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锴将军故居

寒江

<p class="ql-block">蔡廷锴(1892年4月15日—1968年4月25日),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罗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第一次北伐、讨伐桂军沈鸿英及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后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师长。</p><p class="ql-block">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军长。1932年率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同年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剿共”,任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11月,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海外,宣传抗日救国。</p><p class="ql-block">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最高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军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两广边境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0年因受蒋介石排挤而去职。1946年与李济深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1月在香港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财务委员会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12月至196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逝世。</p> <p class="ql-block">将军故居</p> <p class="ql-block">将军屋后的山</p> <p class="ql-block">将军故居所在的罗镜镇龙岩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p><p class="ql-block">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p><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整个抗战期间,广东出兵90多万,归来者不足3000,才有了后来“粤地户户挂白绫”的说法。而1932年的这一场淞沪抗战,是因为粤军的流血牺牲,才把日本人打到了谈判桌上,签署了停战协议。从而换来了五年的宝贵时间,让我们贫弱的国家得以厉兵秣马、休养生息。并且更重要的是,因为粤军在淞沪抗战中起的表率作用,打消了日本人对我们战斗力的藐视。在此之前,日本人就是觉得我们毫无家国情怀,毫无民族凝聚力,只要一一击破,就可以稳操胜券。但粤军这一战算是给日本人狠狠上了一课。所以后来有了一句话叫做“无川不成军,无粤不成国”。</p> <p class="ql-block">抗日广场的干城雕像</p> <p class="ql-block">碑像底座的《干城》诗:我们会赢得胜利,因为这些平凡的人,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刻,挺身为盾墙,以死做捍卫,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p> <p class="ql-block">《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比喻为盾牌和城墙,又作捍卫国家的卫士。</p> <p class="ql-block">十九路军淞沪会战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将军故居村口指示石</p> <p class="ql-block">将军故居</p> <p class="ql-block">将军铜像</p> <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90万粤军唱着广东民谣《彩云追月》奔赴淞沪会战战场,仅仅3000人归来,几乎家家户户挂白绫,贴白额春联,大年三十到年初二通宵不关灯,给英魂留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广东对联上面白头的来历,1932年,广东的粤军第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表现出色,虽然装备和训练不如日军,但凭借爱国热情和英勇斗争,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此役中,许多粤军将士牺牲,广东民众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将士,开始在春联顶端留下白色的部分,象征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牺牲英灵的祭奠。这种做法后来逐渐在广东地区流传开来,成为当地春联的一种特色。</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一个德国记者看到当时士兵是穿草鞋来的,记者问,到了冬天不冷吗?士兵回答:我就没打算活到冬天。</p><p class="ql-block">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些用血肉之躯对抗寒冷的战士们,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只为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保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