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的美篇

晚晴

山西游浅说 <p class="ql-block"><b>对旅游,目前有个这样的评论,即:“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去参观”。其实我还不认同这个看法,“自己待腻了的地方”不就是自己的“家”吗?家永远是待不腻的。“别人待腻了的地方”,那不正是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吗?我认为:老年人,只要身体健康,有条件就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总比坐在麻将桌上混日子好吧!</b></p> <p class="ql-block">在导游词里有句话叫做: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陕西几年前我们已去过,暂且不表。说说今年五月我们与朋友相约去的山西。我们所报的团,于五月七号早晨由成都东客站坐动车在山西运城站下,开启了我们的由晋南到晋北的山西八日游。</p> <p class="ql-block">运城是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及中华民族重要发源地之一的城市。历史上有名的关羽、柳宗元、王勃、司马光、薛仁贵、吕洞宾、关汉卿等名人都是运城人。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关帝庙及外观盐湖。</p><p class="ql-block">运城的关帝庙是现全球最大的一座关帝庙,最搞笑的是:孤陋寡闻的我,这次才知道做生意人所供拜的财神爷即关公。在我的认知里只晓得关公是武将,咋会与财神扯上关系嘛?</p> <p class="ql-block">运城关帝庙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山西云丘山塔尔坡古村原名榻耳坡,因老子李耳云游天下曾下榻于此地而得名。后村民出于对附近三个神塔的敬畏,将村子更名为塔尔坡。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村里共有20多个院落,依山而建,有穴居土窑洞、碹拱石窑洞、石木结构的瓦房,是现存古民居的活化石。现在村民都搬离出去,把这里只是作为游客参观之地用。</p> <p class="ql-block">塔尔坡古村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前几年我们参观陕西的时候去看过壶口瀑布,这次我们是在山西这边参观壶口瀑布。也可能现在是枯水期,感觉比我们那年在陕西看到的水还要少些。</p> <p class="ql-block">山西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洪洞县的名称来源于城南的“洪崖”和城北的“古洞”,也被称为“华人老家”。相信很多人对山西洪洞县的认知,与我一样,是从《苏三起解》而来:“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君子听我言……”。</p> <p class="ql-block">苏三起解的原大街上遗址</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槐树,位于洪洞县西北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这里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也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这棵大槐树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移民史。</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为大槐树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洪洞县有座广胜寺,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经历多次战火焚毁,又被多个朝代重建和修缮。其建筑风格独特。其中飞虹塔、《赵城金藏》和元代壁画被誉为“广胜三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为广胜寺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来至于网上</p> <p class="ql-block">参观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是山西游的重中之重。比故宫还大的王家大院被形容为: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它坐落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静升镇,素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这座历经三百余年修建而成的明清古建筑群,其完整的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是北京故宫的1.6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介绍:“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在王家大院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院内共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等等。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院落特色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在王家大院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王家大院属于官宅,那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则属于民宅。据资料介绍:“它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院内展示有乔家历史史料及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风俗民情。</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在乔家大院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的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也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在晋祠内所拍</p> <p class="ql-block">在我原来的潜意识里,山西大同既然是出煤炭的地方,那山一定是光秃秃的没有植被。城市的街道上也一定四处散落着煤炭碎屑,房屋内外、树上和车上积着一层厚厚的煤灰,甚至连空气中都会充满着煤灰气味。然而大同不仅山青水绿,空气清新。城市街道宽阔整洁,那高耸云霄的高楼大厦如剑一般直插城市蔚蓝色的天空,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至不知名跟团游朋友</p> <p class="ql-block">位于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它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距今有近一千年。木塔呈八角形平面布局,共有九层,其中五层明层和四层暗层。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完全由纯木结构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钉子或任何金属连接件,全靠斗拱、枋、梁等构件相互支撑,靠榫和卯咬合,这种建筑技艺在人类历史上都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塔下,望着那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不由得想起八十七年前民国的大师梁思成、林徽英两夫妻为研究、保护古建筑不顾自己身体健康攀登在塔上为木塔作测量、取数据的故事。见岳南著《南渡北归》。</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它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规模恢弘,气势雄浑,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历经多个朝代才完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为云冈石窟处所拍</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旅游,需要爬坡上坎的地方比较多。如果腿脚不便,最好带上一个登山杖,这样,一来安全,二来要省力点。或者有的地方就不上去。比如我们就没有上雁门关的城墙。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口,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p> <p class="ql-block">雁门山中所拍</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我们也是没有走上去,按导游讲:凡是有高血压、恐高症者都不要上悬空寺。因为它是建在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人走在上面如临深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照片由苏顺民所拍</p> <p class="ql-block">外观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地属太行山系的北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历来是多朝皇帝喜欢的拜佛之地,也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这里山峰耸立,云雾缭绕,植被茂盛,四季景色各异。春天万物复苏,山花烂漫,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人,是非常值得去观光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在五台山所拍</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的导游,是位年轻的山西长治市小伙子名叫陈振坤,这是一位非常敬业、负责任的导游。他没有因为团员年纪大、走路慢,而抱怨、催促,也没有因团员没有买香等物品而做脸色给团员看。特别是在五台山有团员因不慎受伤的时候,对伤者提供很多帮助、关心。而我们这个团的队友们也是非常不错,一共28人由13个家庭组成。虽然每个家庭互不认识,但当有人受伤后,大家都非常团结,给予伤者提供各种帮助,特别是苏顺民大姐,她都是七十岁的人了,在回成都的动车上,为了让伤者坐得舒适一点,不惜将自己的座位让出而自己将就对付,好在一位心地善良的列车员小伙子帮她找了位子坐下。从这件事情上,成都人的热情善良、包容大度得到了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跑马观花山西游的肤浅之见,写下拙作,只是为了日后记得曾经到过的地方、所遇见过的人和事,仅此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