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年剑川石宝山歌会节期间,受相关部门邀请,我回剑川分享了我的拙著《尘封的乐园》。分享会上,我在回答与会同好提出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到底属于部落还是方国遗址的时候,我向前来参与分享会的师友乡亲和同好介绍了云南省政协委员黄懿陆在《云南大理剑川海门口遗址或是中国夏都》一文中提到的观点,认为黄懿陆委员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p><p class="ql-block"> 在我所提众多倾向于黄老师观点的理由中,我提出了一个依据:在我的老家水古楼村东面挂榜山(文榜山)脉的北部,红土坡上面,北松头山下面。在鹤庆到剑川的古道必经之地上,有一座叫“禹过噜㟴”的山峰,小时候候问大人“禹过噜㟴”是什么意思?他们说不清,后来我长久思考这个问题才恍然大悟,“禹过噜㟴”与汉语相通,应该就是禹过路山。我们村里挖井的人还挖出过陶片和石斧。老百姓不知道是文物,把它们毁了。</p> <p class="ql-block"> 我的这个观点被大理大学罗凌霄教授了解后,引起了他的兴趣。罗教授经考证认为:夏朝共迁都十多次(《尚书》中则记载“夏都八迁”)。而斟鄩(zhēn xún)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一座都城。斟鄩,意思是“有弦”,即“能制作三弦的地方”。夏都斟鄩建筑在能制作乐器三弦的一个地方。三弦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苏美尔的泥板画上就有表现,至今白族民间艺人仍然喜欢一边弹三弦一边唱曲。笔者给过“匈奴”的一种释义:“匈奴”实为“弦氇”,意指喜欢弹三弦、喜欢戴毡帽的人。云南省剑川县金华坝东山脚下有个村子叫xvgulu(水古楼、水咕噜),本音本义可能是xungounong(弦脚处)。我根罗教授探讨过,我们村不仅有“禹过路山”,而水古村的汉字译音更准确应该为“虚咕噜”。罗教授的观点是:“你的猜测是激动人心的。禹可能原本读作虚,意思是水。大禹是治水英雄,用水来命名他,应该是贴切的。”他还说:“我原来以为‘水古楼’的意思是地下水顺着管道流到古楼上,其原理是连通器的原理。现在看来是大禹在你们村落过脚。禹脚落——虚脚落——虚咕噜。你们村子牛得很!”罗教授根据这里的村民挖井挖地基常常会挖出众多陶片和新石器,以及对水古楼村语词意义的考证来推测,该处的山坡上可能建筑过夏都斟鄩城,而金华坝东乡可能就是那个能制作三弦的地方。罗教授进而提出:他现在有信心认为,在夏都多次搬迁的都城中,夏都阳城在剑川羊岑,夏都斟璕在虚咕噜村附近的山坡上。还有,金华坝文化乡的金马城(白语是“金物城(jiŋvnzan)”,也许也是一处夏都,“金物”就是青铜鼎器。罗教授还通过对《涂山歌》的研究,考证出大禹的王后是丽江九河人,并用白语给我诵读了《涂山歌》,听了后我觉得用白语读《涂山歌》比古汉语的更流畅。</p> <p class="ql-block"> 在罗教授上面说到的“该处的山坡上可能建筑过夏都斟鄩城”的说法,使我想到了我的老家水古楼村的村民挖井时不仅挖出陶片和石器,而且在离挖井地方不远北山脚,还有许多半穴居式的石洞,不是三个五个洞穴,而是有很多洞,而且排列有序,便于防范和出入,豹子洞不应该是那样子,小时候还在这些洞里玩过。现在想起来有人工凿过的痕迹。长期以来,村人不识,习惯把这些洞叫“榜狂美”,意为豹子洞口!这样的洞穴在我们村子东的东赕靠东边的挂榜山(东山)山麓也有好多,这些洞穴小的二三十平方米,大的不超过八九十平方米,小时候到这些洞穴中玩,发现穴壁上有黑烟熏过的痕迹,不知道何人所为。</p><p class="ql-block"> 如此说来,难道这些半穴居式的洞穴,就是罗教授所说的“该处山坡上”夏都斟鄩城留下的古“建筑”遗址?云南剑川水古楼村,或许曾经是夏都斟鄩城?我写这篇文章,是基于无论是大胆猜测,抑或是小心求证,我和罗教授一样坚信,水古楼都应该是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有积淀、有来头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b>附:水古楼赋</b></p><p class="ql-block"> 剑之东北,有一古村。不知其源,罔论所迁。因水称谓,以楼为名。东枕挂榜,北傍文笔,紫气生而文风盛;俯瞰剑海,仰眺华山,祥云现而地吉灵;对垒墨斗,掣肘五台,气势礴而正义显;交通沙濞,连袂美江,滋万物而才美现。携龙凤于右臂,揽新仁于左怀。依山傍水,古道交通,小桥流水,民居错落;家家种树,院院栽花,门当户对,鸡犬相闻。</p><p class="ql-block"> 村有二潭,一东一西,东曰冷水,西曰仰天。东之冷水,洌洌甘泉自石间涌出,清澈见底,鱼戏其中;西之仰天,汩汩流源不知出处,深不见底,素面清宇。斯二潭也,大旱不减,洪涝不增,不枯不漫,源远流长。二潭之畔,修林相簇,或古树参天,或绿柳成荫;郁郁然生机勃发,森森然紫气盘绕。水流而下,成沼成渠;邑人识浅,名之以河,一曰清水,一曰浊水,清水名实,浊水不浑,合于梨园,交汇村中,泾渭分明,血脉相通。</p><p class="ql-block"> 斯二河也,穿阡陌而灌良田,绕梨园以饮苍生,犹仙姝之起舞,袂带翩跹;如二龙之戏珠,怀抱古村。河之所至,芳草萋萋,夹岸多种水杨、绿柳、冬梅、春桃、雪梨、柿树之属。阳春三月,鱼游浅底,鸭戏水面,鸟鸣树上,彩蝶恋花。金秋九月,大雁南归,稻熟田畴,果红树上,菊花次第,叶落归根,满眼金色,目不暇接。美景如斯,伊甸何及!至其清泉之甘,粳稻之香,弓鱼之腻,山菇之鲜,龙爪之嫩,雪梨之醇,虽非佳肴,味美堪殊,益寿延年,滋气养身。</p><p class="ql-block"> 古村自古不出大户,富者不过良田数倾。所不缺者,唯工匠与墨客;读书识字,多为生计,楹联雕刻,自成一体,书写图画,不求他人;须眉皆能断文识字,媪妇羞于不善女工;邻里相亲,风气纯朴;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惜水禁白,村民热心公务;红白二事,相帮之风盛行。故村中多有仁者、达者、高者,寿者!</p><p class="ql-block"> 西宅阿老尝到谓余曰:村名由来,源自某年,剑邑大旱,毒日流火,灾情惶惶。有一村夫,遂于仰天造一古楼,提高水位,架槽百节,是以济之,灾情遂禳。村中百姓,感其恩泽,是以古楼,更其村名。孔子曰:仁者乐水。吾村父老,多有寿者,究其原果,以其仁也。幸甚至哉,诗以咏志——</p><p class="ql-block"> 古楼建水上,厚德载古楼;</p><p class="ql-block"> 村以古楼名,古楼因水生。</p><p class="ql-block"> 楼古谓古楼,古楼挂金榜;</p><p class="ql-block"> 楼古稽古楼,古楼文笔臻。</p><p class="ql-block"> 楼古二龙戏,清浊系古楼;</p><p class="ql-block"> 登楼观明月,月明照古今。</p><p class="ql-block"> 晓起揽剑海,日暮仰华山;</p><p class="ql-block"> 对歌侣墨斗,舞剑俦金狮。</p><p class="ql-block"> 夹岸春花放,穿草细鳞游;</p><p class="ql-block"> 百鸟鸣翠柳,蜂蝶采花忙。</p><p class="ql-block"> 清流飘玉带,扁舟过小桥;</p><p class="ql-block"> 村姑涤溪畔,稚子戏水中。</p><p class="ql-block"> 屋后挂瓜果,门前种菜蔬;</p><p class="ql-block"> 绿树荫农宅,芝兰阶前芳。</p><p class="ql-block"> 比邻炊烟接,香辣串门香;</p><p class="ql-block"> 门当唠嗑子;户对攀乡亲。</p><p class="ql-block"> 村夫善规矩,农妇乐田间;</p><p class="ql-block"> 群童捉俘虏,娇小习事工。</p><p class="ql-block"> 鸡鸣谁家院,巷传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泥脚走龙蛇,山神弄丹青。</p><p class="ql-block"> 举酒邀圣贤,投箸问鲁班;</p><p class="ql-block"> 滇西称翘楚,文献藏远村。</p><p class="ql-block"> 孺幼重亲情,患难习相帮;</p><p class="ql-block"> 乡俗有真意,桃源不足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