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位于成都市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东北毗邻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西北毗邻九龙沟,距成都市57千米。面积41.18平方千米,与青城山连为一体,其凤栖山为青城山三十六峰之一。街子古镇建制已有1000余年历史,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p><p class="ql-block"> 4月17日,我们陪同重庆、广元的朋友来到这里,游览了这座令人神往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佳康养休闲度假名镇、成都市“五大天府古镇”,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在 2010四川古镇文化名城旅游节上,街子古镇被评为2010年四川”最美古镇”。</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29日,街子古镇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历史悠久,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北场口有一座三重飞檐的大牌楼。牌楼横额书写着“西川第一天”5个大字。据查证,“西川第一天”出自清代嘉庆年间光严寺僧万明《吟古寺》组诗中的一首:古寺西川第一天,神今庙古万般全;水流风动花开谢,只计僧多不计年。这里借用赞誉古寺的西川第一天,来概括街子古镇优美丰厚的自然人文环境。</p><p class="ql-block"> 过了这个牌楼,就算进入街子古镇了。</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以江城街和朝阳路为主线,两侧分布着纵横交错、大小街道5条。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全镇共有古建筑6.8万平方米,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依河而建,因河而兴。数十条清澈的小溪在街子场镇的后山上,汇合成一条舒缓的河流,这就是今天的岷江支流——味江。关于这条河的名称,还有一段充满韵味的传说。传说上古时期,古蜀王出征西蕃时,当地居民敬献给蜀王一壶美酒,但是蜀王没有自己饮用,而是“投诸江中,令三军共饮”,一条河酒香弥漫,河水也因此有了味道,味江河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图为味江河上的瑞龙桥。瑞龙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铁索桥,两端建有桥楼,中间桥墩上建有亭阁。2009年,此桥改建为风雨廊桥,是街子古镇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瑞龙桥”与都江堰的”南桥”有些类似。</p> <p class="ql-block"> 瑞龙桥造型优美,雕梁画栋。桥身的两侧内壁上有“茶道马鸣、蜀王投浆、建文逃禅,洪武南藏、味江朝发、龙潭卧波、古井藏甘、石磨生香”等20幅彩绘,每一幅画卷都包含着一个精彩的故事,集中而形象地描绘出街子古镇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特迷人的西蜀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站在瑞龙桥上举目远望,凤栖山翠碧如画,习习山风迎面而来,惬意无比。桥旁有石阶可以直达河边游道。数条小船在河中荡漾,翠绿的青山倒映在水中,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入眼帘,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味江河上还有一座桥,叫御龙桥,位于瑞龙桥的上游。御龙桥是一座铁索桥,长60米,共11条铁索,是通往青城外山、青城后山及街子屏障凤栖山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御龙桥桥西,有北宋农民王小波李顺起义遗址——圣灯广场。圣灯广场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茶农起义的而修建的。王小波就是街子人,街子古镇至今还有他的故居遗址。</p> <p class="ql-block"> 瑞龙桥和御龙桥一东一西横跨味江之上,犹如两把铁锁,因此民间一直有“回龙锁味江”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瑞龙桥头合个影,留下珍贵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银杏广场是街子古镇的主要景点,位于味江河畔,瑞龙桥边,这里常是游人们到古镇的第一站。广场面积不大,右侧立有“街子古镇”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银杏广场右侧的“街子古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 银杏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 银杏广场上有4株银杏树,树龄均达1000余年,每株高20余米,3人牵手方能合围。春夏之际,古树枝繁叶茂,满眼翠绿;秋冬时节,银杏一片金黄,诗意浓郁。广场也因这一景观定名为银杏广场。</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4株银杏树是晚唐时期生于街子古镇的诗人唐求亲手所植,因此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这是挂在古树身上的由成都市政府制作的“四川省古树名木”标牌,上面记载着这些银杏树至今已有11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唐求,唐代诗人,生卒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称号"诗瓢",蜀州味江镇(今崇州市街子镇)人。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879年),曾为青城县令。唐哀帝天佑末年(907年),王建在成都拥兵称帝,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毅然还乡,隐居于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唐隐居”。</p><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在御龙桥头建有唐求广场,广场占地3亩,临味江。广场中间建有唐求石雕像,广场后方还有一段长廊,廊内展出着唐求所写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唐求写诗,或片语,或成联,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数日后便成诗一首。每诗成,则捻稿为丸,投入一大葫芦瓢中。一生诗作不计其数。晚年卧病,他将葫芦诗瓢投入味江,喟然长叹:“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诗瓢入新渠,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捞起观之,已大多浸坏,可辨读的仅十之一二,即后来收入《全唐诗》的35首半。后人因此称唐求为“一瓢诗人”,意为唐求是一位留下一葫芦诗稿的诗人。</p><p class="ql-block"> 传说唐求常常骑牛过江,牛角上挂着诗瓢。</p> <p class="ql-block"> 银杏广场上有一座字库塔,是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纸”之风,“惜字得福”之说。字库塔建于清咸丰2年(1852年),塔身借用佛教塔的基本型制,砖石中空结构,为川西地区仅存的精美字库塔,彰显出街子人崇文尚雅的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图为街子古镇字库塔。</p> <p class="ql-block"> 字库塔为六角五级攒尖楼阁式,通高20米。字库塔做工精巧,塔顶及塔身装饰风格各异,外璧浮雕刻绘《白蛇传》片断和山水花卉。每级塔身外塑六根龙柱,壁上塑了一些花鸟、戏文,爪角悬挂铜铃,随风而响。</p> <p class="ql-block"> 2007年4月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朝阳村字库”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以前来这里,这里就叫字库,这次来看到加了“朝阳村”3个字,据说是因坐落在场口的朝阳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图为以前我们来街子古镇看到的文物保护标牌,那时还只是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位于街子古镇江城街的“华阳国志馆”,建于2012年。大约1700年前,蜀郡江原人(今崇州)常璩著《华阳国志》,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巨著,详尽记载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人物、风俗等。</p><p class="ql-block"> “华阳国”说的不是今天双流区的华阳街道,而是指华山之南的大片区域,大概就是今天的云、贵、川加上现在属于陕西的汉中、甘肃和湖北的靠近四川的一带。</p> <p class="ql-block"> 图为街子古镇的八角井,位于真武街与江城街的交汇处。八角井建于明代,距今已有350多年。井深10米,井水清冽甘甜,常年不枯,既为场镇居民饮水之用,又备防火之需。</p><p class="ql-block"> 现八角井已成为网红们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由青石板路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边都是在历史的蹉跎岁月中洗尽铅华的古老民居,虽然上面有着明显的岁月痕迹,却并不妨碍它的典雅秀丽。</p> <p class="ql-block"> 图为街子古镇两层结构的古戏台。戏台是街子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性场所,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根基。</p> <p class="ql-block"> 小镇上许多古建筑保留完好,像这种过街楼阁,小镇上不时就能见到。楼阁上方还能依稀见到“古镇情怀”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朝阳路中间有一条人工打造的、宽不过2米、却有数千米长的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缓缓的向前流去。</p> <p class="ql-block"> 小溪长满了花草绿树,显得格外清新亮丽。小溪水中或两边竖立了很多民俗雕塑,人物栩栩如生,生活气息浓厚。</p> <p class="ql-block"> 雕塑深刻显示了当年川西老百姓的装束及生活特性,是中国近年来的一个缩影。在传统技艺逐渐消亡的当下,这里还能激起回忆里的一丝涟漪。</p> <p class="ql-block"> 据说有21座小石桥横跨在小溪上,但我看到没有那么多。这些小石桥造型千姿百态,古朴典雅,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在街子,不知是精心布置还是历史传承,家家户户红灯高挂,对联盈门,仿佛天天都是节日,整个古镇都洋溢在一片喜庆当中。</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的石观音板鸭是成都市传统名莱,皮色金黄,醇香味美,干而不硬,油而不腻,砂而不绵,油润肥嫩,味长耐嚼,风味独特,佐酒助餐十分适宜。上世纪四十年代曾被评为蜀州四大名小吃。</p> <p class="ql-block"> 街子汤麻饼历史悠久。相传,清乾隆51年,崇州街子镇南场口有一家以制作素点心为主的手工作坊,叫长发祥号。这家作坊制作出一种风味儿独特的麻饼,即后来的“汤麻饼”。</p><p class="ql-block"> 汤麻饼先后被评为成都名小吃、四川名小吃、中华名小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等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各界人士好评。</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特色美食“查渣面”也是久负盛名。据说它的出现是创始人查淑芳将没卖完的抄手馅炒干,第二天改作面臊子使用,却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美味。因为这种臊子形状像渣渣,久而久之,人们干脆就将它称为"查渣面"了。查渣面和担担面并称为成都面条“绝代双骄”。查渣面色、香、味独特,特别是搭配蹄花汤,味道巴适、令人回味,深得顾客喜爱。</p><p class="ql-block"> 查渣面街子店不是总店,总店在崇州市羊马镇。</p> <p class="ql-block"> “伤心凉粉”起源于四川,是四川的汉族客家特色小吃之一,2005年“伤心凉粉”被评为客家名小吃。“伤心凉粉”特别辣,现代客家人制作“伤心凉粉”采用原始工艺,将豌豆磨成浆,制成黄亮的粉,往往半夜起床操劳,磨得伤心。入口细嫩化渣的豌豆粉,配上海椒、花椒等佐料,麻得嘴巴翘、麻得舌头木,额头出汗,眼泪直流,让人吃得好“伤心”,俗称“伤心凉粉”。</p><p class="ql-block"> 图为街子古镇的“伤心凉粉”店。</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上主要街道口都有这样类似的石牌坊,牌坊的结构大同小异,牌坊上面写的字不一样。图1为“街子印像”;图2为“隐龙栖凤”;图3为“唐求故里”;图4为“磨转乾坤”;图5为“大隐通衢”。</p> <p class="ql-block"> 雲来巷“雲来”木雕牌,是木匠师傅匠心文化的结晶。“雲来”这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是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崇州市书法家协会荣誉主席范铭所题。</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还有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茶马司官衙。据传,早在唐代街子古镇就有茶市,贸易兴盛。到了北宋,设立了茶马司,专门管理茶叶收购和茶叶与马匹的贸易事宜。</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盛产茶叶,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全剑南道最大的茶市,以永康茶最为出名,当时西藏地区为吐蕃国,于是就用当地的茶叶与各蕃国换取军马,因此出现了诸蕃尽食永康茶的盛况,美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远在一干多年前的唐末五代十国前蜀时期,学者毛文锡所撰《茶谱》中就明确记载了“横源鸟嘴茶”为全国散茶之最。当时的横源即指现在的崇州市怀远古镇和街子古镇一带。据考证,街子古镇最早是在北宋时期设立茶马司,负责从事收购和以茶易马工作,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官衙前的照壁,绘有茶马古道的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大宋时期茶法十分严苛,对胆敢以身试法者,轻者罚款,重者丧命。</p> <p class="ql-block"> 大唐榷茶律,明示违反条律必须承受的刑罚,性命攸关,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的时候不太合适,该馆修缮闭馆,大门紧闭,我们没能进去参观,只能从外边看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 图为“永康茶博馆”照壁。</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司大门左侧,安置了栓马石桩和喂马用的石槽,为南来北往的客商提供便利。</p> <p class="ql-block"> 浮雕“永康茶志图”照壁墙座落在朝阳路北三角广场上,完整地再现了青城茗茶种植、采摘、加工、品茗全过程。街子火烧坡明前茶在宋代就是贡茶。</p> <p class="ql-block"> 朝阳路北三角广场处有一个水池,池边有4头麒麟在喝水。麒麟是传说中的神话动物,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乃毛类动物之王。</p> <p class="ql-block"> 朝阳路上难得一见的曼陀罗花,很美,但也很毒。</p> <p class="ql-block"> 铺在古镇石板路上的石刻“街子标志”,让人走在上面仿佛有穿越千年之感。</p> <p class="ql-block"> 旅游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这次街子古镇的旅行即将结束。我们一行中有一位重庆的朋友,多次游过街子古镇,非常喜欢这个古镇。但就是记不住古镇的名字,不是叫成“花街”就是叫成“花子”,纠正之后也管不了多长时间又忘了,尽管这样,也掩饰不住他对街子古镇的喜爱,他说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一座有着完整的古代街巷、宅院,有着川西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的古镇。</p><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就像一幅流动的古色古香的水墨画,将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融入了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条小巷、每座古桥,都诉说着一段令人神往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五月二十日于成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