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中学“双新”“领航”实践系列活动丨历史组刘慧老师研讨课《从高考真题中挖掘备考资源》顺利开展

雨天決行

<h3>2024年5月10日上午,历史组刘慧老师在高三16班开展了一次以改编高考真题为主题的研讨课。这是福田中学“双新”“领航”实践暨课堂变革的系列活动。</h3> <h3>教育部考试中心前研究员刘芃曾指出,与其做大量民间“粗制滥造”的题目,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而改编真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分析真题,深刻把握高考真题的命制思路和核心考点,实现“从题中来,到题中去”,让改编反哺做题。<br>在课程的一开始,刘老师先是简单介绍了历年考情,然后以明清这一时段的经典试题为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正确的做题步骤。<br></h3> <h3>随后,刘老师设置了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行总结高考题的命制特点,并带头示范,创造性地运用“概念群”的方式来设置选择题的选项。</h3> <h3>由于授课对象是经过二轮复习的高三学生,对知识点较熟悉,并初步具备了改编题目的能力,因此刘老师将课堂近一半的时间都留给学生上台展示。展示后先是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h3> <h3>学生展示的内容相当丰富,既有改编成选择题的,也有改编成非选择题的。有名同学还收集了课外的史料,十分用心。<br>课后,历史组的老师们开展了深入的评课活动。首先,刘老师进行自我反思:本次课是高三的二轮复习课,主要内容是高考真题的改编训练,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有直接针对性。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讲到的选择题命制的基本方法,对他们规避错误选项以及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大有裨益。然而,可能是本周补课的缘故,加之上的是第一节课,学生状态不佳,反应迟缓,教师应该及时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来。从课堂互动的情况来看,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完成预留的任务,没有花心思去改编真题,课堂效果受到影响。按照SOLO分类理论,大部分学生在做题环节可以达到关联结构,但是在改编题环节仍停留在多点结构。需要持续、多次训练,争取达到关联和抽象扩展结构。<br>其他老师的点评。王晓博老师认为,这堂高三试题改编课,主题明确,实用性强。对高考真题的细心收集与整理,彰显背后备课的用心。对解题方法的讲述与改编试题举例,给学生提供了低通道迁移路径。整堂课节奏得当,教师有法,学生得法,师生互动频繁,确属一堂高三复习的好课。<br>尚祖超老师:通过挖掘高考题获取备考资源,对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刘老师在示范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高考试题分析和改编中来,让学生对高考历史有更直观的认识,这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解题思维。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示范讲授、案例分析、学生改编展示、点评互评等,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