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故里,再忆芳华

铁钢467510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城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很久以前曾是一片大海,后随地壳变迁渐成陆地,设治之时,取名为海城。目前为鞍山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城是沈大沿线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榜单。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菱镁、滑石驰名中外;市场经济发展活跃,西柳服装、南台箱包两大专门市场幅射各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海城高跷、苏氏正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拥有仙人洞遗址、析木城石棚等四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过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2年5月,荣获公安、铁道两部命名表彰时期的全体干警(时任指导员滕玉良因调回沈阳没能参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境内交通发达,哈大高铁、盘海高铁、沈大铁路、沟海铁路、海岫铁路等贯穿全境,支撑和保障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一代又一代的铁道卫士,没白没黑护卫着大动脉安全畅通,流血流汗奉献出宝贵的青春年华,和群众靠得紧,对敌人打得准、打得狠,受到当地群众和过往旅客的衷心爱戴。六十年代就被公安部命名为“公安战线上的好八连”荣誉称号,以后又不断再立新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78年4月4日,我到海城时的全所人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2年6月1日,班子理论学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两次来海城工作,先后10年多,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1997年第二次离开后,屈指算来已有27年了。5月15日,我应老战友世光的邀请,从沈阳重回海城故里,同时回的还有在鞍山的启成、开胜。世光、振杰、启富早己在站前等候。老战友再次重逢,虽然青丝都已成了白发,但仿佛又在昨天,唤醒了那无怨无悔的芳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光是海城的老人了,一直在所里干到退休,整整工作了36年,在我们这些人中是最长的。在单位是条硬汉、工作骨干,不图名利,任劳任怨,积极支持了一届又届班子的工作。同时具有铁骨柔情,非常讲义气。退休后这些年,经常在澳大利亚帮女儿带孩子,不久前才从澳洲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年11月1日,在所同志和公安处、地区领导在老所门前的合影。1周后王守义(中排右1)因公牺牲,11年后薛洪利(中排左5)成为烈士、追记一等功,15年后毕俊清(后排左3)成为烈士、二级英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组织好这次老战友聚会,他提早订好了海城最好的酒店,还特意找来两位朋友开车,让外地的回来看看家乡的变化,共同游览海城的名胜古迹。过去上班时忙,现在退休有时间了,但还有一些老战友,有的在外地来不了,有的身体不好出不来,还有的因公牺牲再也不能相会了!如今我们这些老友重回故里相聚,不仅是一件快事,也是一件幸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在海城站前合影打卡。我们这些人中,启富到所的时间最早。1973年他来时车站还是平房,后在1975年强烈地震中被毁。所里同志奋不顾身的抢救旅客、探查桥梁线路,被上级荣记集体三等功。震后新建的站舍很气派,给我们留下的记忆也最多。2012年又重建了新站舍,虽然它没能留下旧时的痕迹,却见证了铁路跨越式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首先开车来到市区东南的“三学寺”,其名字源于佛教术语中戒、定、慧三无漏学。寺内建筑包括戒学的戒律殿、定学的禅定殿和慧学的智慧殿,三者构成佛学的全部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内的建筑风格简洁庄重,佛像也非常精美,让人沉浸在宁静和平的氛围中。信男信女不少,人心还是向善的。我觉得,佛教讲的修行从善,和我们抓队伍所要求的遵纪爱民,从本源说都是为了解决人的世界观,才能大千世界中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经得起诱惑,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好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去在海城的时间也不短,但整天像个“机器人”似的,没事很少光顾这些地方,更不用说大家一起游览了。老搭档启成告诉我,他虽是土生土长的海城人,但“三学寺”也没来过。说怪也不怪,他整天想着工作,是铁道部先进工作者、鞍山市劳模,还荣立过二等功,有时家都顾不上,哪有心情来此进香拜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三学寺出来,步行四百米来到厝石山公园。这个公园也叫海城公园,面积不大,海拔只有49.9米,但已有百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园大门外,有小吃街,还有早市。一些披红挂绿的居民在此扭秧歌、玩跑驴,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反映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非常活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公园正门,首先迎接游人的就是这座“琉璃影壁”。它为光绪年间所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城地标性建筑。阳光下金壁辉煌,大有皇家风范,向人们展示厝石山的非凡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光自豪的向我介绍,厝石山比不上鞍山二一九公园那么大,但二一九没有厝石山公园名胜古迹多。这里的去思亭、魁星楼、靖安祠、保安寺,还有惜字塔、海城文庙等,都列入了市里的文物保护。所见果然如此,我不禁点头称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魁星楼也非常有名,是全国目前仅有的37座魁星楼之一,在辽南地区规模最大。山顶上的魁星楼是1999年重建的。为底四角外八角,外三内五结构。青砖黛瓦,飞檐斗拱,龙头呑脊走兽排列其上,在蓝天白云衬托下非常气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楼内镌刻有1978年以来高考折桂者名单,顶层供奉千年黄花梨雕刻的“魅星”神像。当年我们都忙于工作,对子女学习关注不够。所里战友的子女虽没有进入状元榜的,但世光的女儿去海外留学、振杰的儿子考入湖南大学,让我们感到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登上魁星楼,我们便站在了海城市区的最高处。环视四周,只见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生机盎然。让人不禁感叹,海城的变化太大了,海城实在太美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看着,我想起八十年代初在海城时,很多战友的家都住在小趟房,居民区的公厕是旱便,每到隆冬季节都无处下脚。“爱民月”活动中,站勤党小组的利宽、文科等休班还来帮居民清理过。而如今,大家都住到了楼房,当年参加刨厕所的人,有的已经过世,有的行走已不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魅星楼坡下的保安寺,是世光和开胜就读过的公园小学。我们特意进去看看,他俩告诉我们里面的格局基本没变,只是没有了昔日朗朗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僧人的颂经声。这么有历史的学校,为我们培养了骨干力量。就说开胜,在“好八连”的传承和发展中是做过重要贡献的,被评为全国优秀派出所所长(指导员)。后来调市局工作,也承担过许多重要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靖安祠龙化池内,有辽南颇具传奇色彩的“八宝琉璃井”。古井什么年代建的己无从考证,相传下边是一口海眼,井里锁了一条黑龙(也有说是青鳖精),深不可测。记得1978年我刚到海城时,还特意来看过。虽然没有传的那么深奥,但当时确有铁链在,这次发现铁链己不见了。看来海城的老百姓只信党的政策,不惧什么鱼鳖虾蟹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厝石山下来,正要去毛祁镇曹家堡村的大悲寺,世光从车上发现正陪家人办事的曲哲,便急忙下车喊来一同驱车前往。当年穿过白警服的帅小伙,退休后仍然那么精神。在负责线路安全的工作中,他把“好八连”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老传统带到沿线。没少为沿线职工、孤寡老人、所内同志理发,深受职工群众的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悲古寺是海城市的佛教文化遗产,在辽南地区名声很大。现有的寺院是1993年易址复建的,原有的古寺石碑、殿堂的砖瓦木材以及"大悲寺"寺名等物质文化古迹全部迁至现址,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价值。整座寺院依山建造,规模宏大,呈灰色色调,呈现了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修行原则。寺院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得益于半路搭载一位拿行装的妇女,这才被允许进来参观。大家调侃说,还是发扬老传统好,看来办好事不吃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觉到了中午,还有四处稍远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能去。一是孤山镇仙人洞遗址、二是析木城石棚、三是座落在析木镇辽代金塔,四是座落接文镇的辽代银塔,它们映证了海城地区历史的源远流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餐在大白鲨酒店进行。在职的金奎特意从单位请假前来看望老前辈、老领导。餐后,他还特意开车将家住外地的老同志送回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到参加聚会8人,6名是七十年代先后到所工作的,年纪70岁上下,最大的启富77岁。有2名仍然在岗,振杰是继任者,曾经在所担任过领导职务;金奎是当年的青年典型,现仍在担任领导职务。我们没有惊动所里在职的领导,他俩现都在外所工作,是闻讯后特意赶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有的调走了,有的退休了,但我们曾经用奉献践行着铁道卫士的誓言,曾经用青春书写着无怨无悔的人生,曾经用微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曾经用战功继写了光荣集体的辉煌。聚一起再忆芳华,忆往事青春无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7年,世光在车站带班值勤时和班里的同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6年元旦,启富会同所领导走访南台敬老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2年,启成会同内保民警对青年职工进行法制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开胜去北京参加表彰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曲哲下沿线宣传护路防伤中给群众理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年9月11日,振杰在兴海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年9月28日,参警不久的金奎在听所领导进行的传统教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老战友在海城相聚,让我们度过了离所后最开心的一天。世光带的美酒比席面都贵,但我觉得战友的情比美酒加席面更贵。共同奋斗过的青春,让我们的人生充实。并肩战斗结下的友谊,让我们的心中温暖。是“好八连”把我们联结在一起,大家也把集体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打开话匣子,所有的人都非常怀念那些走过的岁月。虽然不常见面,但彼此都装在了心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4年10月10日,荣获铁道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时的全所人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5年3月5日,在“严打”斗争中被铁道部公安局荣记集体二等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5年2月23日,荣获“全国公安系统先进集体”时的全所干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这一代人,在“好八连”这面旗帜下,不断传承和发展光荣传统,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风吹不晃、沙打不迷”,始终坚持“时时想人民、处处爱人民、事事为人民”,经受住了复杂环境和繁重任务的考验,不断为红旗增添了颜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挽起手,亲爱的兄弟,让我们说说悄悄话。举起杯,真挚的战友,让我们道道暖暖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祝福海城发展越来越美,祝愿战友情意地久天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