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冠冕,十二章王服介绍

导游洋洋

<p class="ql-block">头戴十二旒冠冕通常与古代帝王或地位极高的人相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古代一些朝代的礼仪制度中,十二旒冠冕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服饰配饰。旒是冠冕前后垂下的珠串,十二旒显示出佩戴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冠冕的形制和装饰往往十分精美、华丽,体现了当时的等级制度和文化特色。你还想了解关于十二旒冠冕的哪些方面呢?</p> <p class="ql-block">古代以旒之数目的不同来分别帝王、诸侯、卿大夫的冕冠等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级别和对应的旒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帝王:通常为十二旒,是冕冠中级别最高的。</p><p class="ql-block">- 诸侯:一般为九旒。</p><p class="ql-block">- 上大夫:七旒。</p><p class="ql-block">- 下大夫:五旒。</p><p class="ql-block">- 士:三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过,不同朝代的冕服制度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旒数和级别可能会有所变化。</p> <p class="ql-block">十二章王服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穿的礼服,上面绣有十二种图案,每种图案都有其象征意义,代表着帝王的权力和地位。它起源于周朝,历经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直到清朝结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十二章王服的图案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些图案分别象征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龙凤、文采、宗庙、社稷、米粟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宇宙、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不同的朝代,十二章王服的形制和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图案和象征意义始终保持不变。它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p> <p class="ql-block">十二章王服是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每种纹饰都有其象征意义,代表着帝王的权力和地位。它的品阶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天子:帝王龙袍十二章图鉴,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天子用于祭祀的礼服即开始采用“玄衣黄裳”,并绘绣有十二章纹,衣裳用七章;冠用七旒,依次类推。</p><p class="ql-block">- 皇太子及一品之服:用九章。</p><p class="ql-block">- 二品之服:用七章。</p><p class="ql-block">- 三品之服:用五章。</p><p class="ql-block">- 四品之服:用三章。</p><p class="ql-block">- 五品之服:用一章。</p> <p class="ql-block">十二章王服的图案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图案各有其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日、月、星辰:代表着天地间的光明和宇宙的秩序。</p><p class="ql-block">- 山:象征着稳重和江山永固。</p><p class="ql-block">- 龙:体现了帝王的尊贵和威严。</p><p class="ql-block">- 华虫:通常以雉鸡代指,寓意着王者有文采。</p><p class="ql-block">- 宗彝:一方面是祭祀用的礼器,另一方面表达了忠孝之意。</p><p class="ql-block">- 藻:有华丽装饰和洁净之意。</p><p class="ql-block">- 火:表示光明和繁荣。</p><p class="ql-block">- 粉米:提醒帝王要关注民生,滋养众生。</p><p class="ql-block">- 黼:斧头图案,象征着果断和决策。</p><p class="ql-block">- 黻:是一种对称的图案,有明辨是非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旒冠冕始于周朝,是搭配汉服礼服的帽子,通常是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祭祀时穿的盛装。在周朝,天子、诸侯和大夫都可以穿戴冠冕,只是在旒的数目上有区别,分别是天子12,诸侯9,上大夫7,下大夫5。</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冕冠从周王朝一直传到了明王朝,直到清朝剃发易服,才废除了冠冕服饰。</p> <p class="ql-block">十二章王服的纹饰在不同朝代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上保持了其基本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周代,十二章纹的使用较为广泛,但并非天子专用。到了东汉时期,十二章纹被确立为重大礼仪专用纹饰。隋代时,十二章纹的位置被固定下来,成为帝王专属纹饰的完全确立,是在隋大业元年。明代依旧维持了十二章纹的规制,而清代,十二章纹渐失其主要地位,演变为多种装饰图案中的一种,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位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十二章王服的纹饰演变可以追溯到舜帝时期,后世沿用。在周代,周公旦制定《周礼》,规定以日月星辰三章画于旗帜,衣服上只保留九章纹,以龙为首章而称为“龙衮”。后来秦始皇帝登基废除章纹制度,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称为“神玄”,直到东汉才再度恢复十二章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清代,十二章纹渐失其主要地位,演变为多种装饰图案中的一种,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位置。</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纹饰文化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代纹饰题材广泛,包括动物纹,如龙、凤、麒麟等,龙纹象征着皇权和祥瑞,凤纹代表高贵和吉祥;植物纹如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纯洁;还有几何纹,如回纹、云纹等,云纹寓意着吉祥如意、高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更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宗教信仰、社会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表现形式,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在青铜器、陶瓷、丝绸、建筑等诸多领域都有大量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