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2024年5月18日)上午来到徐州文庙逛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转了一大圈,倒是在后面的书画雅集欣赏到这种特别的书法一一<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祥隶书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咱们还是先逛文庙美景,然后再去欣赏祥隶书法艺术吧。</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起得比平时都早,6点多就醒了(相比别人算是晚的😀)。又睡了个回笼觉,7点钟才起床。洗漱之后就赶往去接外孙,因为要在八点前把他送到市中心一个机构接受辅导(路上大概20分钟就够了)。9点半接他后再送到另一家机构。[平时女儿丶女婿安排好,不用我问,今天他们有事外出,我就把其他事推开]</p><p class="ql-block"> 这中间一个多小时,我除了吃一顿市中心的早餐(喝了一碗饣它汤+包子[尽量不吃油炸食品]),快9点时去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离外孙学习的地方很近](十多年前我一直在那里做志愿者,后来因回老家照顾生病住院的老母亲,中心重新排值班时就中断了那里的工作,很留恋曾经在那里的岁月)参观了十几分钟(其实是怀念那段岁月带给我的感受丶收获、成长)。就赶紧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送外孙到另一家机构,十二点才需要接。这两个多小时我就先逛了一下<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徐州文庙</b>,还去游览了徐州<b style="color:rgb(237, 35, 8);">城下城博物馆。</b>[另文介绍]</p><p class="ql-block"> 徐州文庙始建于宋代,元代毁于战火,明、清两代由于受黄河泛滥的破坏多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徐州文庙在苏宁广场的路北。这是我在文庙大门内拍的苏宁广场的塔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再往里去看向苏宁广场拍到的</p> <p class="ql-block">原文庙格局完整,按照朝廷对地方孔庙的要求而建,共分3路5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p><p class="ql-block">大成门前为泮池,左右为配殿,东南角为奎星楼。这组建筑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前,是徐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官式古建筑群。现仅存大成门、大成殿,明清两代有多次重修,现为公元1989年的大修。大成门为歇山式屋顶,高8米,面阔3间10米,进深6米,高达7米的门柱矗立挺拔。大成殿高11米,面阔5间21米,进深14米,歇山式单层檐屋顶,绿琉璃瓦剪边,檐下有徐州特色的斗拱分布。</p><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的8根金柱和莲花浮雕柱础,为明代原物,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殿前有大型露台,面积近700平方米,是祀孔大典的场所。在大成门内墙上,还镶嵌着张伯英书丹的《迁建文庙碑记》和《重修文庙碑记》。</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始建于宋,地处鼓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已知文庙,何为东方?</b></p><p class="ql-block"> 文庙是复建文庙建筑群及配套商业项目,也是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追溯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p><p class="ql-block">“东方”源自日出东方,寓意美好和新生。文庙本是一个充满历史属性的街区,此番项目的改造,正是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命力,保留历史的同时也展望了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地下商场可大了</p> <p class="ql-block">徐州文庙完全按照明清两代朝廷对地方孔庙要求的制度而建,共分三路五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在文庙的东南角是奎星楼。奎星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为文星。奎星楼形式为重檐六角亭式,座落在水塘中间,周围有雕刻精美的护栏。</p><p class="ql-block">奎星楼迤西为七龙壁影壁墙,影壁墙对面的牌坊三间分别有 "道冠古今,天下文枢,德配天地"十二个大字。牌坊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仪路、仪门,立有 “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字碑。入仪路、礼门到棂星门,始可进孔庙。</p><p class="ql-block">棂星为天镇星,相传为天上文星。庙门以"棂星"命名,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同"奎星"一样,主要是为了圣化孔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的八根金柱和莲花浮雕柱础,都堤明代创建时的原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殿前的大型露台,高1.2米,面积近200平方米,为祀孔大典时的场所。每年的春秋仲月都有两次丁祭。每次祭孔活动开始,钟磐和鸣,八佾之舞,香烟缭绕,热闹非凡。大成殿两侧东西两庑,为供奉先贤、先儒之处,日伪时期拆除改作二层教学楼。</p><p class="ql-block">大成殿后面有一八音石,相传为北宋时原计划送至汴京皇宫艮岳山的,因靖康之变留在了徐州。八音石后为明伦堂是讲授经学的地方,明伦堂后的尊经阁是收藏文章典籍之所,原为重檐双层殿阁,现仅存台基。徐州文庙原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官式古建筑群,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现仅存大成门、大成殿两处建筑。</p><p class="ql-block">198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拨款落架大修大成殿,恢复殿前月台,复原了明代建筑风格的大成门。这次大修,改变了民国年间修复时不合理的梁架结构,采用了门柱式月梁结构,高达7米多的门柱矗立挺拔,月梁上的 "拔亥",依照明式作法,处理得精致细腻,兼有“南秀北雄”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徐州文庙见诸文献最早是宋代。</p><p class="ql-block">北宋诗人<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师道</b>曾为州学教授。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芝麻李起义占据徐州,元丞相棺脱脱率军以炮攻城,位于城南隅的文庙首当其冲,毁于战火。明代建立之初,重建了徐州文庙,由于黄水之祸,曾四易地址。</p><p class="ql-block">到了清代,迁建于东察院的文庙已是 “泽宫茂草鞠矣,倾圮湫隘甚”。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州豪户张胆捐资,再次迁建了徐州文庙。这次迁建的文庙,就是徐州文庙规模的主体。</p><p class="ql-block">现在文庙为徐州市第二中学原所在地(已迁出),位于彭城路北段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入棂星门,是为泮池。泮池是学府的象征物。因而亦称学府为泮宫。这座泮池为半圆形池塘,上有三孔石拱桥三座,桥长10米,宽1.5米。</p> <p class="ql-block">入泮池后是大成门。大成门又称戟门,是登入大成殿的重要门户。大成门后就是文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起名源于宋代封孔子的牌位,显示孔子之学后继有人,济济一堂。大成殿高11米,面阔五间21米,进深14米,歇山屋顶,绿琉璃瓦剪边,檐下有徐州特色的斗拱分布,是徐州现存的规格最高、面积最大的官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b></p> <p class="ql-block">远看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徐州文庙原有石碑10多方,记载着文庙数经迁徙建修的经过,随着文庙的多次变迁,石碑多散落于外,其中戏马台上有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徐州重建儒学记”和云龙山送晖亭内有清代状元李蟠撰写的“徐州文庙碑记”两方,现在文庙大成门内还嵌有张伯英书清康熙年间的"迁建文庙碑记"、民国二十九年 “重修文庙碑记”,分别为张伯英祖上张胆撰文和张伯英叔父张云生撰文。这些碑刻在书法艺术和历史资料上都有一定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明天顺重修文庙碑</b></p><p class="ql-block"> 此碑2012年发现于苏宁广场工地地表下约6米处,碑额佚失,碑身残高2.62、宽1.53、 厚0.52米, 碑座残长3.56、宽1.65、高1.07米,明天顺四年立,翰林侍讲安成吴节撰文,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慈溪张楷撰额,大理寺左少卿吉水廖庄书写。碑文记载了明天顺程公錳增修徐州文庙学舍的始末过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徐州知州姜焯</b></p><p class="ql-block">徐州知州姜焯(1659-1744).字曦陆,山东莱州三(今奎聚街道东隅)人,自幼聪颖好学,17岁为廪贡生,不久出任济南府陵邑训导,于康熙三十七年任广东感恩县知县,前后13年,期间曾摄理崖州,署理昌化,善待黎族等少数民族,深受当时感恩县黎民百姓爱戴。因政绩突出,康熙五十一年(1712)任徐州知州,执政12年间,兴修水利,倡导文教,公正清廉,并力主为民办实事,重教兴文,革除陋俗。为徐州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姜焯为徐州作出的贡献</p><ul><li>保护名胜古迹:重修放鹤亭、整修逍遥堂一来鹤轩、续修黄楼</li><li>兴办义学,为徐州书院的创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培养出如书法大家张伯英、北洋名将徐树铮等栋梁之才。</li><li>修建大士岩。</li><li>姜焯康熙六十一年完成重修徐州志,共36卷,是徐州地方志书中的善本,其特点有三:重新分类条目,由8卷扩展到36港;二是参考典籍书目多;三是州官亲自主笔,且编修、刊印也是姜焯捐俸成书,这在历代志书编修中都是少见的。</li><li>兴修水利,著名有“美公泉”</li></ul> <p class="ql-block">姜焯与文庙</p> <p class="ql-block">斗死护师</p> <p class="ql-block">身先士卒</p> <p class="ql-block">商翟传易</p> <p class="ql-block">居敬行简</p> <p class="ql-block">具体而为</p> <p class="ql-block">鞭打芦花</p> <p class="ql-block">午科进士</p> <p class="ql-block">可怜,一个倒下,还有一个胳膊掉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徐州宣圣庙重修记”碑</b></p><p class="ql-block"> 此碑额2012年发现于苏宁广场工地地表下约6米处,高1.7、 宽1.54、厚0.5米,碑额近呈方形,圆雕二龙戏珠,中间阴刻篆书“徐州宣圣庙重修记”。</p><p class="ql-block">由出土层位判断,该碑额时代为明代。</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里几乎是静悄悄,但这里的书画活动正开展得热火朝天。</p><p class="ql-block">多名徐州书画家正在进行书画作品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书画者的作品都很好。我看这位徐昌龄老师的书法作品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上网查了一下:</p><p class="ql-block">徐昌龄(徐州)作品经常参加全国、省市级大赛,大展,并多次入展、获奖。曾荣获“首届中国文人楹联书法大奖赛”金奖;03年,祖国颂当代美术家书法家书画精品邀请展“优秀奖”;01年“华夏杯”全国书画大赛获铜奖。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理事,徐州市水彩画副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徐昌龄老师师从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祥隶书体创始人王祥之先生专攻祥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并被中南海、人民日报社、西柏坡纪念馆,北京崇德堂博物馆、河北美术学院,徐州博物馆等单位和个人收藏。</p><p class="ql-block">在文庙(徐州)参观时多处见到他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祥隶”</b>是一种书法字体,由<b style="color:rgb(237, 35, 8);"><u>王祥之</u></b>创立。这种字体融合了多种隶书风格,并揉以草书笔法,形成了独特的短腿隶书风貌。其特点在于古朴典雅、金石味十足。此外,该字体已被北大方正收入电脑字库,正式命名为“祥隶”。</p><p class="ql-block">王祥之,这个人可不简单。</p><p class="ql-block">他在书法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多重身份。他曾任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等职务。他的军衔为空军大校。这些背景信息不仅展示了王祥之的个人成就和社会影响力,也间接体现了祥隶这一书法字体的艺术价值和受认可程度。</p> <p class="ql-block">王祥之,字振羽,号竹堂散人。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录制的电视系列专题片《中国书法五十家》之一。他幼承庭训,九岁习书。其隶书古朴凝重、个性鲜明,大篆古意盎然,自成家风。其隶书被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入电脑字库,定名“祥隶”。</p> <p class="ql-block">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p> <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国四大文庙</b>。</p> <p class="ql-block">徐州文庙当然供奉的是孔夫子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重修徐州儒学碑记”碑</b></p><p class="ql-block"> 此碑2020年发现于徐州文庙项目现址尊经阁北侧施工地表下约2米处,碑身通高2.48、 宽0.78、厚0.23米,明朝万历十八年立,由翰林院庶吉士宜兴史孟麟撰文、兵科给事中沛县张贞观撰额、江西道监察御史铜山张鹤鸣书写。碑文主要记述了重修徐州文庙的史实,并褒扬了监察御史临川陈愚所和徐州代理知州莱阳赵炯等人对重修文庙所做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