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山下鲍

源平

<p class="ql-block">  山下鲍古民居位于浙江省武义县西南的大溪口乡山下鲍村,距县城60多公里。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现存历史建筑31处,其中清代28处,民国3处,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庙宇、店铺、桥梁、读书楼等,并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国生产靛青染料的靛青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  村头的涂氏宗祠为四合院二层木结构,清代建筑,雕刻精美,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山下鲍村村委</p> <p class="ql-block">  山下鲍村始因鲍姓居民较多,四周群山环绕,而得名山下鲍,康熙四十七年,涂氏先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到水卜弄村,与梁姓女子相识并成婚,客居水卜弄村,后在山下鲍建房屋并迁居于此,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山下鲍古民居建筑以三合院、四合院居多,兼有前后两个三合院相连而成的居舍,有相当大的规模,较高的规格。在中国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实属罕见。可见当时这个小山村的繁荣和富有。</p> <p class="ql-block">  涂氏大厅,坐北朝南,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由门厅、中厅、堂楼和两侧厢房组成,地面铺设卵石,整体为木质结构。涂氏大厅大量采用了浮雕工艺,中厅里的前檀整条镂空雕着瑞兽祥鸟,中间为双狮抢绣球,雕刻极为细腻精美,更为奇特的是木雕绣球会因为天气变化而变色,晴天为黄白色,阴雨天为褐色;主栋上以则雕着一条硕大的中国结,线条流畅。造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树德堂民居三合院二层结构。</p> <p class="ql-block">  三合院四合院一般分为两层,上层多用于堆放粮食、生产工具等物品,同时也起到隔热作用,底层用于居住。现存较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筑主要有涂氏宗祠、涂氏大厅、新屋、涂金水屋、梁家屋、树德堂、车内屋、三元宫桥庙、寿材屋、靛青塘遗址等10处,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浙南地区古朴纯真的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风貌。近200年来,山下鲍民居历经风雨洗礼、岁月沧桑、几经修复,仍然较好程度地保留了清代民国原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考古价值。先后被列为武义县文物保护点和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栋古民居堂前挂着“贡元”牌匾,看来涂氏家旅清代还出过一名学霸呢。</p><p class="ql-block"> “贡元”是对贡生的尊称。贡元是贡生的第一名(“元”是第一的意思)。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学生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成绩合格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可以经考选升入国家最高学府京师国子监读书,因为是“贡献给朝廷”的生员,故称贡生。清代的贡生有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五种。其中岁贡是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生中选送的廪生(生员中成绩优秀、资历较深者)。贡生名额很少,对一个州、县来说,每次大都只有一名,因而也是第一名,故称“贡元”。</p> <p class="ql-block">麻地角树德堂民居三合院二层</p> <p class="ql-block">  “双溪桥”建于清代,是一座桥庙组合的小廊桥。</p> <p class="ql-block">  涂云蔚民居为三间三层小洋房,古朴典雅,为武义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桥头村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山下鲍村靛青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涂国文民居三合院二层</p> <p class="ql-block">建于清代的金溪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