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自驾游之二-绿林寨

閑雲野鶴

<p class="ql-block">  绿林寨位于京山县北,为大洪山东南支脉,绵延50余公里,方圆234公里,寨顶海拔884.8米,是京山县最高山峰。绿林寨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的发源地,具有2000多年历史。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遗迹。</p> <p class="ql-block">  对于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我,自少年时代起,便对绿林好汉深怀崇敬之心。只恨人之将老,却仍不能除暴安良,实为抱憾终生。今日至此,自然要拜会一下英雄好汉,亲身感受一下绿林文化。</p> <p class="ql-block">  经与景区值班人员协商,出示摄影证件,我们直接开车到达山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的是南寨大门。南寨始建于公元19年,是中国最古老、现存最完整的古兵寨。后成为唐、元、明等朝代农民起义遗址。现存有绿林军首领王匡帅帐、王匡墓及古寨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远远看去,残存的城墙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而且掩没在一片绿草丛中。</p> <p class="ql-block">  寨门口鲜红的绿林军军旗在迎风招展,彰显着一种雄壮之风。进入南门,首先看到的是布列整齐的一排兵器。</p> <p class="ql-block">  拾几步木阶,踏上观光长廊,高高的暸望塔依然耸立,只是不见值守的兵士。</p> <p class="ql-block">  立于城墙之上,但见群山莽莽,荆楚风光,尽收眼底。谁曾料想,如此秀丽江山,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  初夏的山风,时时送来阵阵凉爽。而我却隐隐感觉风中捎带着血腥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莽莽群山造英雄,自古绿林藏虎龙。</p><p class="ql-block"> 王侯霸业功成日,身后枯骨垒碎颅。</p> <p class="ql-block">  昔汉高祖刘邦取得政权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的政策,到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期,由于与匈奴连年征战,国力消耗殆尽,<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span>别是汉武帝后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西</span>汉后期,至元、成二帝时,朝纲腐败、荒淫无度。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导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p> <p class="ql-block">  王莽自立为帝后,打着复古变法的幌子,把整个朝野上下弄得内外交困、人人自危;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无以为继。于是在王匡、王凤兄弟的带领之下,在绿林山揭竿而起,聚众反抗。作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的刘秀便是其一。于是绿林军军威大振、捷报频频。在山东好汉樊崇领导的“赤眉军”的配合下,王莽政权迅速溃败。</p> <p class="ql-block">  公元23年,绿林军立刘玄为帝,恢复汉室,改年号“更始”。王匡、王凤为上公,刘演为大司马,刘秀为太常偏将军。从那时起,绿林军改称汉军。并于当年九月攻入长安,斩杀王莽,宣告“新朝”覆灭。刘秀在这场风暴中,不断积蓄力量、扩充队伍。公元25年,终于抓住时机,在鄗(hao。今河北柏乡县北)城自立为帝,世称光武帝。</p><p class="ql-block"> (刘秀的发迹史与其祖上刘邦高度相似,多少有点那个那个那个,应了一句古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p> <p class="ql-block">  光武帝刘秀开创东汉基业后,仍不忘励精图治。作为绿林出身的刘秀,深知民间疾苦。他一步步收拾分裂局面,恢复生产,振兴汉室,为之后的“光武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南寨城墙全长2.8公里,全部由含有玉石成分的石英岩、白云岩、辉绿岩、玄武岩和重晶石等岩石砌筑面成,故名玉石城墙。它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绿林军起义时建寨驻军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清嘉庆年间,有许姓道士云游至绿林山,见城墙上砌石奇特,白玉、绿玉等散落其间,惊呼风水宝地,遂长居于此。并于城墙玉石上刻下形态各异的寿字100个。每日绕城一周,触摸百寿字,吸玉石之灵气,直至百岁而逝。许真人羽化后,当地便留下一句民谚“寿字下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寿字上摸一摸,活到一百多。”</p> <p class="ql-block">  这两块巨石是个啥玩意,既象是天然形成的,又好似人工雕琢的。愚眼拙,实在无法确定。</p> <p class="ql-block">  爬满<span style="font-size:18px;">藤蔓的</span>城门,透露着岁月的沧桑,是否在诉说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当年刘秀与王匡等好汉屯兵于此,人数众多,而山中极度缺水。为解将士饮水之急,绿林军在此设坛祭天。刘秀拔剑插石,遂水开明镜,山泉如涌,而成此井。后有诗云:千年风雨摧战垒,英雄远逝天地中。井树苍茫笼霁色,光武拔剑唱大风”。</p> <p class="ql-block">  曾经名噪天下、惊天动地,以致改朝换代的绿林寨。如今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只留下几尊破旧的雕像镇守此间。</p> <p class="ql-block">  如此宽阔的石径山道,在2000多年前,绝对是高速般的存在。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雄壮场面。</p> <p class="ql-block">  鲜艳的军旗,迎风飘展。仿佛在重现那个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弄枪舞棒的活咱干不了,只能费力地爬上马背,高擎相机,抄袭一下“扬鞭策马啸长风”的大侠风采,也算是圆了一个少年梦吧。</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横屏)</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对树龄长达两千年(无证可考)的榔树。因两树有公母之分,又相依相偎、情意绵绵,故名鸳鸯树。相传为王匡与其夫人共同栽种,后人多有来此求取姻缘或求子求嗣。</p> <p class="ql-block">  鸳鸯树旁的土坡上爬满了金银花,此时正花盛藤旺、芳香醉人,都忍不住深深地多吸几口。</p> <p class="ql-block">  日月池中是小鱼儿在悠闲地享受着初夏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林荫山径,享受着初夏清凉,仿佛穿过了时空隧道,步入另一个世界。这里是当年绿林军屯田的地方。由于官兵的封锁,粮食等物资极度紧张。绿林军将士在此开荒种粮,共同度过了5年的艰难时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军队开荒屯田的先河,也为后世的诸葛亮上了一课。</p> <p class="ql-block">  汉天门下,一尊“赑屃”(赑bì屃xǐ,上古神兽,力大无穷且步行健稳。非龟也。)驮碑,相传碑文为乾隆御笔所书“天子之门”。(纯属扯淡,见过乾隆笔迹不少,没见他写过魏碑体,这分明是电脑打印的。)既寓意着吉祥如意,又彰显了其地位的高大上。</p> <p class="ql-block">  汉天门为国家一级景点,由两块巨大的石英石相夹而形成的天然石门,高25米,宽16米。相传刘秀曾常到此参拜,而后成帝,因此命名“汉兴之门”。后刘秀之子汉明帝又赐书“汉天门”,并下昭令刻于石门以传后世。清乾隆游历至此,闻京山县令所述绿林山与汉天门诸多典故。乾隆感慨良多,遂御笔亲书“天子之门”,并造“赑屃驮碑”传于后世。</p> <p class="ql-block">  不明白为何山上竟有个龙宫,莫非龙王爷在这里私藏着外室。</p> <p class="ql-block">  原来天宫原为汉天门内一小洞,称为赤龙洞。昔刘秀、刘縯率军与绿林军会盟于此。某日刘秀在此洞小憩,梦见红光盈洞,一赤龙自头上腾空而起,冲出洞外,遂化为龙形。醒后告知随从刘稷,稷曰“天神托梦,赤龙飞出。兆示三少爷乃真命天子。洪福齐天,贵不可言。”。后人以此处为祥瑞之地,便设神像供奉,以求取功名利禄。</p> <p class="ql-block">  踏过粗绳编织的吊桥,一丛古树隐天蔽日。一棵老藤绕树而上,高不见顶,藤径至少可达25cm以上,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藤,粗壮而沧桑的藤皮,彰显了顽强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通天洞,据说自此爬上山顶,可为帝,可升仙。其实爬上去并不难。</p> <p class="ql-block">  爬到高处便是骆驼石山顶,一堆怪石立于其间。从怪石上古老的纹路不难看出,这是大自然造山填海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头顶桂冠枉为神,世间善恶分不清。</p><p class="ql-block"> 他年我坐凌霄殿,将尔尸身五马分。</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石壁上,刻着一尊财神雕像。路人无不俯身下拜,而我却视其为无物。看看当今世下,那些发了财的,要么贪污受贿、要么坑蒙拐骗、要么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而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工、建筑工、清洁工以及小商小贩,连果腹都难。坐在办公室吹着冷气的领着高温补贴,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却连一口水都难以喝上;坐在办公室烤着暖气的领着低温补帖,在寒风是辛苦劳作的手脚冻僵也无人关心。那些遛狗跳舞的退休工资过万,那些80多岁还在田间劳作的只有可怜的一百多块钱。恶人日进斗金,善者寸步难行。你算那门子神灵,你就是一个睁眼瞎的混帐东西。。</p> <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当地人称之为骆驼石的地方,貌似有几分相象,而我看来更象一只蹲守的凤凰。</p> <p class="ql-block">  栖凤寺,原以为又是与某美人相关的地方。后经查阅,原来是王凤皈依佛门避乱并圆寂于此处。后光武帝刘秀南巡至此,赐封其“悟彻大法师”,并由朝庭出资在此修建栖凤寺。</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会盟台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一座仿汉建筑。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縯在舂陵(今湖北枣阳)起兵,一路高歌猛进,却在河南南阳遭挫。为力挽危局,刘秀力主与绿林军会盟,共商大计,合力拒莽,以成大业。后人在此修台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所载:“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后人为纪念这段佳话,称其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刘秀在位33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缔造了“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刘秀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三宫六院、嫔妃如云的帝王,仅凭这一点,古今王侯将相,无可企及。刘秀的一生,充满了艰险和传奇。被后人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伟人曾高度评价刘秀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三最皇帝。</p> <p class="ql-block">  纵观五千年历史,不难发现一个规律,那便是开国皇帝往往身经百战、以民为贵,励精图治,以期千秋万代、长治久安。而后世之君却往往无视先祖创业之艰辛,鱼肉百姓、奢糜无度,以致一个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夏桀、商纣、周幽王,莫不如此。周室的衰亡与汉室何其相似;大明王朝又重演了东汉的悲剧。历朝历代,但凡出现了一个体恤百姓、发展生产、休养生息的君王,那便是某个盛世的开端。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反之,则必定走上短命的亡国之路。如大秦、新朝、隋朝等。故有资深学者云:中国没有历史,中国只是在不断地重复历史。</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平凡人的一生,就是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平安榨其身,战时用其命”。</p><p class="ql-block">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p><p class="ql-block">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横屏)</p> <p class="ql-block">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p><p class="ql-block">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时代发展至今日,纵观当下之世态。我们这一代人,必为后人复“哀之”。</p> <p class="ql-block"> 野鹤记于2024年5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