽。体检单上,不正常指标逐年攀升,尤其是“新冠”以后,全身皆“节”,需要“修理”的部件越来越多。还好几次的出现“当头呆”状态,明明做过几遍的题目,就是想不起来;迎面走来的人,明明认识,一时竟语塞得叫不出名字来;按妻的戏称,这是老年痴呆的前兆。</p> <p class="ql-block">“ 好汉不提当年勇”,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个时候,上课、开会、进修忙得连轴转,备课、写论文,要等孩子入睡后,才开始伏案工作,好几次通宵达旦,无意间抬头,“不知东方之既白”。烦了累了,就和学校里的同事疯狂喝酒,一醉方休。那个时侯年轻气盛,自命不凡,有时却又感到前途渺茫,有些颓废和怨尤。傻不傻?现在想想有点可笑,但绝不后悔。</p> <p class="ql-block">体力和精力的衰退倒也罢了,严重的是身体和精神还时时不同步。上了一天的班,晚上8点就困的睁不开眼晴,常常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妻子把我推醒,说我已是鼾声如雷,自己却还一脸茫然。起来洗了把脸,想再坚持坐会儿,不一会儿又昏昏入睡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个年龄,保持健康的身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给自己定了个“三不原则”,一不给医保添麻烦,二不给组织添麻烦,三不给亲人添麻烦。有了小毛小病,及时治疗,不再拖延,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平时尽量吃好,睡好,乐好,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不再节约抠门,随心所欲。</p> <p class="ql-block">工作上,尽力而为,积极、努力的做好份内事。对待学生,甘当师表,教书育人;对待同事,甘当绿叶,鼎力相助。年纪大了,不要“为老不尊”,位置、荣誉要让给年轻人,也不要过分的指手画脚,要注意分寸,不能自顾自地“好为人师”。闲暇的时候,可以看点闲书,让灵魂浸泡在知识的智慧中,可谓老有所智。</p> <p class="ql-block">当然,年轻人不应是这个状态,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奋斗永远是年轻人的主旋律。“老要张狂少要稳”,人老了,要有一颗童心,对什么都要充满好奇,能和每一棵青草对话,能和每一株大树拥抱,能和每一晚的天空晤谈。叹“时花溅泪”,看“别鸟惊心”;不过,溅的是热泪,惊的是好奇心。年轻人呢,就是要稳,要有个定力,要有毅力、坚强和忠诚,再加上能力,就一定会有大好前程的。</p> <p class="ql-block">总之,年老之后,最好的活法就是六个字:想开,看开,放开。不羡慕别人辉煌,不喟叹世态炎凉,不妄论曲直短长。多读闲书,少管闲事;以己为主,兼顾他人;身体第一,适度休整。每天用平常的心态,经营好当下平凡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