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61)“甲天下”的由来与尴尬

閑雲野雀

<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这是宋代官员王正功一首诗中对桂林山水的高度评价,尽情描绘出桂林的山峰像碧玉一样倩丽,漓江的水尤如青罗之带一般飘逸且清澈。由此,历史延续下来,众口铄金,皆赞桂林山水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  说起"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谓世人皆知,但对于这一不朽名句的由来,却鲜为人知.而且典故颇多.……</p> <p class="ql-block">  由于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鼎盛时期,当时文人墨客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桂林山水便留下许多士人的溢美之词,如诗人张洵的"桂林山水冠衡湘",诗人曾几的"江山清绝胜中原",书法家张孝祥的"桂林山水之胜甲东南",南宋名臣李曾伯在《重修湘西楼记》中直书"桂林山川甲天下"以及邓公衔的"桂林岩洞冠天下"。</p> <p class="ql-block">  还有著名诗人范成大所说"桂林之秀,宜为天下第一",与王正功所题最为相似的是广西巡抚金武祥(清光绪十一年)在《漓江游草》诗中写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p> <p class="ql-block">  这些文人墨客大多又是独霸一方的朝庭重臣,他们目光与口径一致的对桂林山水的高度评价,对桂林起到扬名立万的作用。而更为传神的是,一个近代发现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提供了佐证:一九八三年,桂林的一位名叫杨寅生的拓碑师傅在桂林独秀峰拓印碑文过程中,竟然在一块钟乳石下发现一块诗碑,其中有一句诗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据这块诗碑的前言记载,这首诗正是"南宋宋嘉泰改元﹣﹣桂林大比"(科举考试)刚结束时,广西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王正功为考中的十一人行宴享礼所作。</p> <p class="ql-block">  追古思今,意味颇深。笔者多次去过桂林,认为桂林山水的确很美,这里的山水、人情、风俗和悠闲舒适的生活很令人羡慕和向往,尤其是泛舟漂游在如诗如画的漓江上,趁月上枝头之时,欣赏象鼻山水中映像的美景真是一种空前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但仅因其景致美丽就将桂林命名为"天下首位",对这个"第一"我却有些质疑,并认为有些名实不符。理据如下:桂林在我国地理位置上处于发达的华南地区,却因隶属于经济落后的广西省而被编列为西南城市,让这个自然的"甲天下"自瑕不自然的尴尬。</p> <p class="ql-block">  更为尴尬的是,在旅游总收入上,这个"甲天下"的城市排名仅占全国前五十名著名旅游城市的第21位,但却占桂林市年GDp比重的89.01%(据百家号统计)。为此,有人戏称桂林是"自称的老大,实际的小二,都市中的小三"。</p> <p class="ql-block">  尴尬归尴尬,美丽真美丽。桂林旅游业能占桂林年总收入如此顶高的比重,也陡显出甲天下在当地的份量。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形,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四绝风景,集中并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山水特定风貌,这就倍显出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绝非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  桂林的青山集“奇特,秀丽,险峻”于一体,挺拔壮观且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  “山水深处寻烟青,玉碧罗青意难明”。桂林的山水相依,互映衬托,漓江之水,明洁如镜,蜿蜒曲折。</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桂林溶洞里的钟乳石形态各异,形神俱备,栩栩如生,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叠翠,怪石嶙峋,灵秀如生,含脉凝情。</p> <p class="ql-block">  桂林虽然处境窘态,但瑕不掩瑜,其大美如画的山水还是数不胜数的。</p> <p class="ql-block">  桂林市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游览城市,还是世界上具有三处万年古陶遗址(甑皮岩、大岩、庙岩)的城市。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点,为此,桂林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称谓:中华陶器之源的“万年智慧圣地”。</p> <p class="ql-block">主要打卡景点:秀峰区、靖江王城、两江四湖、象山、阳朔县、漓江、世外桃源、遇龙河、桂林千古情、印象刘三姐、银子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