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山村

海上明月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海上明月日记(第516篇)</b></p><p class="ql-block"> 2024-5-17 星期五 晴</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丽的小山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p><p class="ql-block"> 在原东流乡有个小地名叫赤竹堂的地方,让我铭记于心。</p><p class="ql-block"> 赤竹堂这个村落处在山坳里,民宅呈十字形分布,总共有十二三户人家,中间是由四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大院子,十分热闹。我曾多次作客大院,来舅舅家背柴、背洋芋和拜年。几乎在每户都吃过饭,把我当贵客,热情款待。</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吃他们家里的腊肉。那时每家每户一般要杀两三头肥猪,都是用粮食喂养的。炕上是黑压压的腊肉,一年四季不失火,煮出来的肉色香味俱全,不得不让人垂涎!</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吃他们家里的洋芋。本地洋芋片炒来就是送饭,让你撑圆肚子。洋芋在东流一带非常多,一般堆放在木楼板上,大小分类。大点的吃或背到保家场镇卖,中小的用于喂猪,除开留下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每逢高山收获苞谷的季节,光照强度不够,他们常把苞谷带壳扎成一串串的悬挂在房檐横梁上晾干,或者铺在楼上赤竹篙上面,利用灶房炊烟温度慢慢阴干。所以高山玉米饭或多或少有点烟熏味儿。</p><p class="ql-block"> 赤竹堂村是一个生产队,基本姓胡。四周林木茂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出售木材和木制品,诸如木桶、桌子、板凳等。我读初中时自带的高板凳就是这里的一个舅舅做的,几十年过去了,都坚固如初。我们家在修建房屋时,得到过村里亲戚们的帮助,感激不尽,我永远记恩情于心里!</p><p class="ql-block"> 后来呀,乡政府带领村民发展烤烟,大家经济收入得到很大提高。改革浪潮中,年轻一代外出务工,人们挣到了钱。有了钱就有新思想新路子,赤竹堂的人大多举家迁往保家镇上,修起漂亮楼房!</p><p class="ql-block"> 而今,赤竹堂村庄已经有村级公路环绕,交通改善了。可是村落已经消失。几乎没人了,房屋有的已经坍塌,一片荒凉,没有了从前的鸡鸣犬吠声,没有了黄牛哞哞声!这里曾有个村小,能听得见朗朗书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诵读声犹在耳畔回响!</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在变化,美丽的小山村虽然不复存在,但已经深深刻进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