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从税37个年头,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姜育恒的歌“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最契合我此刻的情怀。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加入税务队伍的那一天,依旧铭心……</p><p class="ql-block"> 记得朱自清在他的《匆匆》一文中这样写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我们的日子如飞而过,回首往日,就象那首卡朋特老歌《昨日重现》,总也寻得到那点滴如新的感觉。三十多前的冬天,仿佛就在昨日,我背着读书时用的挎包,带上母亲为我打好的行李,和另一位与我一同考入税务局的同学坐上一辆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坐过的大卡车,顶着寒风,从县城来到了地处乡镇的云西税务所报到。带着一路上的陌生与好奇,我翻开入了人生的新篇章:从校门到税务所的大门,由一个学生成了一名收税人。刚到所里,领导安排我师从一位年轻的“老同志”——一位从财校毕业,比我早几个月参加工作的同事。他负责民主乡的乡镇企业征管。民主乡的大部分企业在一个离税务所所在地云西镇较远的九里埂,“埂”,顾名思义,泥巴小路。因为这里的泥很有特色,红色粘土,所以这儿的机砖厂特别的多,也成了当地经济的支柱。刚去的几天,不是搭他的自行车下乡,就是搭公交车下企业。几天的颠簸,踩了满脚的红泥,第一次知道了修房盖楼的红砖是怎样造出来的。心里想:原来收税并非我想象的坐在办公室里开几份税票而已。就这样跟着老师在乡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跑了个把月,才算基本弄清楚管辖企业的地理位置。有了对税收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几个月的岗前培训,我终于成了一名税务专管员,负责两个乡镇的供销社合作系统的征管工作。每到征收期,供销社的财务人员上午便递上一大叠申报表,到下午来取税票。当时的供销社有很多的门市部,而且是按门市部单独核算。缴款书按税种、分门市填开,一个上午只能审核并开出一个供销社的近三十份的缴款书。几十份的缴款书用手工填开下来,手酸酸地,磨出了茧子。手指沾的全是复写纸的颜色——蓝色,手边放着的是蓝色圆珠笔写下的蓝色字迹的税票,配上我穿着的蓝色税务制服,我感觉自己似乎是在蓝色的大海里畅游。就这样,日子在我的笔尖下,从我的手指尖,和着一长串阿位伯数字,穿梭而过。在拨动算盘珠子,描绘“蓝图”中,为国家输送着点滴的血液,而我也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平凡却自豪的收税人。</p><p class="ql-block"> 有一首歌唱道:匆匆的时光如梭,岁月如流。直到那一天的来到,我的名词里又有了新的收藏“STIMS”——四川省国税征管信息管理软件。不用笔,只需用手指在键盘上轻盈地敲击,一份整洁、漂亮的税票和着打印机欢快地歌唱便打印出来了。手上没有了复写纸的蓝色,食指上的茧子渐渐消去,我感受到了电子化带给我们全新的轻松与快乐。日子便又在键盘敲击声中,在面对来来往往的纳税人中走过了春夏秋冬……从“STIMS”升级到“CTAIS”,我翻看着当年写下的这样一段文字:“当我熟练地打开电脑,象一条鱼儿畅快地游历于CTAIS——中国税收征收管理系统,搜寻我要的信息,轻轻松松一点击,便实现了信息的整合与传递。想着过去只能用笔写写算算,想着过去为了核实数字上上下下跑路的辛苦……想着,想着,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了高速前行的列车,耳畔响起宋祖英的歌声“今天是个好日子……”,朝着更美好的明天飞驰而去。” </p><p class="ql-block"> 今天,你可能体会不到我曾经如飞的心情,因为在税收改革的这些年里,它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里成为了历史。你看到的“CTAIS”、“金税”等等不断更新的征管操作平台刷着你的屏,于是,在我们经历了“CTAIS”上线的挑灯夜战后,我们又进入了“金三”、“金四”的一个个“城池”……如今,电子税务局、智慧税务等等,科技兴税让税收之路的未来充满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当我看着那些个90后、00后的新鲜血液不断加入到这个队伍,我由衷地感叹:年轻的他们,将是税收新征程的生力军和领跑者,他们的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作为50+的我,今天,我将告别我热爱并为之奉献过青春和激情的税收工作,不敢说八千里路云和月,但自己走过的那些漫漫长路,始之于心,归之于心!</p><p class="ql-block">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唯有那奋斗的“税月”伴着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