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数学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统计发现,离开学校后,99.5%以上的人不以数学为职业,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解方程,不需要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它给学生带去的绝不仅仅会解更多的数学题.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会“数学思考”,即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 (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比如,尽管许多成人一生中不会面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的问题,但他一定要做“证明”这件事——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证明某一个方案是可行的;证明某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能够有效地做这些事情就是学习数学证明给学生带来的最大收益。</p><p class="ql-block"> 数学课程不再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感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学习与成长的数学.而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也不再是会解多少“规范”的数学题,而是能否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能否应用数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二层次解读:设想一下,一个步入社会的公民,如果他的职业不是数学,既不专业研究数学,也不专业教数学,他在工作或生活中会面临这样的任务吗 ——今天必须证明△ABC≌△DEF?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学生究竟为什么而学数学?他们应当学什么样的数学?</p><p class="ql-block">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几乎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学习数学,学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做代数计算、几何证明,…… 他们为什么要花大气力学数学?尤其是那些未来的职业不是从事数学工作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同龄人中占99%以上),或者说,数学学习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同意这句话——数学使人精细;我们也同意这样的观点——数学能够使人聪明,甚至我们都相信学习数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解决更多的问题,既包括数学的,也包括非数学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是一种理想、信念,它并不说明学了100个数学概念的学生一定比学了90个数学概念的学生聪明;证过100个三角形全等题目的学生一定比只证过了80个三角形全等题目的学生有更高的推理、证明能力……。</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数学能够使人聪明”的意义更多的不是指学生在学过数学以后能够解决多少纯数学问题,毕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步入社会以后不再需要解决更多的纯数学题了,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对学生一般能力的提高,在于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帮助。比如,尽管许多成人一生中不会面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的问题,但他一定要做“证明”这件事——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证明某一个方案是可行的;证明某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能够有效地做这些事情就是学习数学证明给学生带来的最大收益。</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说有了计算器、学生还应当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但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复杂的数值计算和代数运算;学生应当学习几何证明,因为他们需要发展自身的逻辑论证能力;但是学习的重心不应当是那些证明三角形全等、四边形相似的技巧,而应当是证明的意识、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所以,我们并不仅仅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学数学的,而是通过数学知识学习,培养我们的数学素养,例如推理能力,建模思想,图像直观,数据信息的提取与趋势评估等,并训练我们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转化、迁移、分析(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等,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与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