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沿边境线骑行(59)北大荒→北大仓

识途老马

<p class="ql-block">5月17日(星期五),晴,气温23/13°,西北风一级。</p><p class="ql-block">从鸡东县骑车100公里,来到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所在地的密山市当壁镇。安排好住处,赶快参观。在通往纪念馆的路中央,立有一尊四面刻有“将军石”。</p><p class="ql-block">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关东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p><p class="ql-block">北大荒这个名字,从小就听说过,并在课本上学过,看过有关的书籍和电影,给我留下了浅显的印象,这次来将能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精神</p> <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后面两侧的浮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壁画后面书写着:</p><p class="ql-block">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p><p class="ql-block">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p> <p class="ql-block">开发北大荒纪念碑,碑址</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特指黑龙江垦区,即现在的北大荒集团,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麓和小兴安岭地区,土地面积为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74.4万亩,人口136.4万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1947年建立的国垦第一场宁安农场为开端,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1955年建立的北大荒军垦第一场八五○农场掀起了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在王震将军的指挥统帅下,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20万支边青年,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地方干部,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中华大粮仓"。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雄壮之举,不但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缅怀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的壮举、记述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光荣历史、弘扬北大荒精神,特立此馆,以传承教育后人。</p> <p class="ql-block">进入纪念馆,大厅正面正中是王震将军的半身塑像。</p><p class="ql-block">王震,偉大的無産階级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生於一九○八年四月十一日。湖南浏陽人。鐵路工人出身。二十年代從事工人運動,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産黨。</p> <p class="ql-block">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出生湖南省浏阳县,北盛仓乡马跪桥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在家放牛,8岁上小学,受尽欺凌,中途退学,12岁在家从事田间劳作,13岁只身前往长沙打工,做过人力车夫和铁路工人,18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1955年,王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委员,被授予上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196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王震。</p> <p class="ql-block">全家欢聚,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永远和北大荒人民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怀念王季青老人</p><p class="ql-block">王季青,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抗日前线与王震结婚,相伴一生。曾担任三五九旅家属学校校长、新疆大学副校长、北京第八女子中学(现为鲁迅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教育部中教司巡视员。她对北大荒怀着深厚的感情,在王震去世后,她不仅捐出了组织上给的全部抚恤金,还捐出自己的津贴。她一直心系北大荒,关爱北大荒的孩子,多次为八五 O 、八五二、八五三农场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在她90岁高龄的时候,为八五二农场题词"千辛万苦,为国致富。"表达了她对北大荒事业的敬重和对王震的怀念。2007年12月24日,王季青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根据本人遗愿及其家人的意见,王震夫妇的部分骨灰在兴凯湖畔合葬。</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一生勇挑重担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p><p class="ql-block">王震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征战无数,骁勇善战,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收复新疆等重要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他统领的大军,被陕甘宁边区政府誉为"百战百胜”的铁军。</p> <p class="ql-block">浴血井岗</p><p class="ql-block">1930年至1934年间,王震率部配合中央红军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取得了骄人战绩。在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他与任弼时、肖克一道,顶着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压力,坚决贯彻毛泽东要打埋伏战、运动战和歼灭战的指示,在沙市伏击战中,全歼湘敌王牌军第四十三旅,共毙国民党军600余人,俘旅长以下1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p> <p class="ql-block">长征先锋</p><p class="ql-block">1934年8月,红六军团领导机关成立,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按照中央指示,为分散敌人兵力,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成为红军长征的先锋队。</p> <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长征途中,王震在湖南省石门县。</p> <p class="ql-block">抗日铁军</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震任八路军一二 O 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1937年9月,他率部进入晋西北抗日前线,连克宁武等七座县城,进行战斗70余次,建立雁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在上下细腰涧、作新村等战斗中,歼敌3000余人,击毙日寇旅团长。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王震所属部队"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p> <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王震在延安任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p> <p class="ql-block">屯垦南泥湾</p><p class="ql-block">1940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要饿死、困死八路军。1941年春,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缓解了边区困难,也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题词:“王震有创造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一个创造,对于我们的民族解放事业,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p><p class="ql-block"> 1943年,毛泽东《组织起来》</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长征</p><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王震率三五九旅5000余人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历时600多天,两次跨过黄河,渡过长江,会师新四军,直逼华南。他们英勇奋战,先后转战8个省份,跨越半个中国,行程27000余里,突破敌人50万大军100多条封锁线,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最后于1946年秋胜利突围返回延安,他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迹,被毛主席誉为"我党历史上第二次长征"。</p> <p class="ql-block">保卫延安</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中,第二纵队司令员王震在彭德怀指挥下率部血战蟠龙镇,激战瓦子街,奇袭宝鸡城,转战陕北。两个月内连毙敌中将军长刘戡、中将师长徐保、严明三人。1948年2月,宜瓦之战,歼灭胡宗南主力近3万人,为取得西北战场大捷作出了重大贡献。永丰镇战斗,歼敌1万余人,俘敌七十六军军长,创造了攻坚战中一个军歼敌一个军的模范战例,保卫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解放大西北,和平解放新疆</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王震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参与指挥扶眉战役,歼灭胡宗南四个主力军,解放大西北。1949年10月10日,率领二个军7万余人向新疆进军,六个月和平解放新疆,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又一伟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p><p class="ql-block">开发北大荒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举。1947年,按照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从延安来到东北的一批军队干部率先挺进荒原,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创建出第一批国营农场。此后,在王震将军统帅下,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各路大军向荒原进军,翻开了人类垦荒史上壮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昔日芜凉恐怖的北大荒</p><p class="ql-block">北大荒是祖国的瑰宝,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美称。</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北大荒风云变幻,肃慎、挹娄、女真等民族都曾在这里纵马驰骋,封建王朝也尝试过屯田,日本开拓团也曾在这里探险开拓,均以失败告终。延绵数百里的山林、荒原、沼泽,野兽成群,哀鸿遍野,黄茅白骨,满目苍凉。</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歌(摘录)</p><p class="ql-block">作者:聂绀弩</p><p class="ql-block">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p><p class="ql-block">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做食粮。</p><p class="ql-block">何物空中飞,蚊虫苍蝇,蛾蠔牛虻;.</p><p class="ql-block">何物水边爬,小脚蛇,哈士蟆,肉蚂蝗。。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和狼。</p><p class="ql-block">烂草污泥真乐土,毒虫猛兽美家乡。</p><p class="ql-block">谁来安睡卧榻旁,须见一日之短长。</p><p class="ql-block">大烟儿炮,谁敢当?</p><p class="ql-block">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p><p class="ql-block">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p><p class="ql-block">酣战玉龙披甲苦,图南鹏鸟振翼忙。</p><p class="ql-block">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一年四季冬最长。</p><p class="ql-block">遨游牧民携蓬帐,逐水草,牧牛羊,不来北大荒;农业居民治田庄,拓土地,种食粮,不择北大荒;部落酋长,逞豪强,驰战马动刀枪,不在北大荒何以故,史无文,记其详。</p><p class="ql-block">千年万年人不到,但有雁字书成行,年年来,自南方。不能牧牛羊,不能治田庄,不能比刀枪,</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留死角,白山黑水观脓疮。</p><p class="ql-block">偶为暴客捕逃薮,何作逸民生死场,无有天神下界,匠星临凡,天地精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庞。</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早期的开发(1947-1954)</p><p class="ql-block">1947年到1954年间,以人民军队复转官兵为先驱,在北大荒创建了第一批国有农场,奠定了北大荒开发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王震是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首任农垦部部长,从天山山脉到东南大地,从北大荒到海南岛和西南边陲,到处留下他辛劳的足迹,创建了一大批军垦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使之成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一支主要力量,成为国家生产粮食和油、棉、橡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锤炼出传承至今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p> <p class="ql-block">水库场景描述</p><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根据王震部长的指示,由4000余名转业官兵和其他职工组成施工大军,在七虎林河上游兴建云山水库。5月1日,王震部长亲自挑土奠基,5月2日正式开工,苦战194天,11月12日水库竣工。共抬土63.3万立方米,浇灌混凝土568立方米,砌石685立方米。筑建了长3000米,宽9.5米,顶宽8米的水库大坝和配套工程,预计可蓄水4750万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的视野和谋划</p><p class="ql-block">共和国诞生了,大批复转军人需要安置,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急需解决。将军敏锐地看到这一点,组织百万垦荒大军,向地球开战,掀起了开发北大荒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从1954年起,王震率领17000余名铁道兵,在完达山南北麓,创建了八五○、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八、八五九等农场,短短的几年内,在北大荒腹地上开发出一个新的垦区,使黑龙江垦区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开发北大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王震同志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向中央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作出批示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王震任农垦部部长</p><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12日,毛泽东签署任免令,正式任命王震为农垦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成立铁道兵农垦局</p><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6日,王震在密山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垦局(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前身)正式成立,为农垦部直属垦区,王景坤任局长兼党委书记。所辖八五 O 、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五、八五六、八五七、八五八、八五九、八五一○、八五一一农场。</p> <p class="ql-block">成立合江农垦局</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组织好三江平原北部的开发,1958年4月,合江农垦局在佳木斯成立,王震兼任局长。先后创建了依兰、预一师、预七师、江滨、萝北、勤得利等农场,加上新扩建的农场,共辖14个农场。形成了新的农场集群,加快了三江平原的开发速度。</p> <p class="ql-block">十万雄师进军北大荒</p><p class="ql-block">1958年,党中央作出战略部署,在王震将军的亲自指挥下,中国军垦史上出现了十万复转军人进军北大荒的壮举。包括解放军三总部、炮兵、装甲兵、防化学兵、首都警卫师、7个预备师,志愿军21军、15军、空11师、南海舰队等,共计8.1万官兵,加上随军家属、部队非军籍的工薪制职等,雄师十万直取北大荒!使北大荒开发出现历史上的最高潮,到1959年,共扩建和新建41个农场,700多个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支边青年奔赴北大荒</p><p class="ql-block">在王震将军策划和组织下,先后有二十万支边青年从齐鲁大地、渤海之滨、天府之国等各地奔赴北大荒,特别是1959年六万山东支边青年来到北大荒更是掀起了支边的高潮。他们的到来,给北大荒带来了袅袅炊烟、万家灯火和勃勃生机。支边青年成为北大荒英雄群体之一。</p> <p class="ql-block">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优秀人才汇聚北大荒</p> <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建设北大荒,不仅建成了中华大粮仓,还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带到北大荒发扬光大,无数北大荒人传承光荣传统,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北大荒精神。其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p> <p class="ql-block">自力更生</p> <p class="ql-block">艰苦创业</p> <p class="ql-block">饿昏过去的粮食保管员:孔德喜</p><p class="ql-block">1960年,共和国面临饥饿的严重危机。王震号召北大荒人给国家多上交粮食。英雄的北大荒人,节衣缩食,勒紧腰带,省下粮食,支援其他灾区人民。八五三农场二分场的粮食保管员孔德喜,日夜看管着山一样的粮堆,却没动一粒,终因长期挨饿,昏倒在粮堆旁。在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日子里,北大荒人三年共向国家交售粮豆56.59万吨。</p> <p class="ql-block">勇于开拓</p> <p class="ql-block">甘于奉献</p> <p class="ql-block">从1954年至1990年,王震同志多次深入黑龙江垦区,规划北大荒开发,指挥北大荒建设。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慰问北大荒人民,勉励北大荒的干部、群众发扬北大荒精神,办好北大荒事业。几十年里,王震同志的目光一直关注着北大荒的黑土地,王震同志的心始终牵挂着北大荒的人民。</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沿着将军足迹,五十曲万知识青年建设北大荒</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先后有54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他们成为垦区开发史上人数最多、文化程度最高、流动性最大的英雄群体。他们带来了城市文化、校园文明,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最早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青年垦荒队</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北京青年杨华、庞淑英、李连成等向全市青年倡议,组成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远征北大荒。团市委挑选60名青年,由杨华担任队长,组成全国 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从此,揭开了全国青年志愿垦荒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元帅将军们把孩子送到北大荒</p><p class="ql-block">在王震将军的感召下,朱德元帅的孙女朱玉珍、贺龙元帅的侄子贺兴桐,解方将军的儿子解凯等纷纷奔赴北大荒。</p> <p class="ql-block">兵团成立知青屯垦成边掀高潮</p><p class="ql-block">1968年,兵团成立,54万知识青年成为当时兵团和农场生产建设的主力军。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奉献出宝贵的青春年华。</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p> <p class="ql-block">"知青师"成立</p><p class="ql-block">1969年5月,兵团组建第六师,全师共有知青44175人,占全师总人数的80%,被人们称为"知青师"。他们在老复转官兵的带领下,克服极其艰苦的困难条件,英勇地向抚远荒原进军,新建了7个农场,扩建了4个农场,为北大荒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屯垦戍边守卫千里国防线</p><p class="ql-block">北大荒有36个边境农场,守卫的国防边境线达920公里,在中苏关系紧张时刻,知青们来到边疆,担当起屯垦成边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艰苦劳动,磨练钢铁意志</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情系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知青英烈,永存史册</p><p class="ql-block">据不完全全统计,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过程中,有1000多名知青把生命献给了北大荒,他们不朽的青春和生命与北大荒的广阔田野共存。</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实现将军梦想、建设现代北大荒</p><p class="ql-block">伟大的时代有伟大的梦想。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北大荒人铭记着昨日的光荣,不忘王震将军的嘱托,在北大荒精神的旗帜下,已经变成了辉煌现实。</p><p class="ql-block">北大荒开发建设70多年来,目前,垦区已拥有113个农牧场,4874.4万亩耕地,具备了稳定在400亿斤以上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成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名副其实的"压舱石"</p><p class="ql-block">筑梦新时代,启航新征程。136万北大荒人接过先辈留下的旗帜,秉承"五大发展理念",在新时代伟大梦想征途中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1994年,《老兵新传》作者李凖,重访北大荒雁窝岛,慷慨挥毫,一蹴而就:"亿吨粮,千吨汗,百吨泪,十吨歌。"表达他对北大荒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7年,毛泽东主席同即将转业到北大荒的原中央警卫团文工队队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朱德委员长,1983年8月7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视察友谊农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 O 一八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荒时,指示:"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成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的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儿女的伟大创举,是人类拓荒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北大荒人的光荣与骄傲。几代北大荒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创业之歌。</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新征程。英雄的北大荒人将继续传承北大荒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农业强省和农业强国建设,在总结提炼七十多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精心实施"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切实把北大荒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p> <p class="ql-block">早上5:20,离开了宾馆。</p> <p class="ql-block">从今天开始,基本上离开了山区,海拔降低了,进入了丘陵平原地带,道路平缓较直,但偶尔有起伏。</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温度已高,水稻正在插秧。</p> <p class="ql-block">机械化插秧。</p> <p class="ql-block">大型粮食仓库。</p> <p class="ql-block">鸡东县,5.16-7.9.为禁渔期。</p> <p class="ql-block">进入“农垦当壁镇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路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宣传牌</p> <p class="ql-block">安排好住宿,参观完“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后,到兴凯湖风景区游玩。</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是东北亚最大的中俄淡水界湖,原为我国内陆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中俄界湖,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北1240平方公里属于中国,南属俄罗斯。兴凯湖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70公里,共有注入的河流22条,中国有14条河流注入大兴凯湖,俄罗斯有8条注入兴凯湖,但出水口只有一条位于兴凯湖的最东端松阿察河。您现在所在的当壁镇景区与俄罗斯图里罗格隔河相望,这里也是兴凯湖畔最早的 AAAA 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p><p class="ql-block">兴凯湖是由火山喷发。地壳陷落而成、唐代被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沦之鲫驰拳中外。因其位置意北、浪声如琴、广袤如海、故金代又称北琴海,清嘉庆年间改称兴凯湖。"兴凯"为满语意为"水往低处流"。兴凯湖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现为中俄界湖,北属中国,南属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而后,来到了“密山口岸”。</p><p class="ql-block">密山口岸是国务院1988年批准的一类陆路客货口岸,于1992年4月开始定期开放。密山口岸--挡壁镇与俄对应口岸-卡缅雷博洛夫镇,是俄罗斯滨海边区兴凯区所在地,位于兴凯湖西岸。密山口岸所辖国境线长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兴凯湖为中俄界湖。历史上密山挡壁镇就是中俄民间贸易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小国界桥--白棱河界桥</p><p class="ql-block">密山口岸国门里,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小桥,它宽不足1米、长不到7米,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p><p class="ql-block">因我到时,时间已晚,未能如愿目睹。</p> <p class="ql-block">徬晚。</p> <p class="ql-block">余晖</p> <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了111.75公里(+去口岸的6.81公里),总4707.18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