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谷渡,建筑面积160平方,檐口高3.6米,屋脊高7.8米,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8年),后屡废屡建,“文革”时已近残废,现由政府拨款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陆巷古村在古时候那些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外出考取功名,做官也都由此上船下船,形成了一个热闹的渡口,其中王鏊十六岁出门离开寒谷山,随父北上入京师,习业于国子监。写得一手好文章,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阅。十八岁时又跟翰林院学习经学。成化四年(1468),王鏊十九岁,南归应试,府县皆首选。提学御史陈选批其卷,称赞道:“他日当名重天下,非止一乡一国士已也。古渡两边木柱上的对联“落霞渔浦晚,斜日桔林秋”就出自王鏊诗《归省过太湖》。</p> <p class="ql-block">寒谷渡与寒谷寺,一个是滚滚红尘,一个是清心寡欲。它们都属于陆巷,古往今来,创造出了不少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条紫石街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曾经辉煌的王鏊和他的墓,只剩了一只破石羊,上山踏步两旁,一边一根倒着两根巨大的石柱,这应该是唐寅书字“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p> <p class="ql-block"> 王鏊在洞庭东山震泽乡胥母界陆巷口王氏三槐堂王琬(王鏊父)旧第 出生,其父王琬曾任光化知县。</p><p class="ql-block"> 王鏊一生为官清廉,家中没什么积蓄,被人称之为“天下穷阁老”。</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曾称赞他是“世所谓完人”。文征明评价他“好学专精,不为事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年五月十五日东山白玉枇杷上市,去尝尝鲜,东山白玉,个大,皮薄,汁多糖度高。是枇杷中的精品。今年是枇杷大年,价格低一点。</p><p class="ql-block">在枇杷季5月15日到6月初,别开车去,东山二车道,路边停车场,挤得很。</p> <p class="ql-block"> 紫石街上三座明代牌坊一直保存到新中国建立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只剩下六根坊表石柱。2002年,东山镇人民政府根据保存的原牌楼照片原样恢复。</p><p class="ql-block">《太湖备考》载:“登俊坊、解元坊、会元坊、探花坊、阁老坊五坊俱在东山陆巷,为少傅王鏊立。登俊、阁老二坊废。</p> <p class="ql-block"> 含山村里的三座牌坊还原了当年,王鏊荣归故里,村民夹道相迎的热闹场景。明代的这位“三朝元老”,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全都是他的学生。这位被唐伯虎夸赞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p> <p class="ql-block">遂高堂在东山镇陆巷村横金桥,文宁巷南侧。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宰相王鏊胞弟隐士王铨的宅第。原有东望楼、远宣堂、遂高堂等多幢建筑,现仅剩遂高堂大厅和后楼等建筑。</p><p class="ql-block">王铨,字秉之,曾被选为杭州府经历,但未赴任。时其兄王鏊在京任职致词给他,其中有“输与伊人一着高”之句,遂将第宅名为遂高堂。</p> <p class="ql-block">一根高高的石柱经历了紫石街的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由苏州许氏购得,经过改造、修缮,起名“怀古堂”,因为园内面积不大,又名“粒园”。</p><p class="ql-block"> 现在被苏州商人张先生买下,再次进行了修缮。对房间内的摆设也进行了重新布置。</p><p class="ql-block">2022年又开始拍卖,第一次流拍,</p><p class="ql-block">编了个故事就想卖好价钿。</p> <p class="ql-block">怀古堂原是王家祠堂、祭祖之地,至今仍在聚仙厅中供奉着老祖宗王鳌的画像,不怒自威,尊贵至极。再进则是家中小而精致的“粒园”,面积虽然不大,园林中该有的东西却是样样俱全,让人叹服。</p><p class="ql-block">没有例入文物保护的都是商业炒作。</p><p class="ql-block">现王鏊祠位于景德路274号,与环秀山庄紧邻。1980年原址重修。1995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王鏊故居,苏州古迹,苏州市控保建筑,位于苏州古城内西部天官坊,南口在天官坊,北到梵门桥弄,一条肃封里小弄堂两侧,为明代大学士王鏊故居的部分;据载王鏊故居为其退休后在苏州建造,名怡老园,范围南至现干将西路,北至景德路;王鏊(1450-1524)。</p> <p class="ql-block"> 怀德堂是叶家把建惠和堂和宝俭堂修剩的材料修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袁卫东购买,</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怀德堂?不会再冒第三个怀德堂?</p> <p class="ql-block">里面乱糟糟,都是些从坟上掏来的石件。</p> <p class="ql-block">陆巷自王鏊后,人才辈出。明清两代村中的王、叶两族,共出了1名状元、11名进士,古村因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住在学士街的老苏州都知道,学士街本名“药士街”,因明代大学士王鏊曾建宅于此,故更名“学士街”。</p><p class="ql-block"> 现王鏊纪念馆是叶宅。</p> <p class="ql-block">“惠和堂”实际是叶家的外宅,男人做生意用的,意思是“给人恩惠,和睦共处。”“粹和堂”是叶家内宅,名字更是深意:“禀粹和於两仪,荷(承担)鞠育於二亲。”用粹真的和气去敬畏天地,认真抚养生我育我的双亲。叶王两家世为亲姻,两堂造完后,又用剩下的材料在王家祠堂对面建了“怀德堂”送给了王家。</p> <p class="ql-block">没有例入文物保护的都是商业炒作。</p> <p class="ql-block">这座园子始建于宋代,又名梦园,位于老街北端东侧,相传是南宋学士、户部尚书、词人叶梦得的故居,现为苏州许氏私产。占地6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环境清幽,是陆巷明代官宦府第中保存较为完整的私家古典园林之一。厅前十八扇落地木窗上,均用银杏木雕刻成梅兰竹菊等花卉。</p> <p class="ql-block">梦园。系宝俭堂的花园。原已荒废,2001年苏州许姓夫妇出资十多</p><p class="ql-block">万才购下,又投资千万进行修葺,现为陆巷最完整的私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惠和堂与粹和堂是一家,只隔着一个小巷子,巷子非常出名叫花翔巷,意为叶家世代为官者之多。现在叶家的惠和堂却变成了王家的宰相府,真叫个叶帽王戴,起码在介绍中实事求是地加入说明才对。惠和堂是东山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宅,高大宏伟,木刻砖雕样样精美,非常值得细细观赏。而粹和堂远比恵和堂大得多,而且更为精美,只是主厅失踪了,据说是七八十年代偷偷拆了,移作它用,非常可能是拆去修苏州园林了。从幸存下来的精美建筑来看,估计粹和堂的主厅是苏州所有古建中最为精美的。粹和堂除主厅不在外,格局基本保持完好。二层的“棋乐仙馆”仍看出它的精美绝伦,只是无人看护,变成了现在的杂货间,前面三层的住宅大楼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荒废已久的老宅,据说每到夜深人静之时,那扇尘封已久的木门就会“吱呀”作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门外窥探,想诉说不为人知的恐怖故事,是冤魂还是游魂在飘荡。</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老宅前,只见那扇木门紧闭,周围一片死寂。夹弄堂里吹来的风阴冷,有点寒试试。</p> <p class="ql-block">粹和堂的门窗与每个门楼各不相同,门楼上的砖雕极为精致,三层镂空雕刻。大多是历史故事,只可惜人物与马都没了头,好多处都铲平了,文革中被破了四旧。这个“钟兰蕴玉”的门楼,前几年贴着金砖的门扇还在的,现在门扇没有了,又搭起脚手架,防止上面的砖雕掉下来伤人。等着砖雕自己掉落,门楼自然损毁。</p> <p class="ql-block">我走在这院里,阴气很重,加快脚步赶快离开。</p> <p class="ql-block">以前叶,王二家的显赫早己不在,随着历史流逝己湮灭的差不多,只有破败的院落,残墙断垣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东山己找不到王鏊祖宅,及王鏊墓,墓地早就成了桔林,真的墓盗过二次。现在的是破四旧砸烂的东西重新拼凑而成。</p> <p class="ql-block"> 寒谷寺位于东山太湖之滨的含山村。始建于明朝,重建于乾隆九年。原名寒谷山庵。原系姜式家庵。最早为道教之所。先建有三官殿,后又建有斗帝宫、纯阳殿,民国初期建观音宝殿。文革时,尽废。由于寺庙坐落在东山有名的花果山上,四周果树环抱,郁郁葱葱,登临殿楼,凭栏远眺,可一览太湖的湖光山色,水清色白,俯仰古村全貌,明清建筑尽收眼底,成为含山村又一景点。</p> <p class="ql-block">寒谷寺并不是当地人建立的,元朝时姜式是皇族一族,北方人,后被明朝打败后一部分姜式皇族逃到东山陆巷,就在这里定居繁衍,即使现在子孙后代皮肤特别白,像新疆人。姜式皇族在东山的最老的房子已有六百年,现在还在,只不过一般人进不去,不对外开放,只有熟悉的人或者是寺庙里的人才能拜访。</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寒谷寺够寒酸的。</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1994年,恢复观音殿,纯阳殿。1995年,恢复斗帝宫。2000年,重造了念佛堂,万民铜钟。</p> <p class="ql-block">寒谷山上寒谷寺,寒谷寺下的含山村,叶王二家影无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那十年风雷激,扫荡一切封资修,东山仅剩紫金庵的一堂雷潮夫妇塑的罗汉。哪还有什么古村古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