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二)韩愈(九)整理撰稿:顾从林 顾梓航

阿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宋八大家(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韩愈(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理撰稿:顾从林 顾梓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位同学大家好,“唐宋八大家”又开讲啦,上一讲我们讲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第八部分,主要讲的是韩愈的诗文。今天,我们讲的是韩愈的第九部分,主要讲韩愈的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p> <p class="ql-block">  韩愈的“道”,是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可以看出,他虽然继承了儒家“兼济”的思想,却又有所不同。其《上宰相书》固然是为了做官,但他做官确有行道的目的。为了行道,韩愈还曾希望做个谏官。因为谏官的地位虽不高,却有言事进谏的机会。韩愈写《争臣论》一文,就曾以言责批评谏议大夫阳城。当他自己一旦做了御史,有了言责,便立即上书言事。《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一篇体现韩愈行道的重要文章。</p> <p class="ql-block">  韩愈之道也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不仅因为自幼身经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生活困苦,主要还是因为他看到了藩镇割据给国家造成的危害。最突出的表现是他积极主张讨伐淮西,并且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淮西平定之后,韩愈还奉命写了《平淮西碑》,此碑行文鲜明地表达了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韩愈的道又是关心社会现实、反对佛教。韩愈在《论佛骨表》中,首先历数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这时正当淮西初平,宪宗幻想福绵寿长,而韩愈竟说奉佛短命,这等于冒“天子”之大不韪。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情况下,他能独立不惧,是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  韩愈之道又是主张重视人材、选拔人材。重视人材,这是韩愈为人行道的另一个突出表现。韩愈不但自己培养人材,也向别人推荐人材。《行难》一文反复说明选拔人材的重要性;《与祠部陆员外书》曾向陆傪推荐侯喜、侯云长、刘述古、韦群玉、沈杞、尉迟汾、李绅、张后余等人。韩愈认为,为国家选拔人材,乃是一种“深思长虑”,是“为国家树根本之道”。</p> <p class="ql-block">  到今天为止,“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已经全部介绍结束,各位同学可结合视频,查阅资料,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下一章,我们讲“唐宋八大家”之二:柳宗元。敬请期待!谢谢大家的收听收看,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