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新村解读论语·学而(上)

崇山新村

<p class="ql-block"> 论语·学而</p><p class="ql-block">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这似乎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却深远而丰富。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首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强调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反而,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感觉是令人愉悦的。学习就像是一个探险的过程,每当我们解开一个难题,发现一个新的世界,那种成就感就如同找到了宝藏一样让人欣喜若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其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对社交的赞美。朋友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有困难时,朋友会伸出援手;当我们成功时,朋友会为我们欢呼。有朋友在身边,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再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宽容和谦逊的态度。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误解和挫折,这时候,保持冷静和宽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和认知都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强求别人理解我们。所以,做一个君子,不因别人的无知而生气,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人生的智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社交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寻找共鸣和理解;而宽容和谦逊则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所以,让我们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吧!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对朋友的珍视,对误解的宽容和理解。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品格的君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些智慧:“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旅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希望这些文字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欢乐。记住,生活就是一场旅行,让我们带着这些智慧和乐观的态度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有子是孔子的一个弟子,他的言论常常被孔子引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他犯上作乱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尊重权威,喜欢惹是生非,那么他迟早会出乱子。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顺和尊敬兄长是仁德的根本。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怎么可能有仁爱之心呢?这就像一棵树没有根,怎么能生长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次,我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欺负他的妹妹。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只是想看看她会不会哭。”我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妹妹是无辜的,我们应该尊重她。然后我问他:“你听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吗?”他点了点头,表示听说过。我说:“那么你应该记住这句话,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这个小男孩听后很感动,他向妹妹道歉并承诺以后不再欺负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好了,回到正题。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孝顺和尊敬兄长呢?首先,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其次,我们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比如帮他们做家务、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等等。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子女孝顺和尊敬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但是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我怎么能做到孝顺和尊敬兄长呢?”其实,孝顺和尊敬兄长不仅仅局限于兄弟姐妹之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长辈、老师、领导等有恩于我们的人表示尊重和感激。比如对父母的关心、对老师的敬重、对领导的配合等等。这些都是孝顺和尊敬的表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总的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尊重父母、尊敬兄长、尊老爱幼等基本道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一种批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总是善于说漂亮话、装可爱,那他一定缺乏仁德。这显然是一种带有强烈批评色彩的观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善于运用巧妙的言辞,表现出甜美的表情,以此来获得他人的好感。然而,这种人往往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他们总是刻意去迎合他人,而不是真心对待他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如果我们把这种现象放在当今社会,可以理解为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刻意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扭曲事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系,使社会陷入混乱和不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他们知道,真诚、诚实和善良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一个有仁德的人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仅仅靠语言和外表来表现自己。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为他人着想,始终保持谦虚和诚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播善良和爱,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和谐和温暖。当我们看到有人巧言令色的时候,应该警醒他们缺乏真正的仁德,也应该警醒自己不要被这样的人所欺骗。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以真诚和善良来影响身边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总的来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是一句提醒我们关注真实道德品质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以此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讨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带来幸福。”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用我们的行为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和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这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番话啊!曾子,这位伟大的儒家学者,每日都会进行三次自我反省,这可真是个让人佩服的习惯。当然,我也忍不住想问问,这三次反省具体指的是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首先,为人谋而不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他人谋划做事的时候,有没有尽心尽力呢?嗯,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我们不能够为他人谋划时尽心尽力,那又怎么能指望他人信任我们呢?所以啊,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在为他人谋事时做到了忠心耿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接下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和朋友交往时,有没有做到诚信呢?嗯,这可真是个考验人的人际关系问题啊。在这个社会上,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诚信待人,那又怎么能期望朋友信任我们呢?所以啊,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在和朋友交往时做到了诚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最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有没有去实践呢?嗯,这可真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会传授给别人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自己却没有去实践。这样不仅会让别人对我们失去信任,也会让我们自己失去信心。所以啊,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去实践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总的来说啊,这“吾日三省吾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需要我们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忠心、诚信和实践。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这三点,那么我们就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我再来啰嗦一句,这些原则虽然适用于过去和未来的人类社会,但对于现实中的自己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哦!毕竟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需要时刻保持一颗警醒的心来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所以啊,“吾日三省吾身”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和智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孔子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智慧名言:“道千乘之国”。想必大家对这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在这里,让我们换一种幽默的口吻来理解这个古老的名言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道千乘之国”这个成语的内涵。这可不是简单的驾驶汽车的意思,而是指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想而知,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那孔子又是如何让千乘之国“动起来”的呢?他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几句话看起来简单,却充满了人生智慧。首先,“敬事而信”就是对待事情要认真,说话要守信用。这就好比开一家餐厅,服务员要态度热情,食物也要货真价实。否则,客人就会跑光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接着,“节用而爱人”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好比你要开一家大型商场,你当然不能浪费每一分钱。同时,你也不能忽视那些在商场中穿梭的顾客,要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方便。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节约自己的开支,还要关心他人,做到公平公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最后,“使民以时”则是说让老百姓干活儿要按照季节来安排。这就好比开一家农场,你不仅要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还要尽可能地让农民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农民们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工作,同时也保证了他们的健康和福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听完孔子的智慧名言,你是不是觉得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非常实际、关心民生的大善人呢?这就是孔子的魅力所在,他总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让人感到既亲切又有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所以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只要我们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再配合上“使民以时”的方法,那么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变得更加顺畅、更加精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话听起来就像是老人家在唠叨:“乖孙子,在家要孝顺,出门要守规矩,说话要谨慎,对人要仁爱,还要多亲近有品德的人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是在讲古代版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真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吗?好像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搞定”工作、如何“搞定”生活、如何“搞定”这个世界。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能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那岂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比如说,“孝”这个字,在现代社会中似乎被理解为给父母钱财物质上的供养。但实际上,“孝”的含义远远不止于此。它是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是对父母的期望的理解和接受,是对父母的付出给予感激和回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我们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会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也会更加受欢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再比如说,“悌”这个字,它指的是兄弟之间的友爱和尊重。在现代社会中,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和争吵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悌”,那么我们就会更加懂得包容和理解,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当然,“谨而信”、“泛爱众”也是非常重要的。谨慎行事、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而“泛爱众”则是指我们要有博爱之心,要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最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能把上述的品德修炼好,那你就可以再去学习知识了。这个观点似乎很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首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学习技能。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品德都没有修炼好,那他又怎么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总的来说,孔子的话虽然看起来很啰嗦,但实际上是非常有道理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践行这些智慧,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让我们一起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生活迈进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