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幼小衔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更是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一直在生活与游戏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帮助小朋友们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积极做好进入小学前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前期调研,我们深知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为此,我们认真学习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紧密结合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学,开展了系列衔接活动,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17日,江岸区竹叶山幼儿园华城园区特邀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家庭与社区教育研究室主任陈红梅博士,为全园家长进行家园共育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陈红梅</b>,教育学博士,省市政府督学,湖北省国培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智库专家,武汉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特聘专家。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科研指导工作。现任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家庭与社区教育研究室主任。曾入选武汉市政府"十百千"人才工程。受邀为武汉市教育电视台"家长学堂"栏目客座专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着一份期许,怀着一份信任,家长们如约而至,有序签到落座,开启了本次家长讲座之旅。</p> 幼小衔接的前提:了解孩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进入大班,即将进入小学,是孩子社会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的生活方式、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各项准备,顺利完成心理过渡。</p> 我们的策略 心理准备 <p class="ql-block">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p><p class="ql-block">2.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3.培养孩子爱老师、爱学校的情感。</p><p class="ql-block">4.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p> 知识经验准备 <p class="ql-block">1.让孩子了解小学的生活。如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p><p class="ql-block">2.让孩子知道小学生的角色要求。如按时到校、听讲、完成作业。</p><p class="ql-block">3.让孩子熟悉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口头和书面)?</p><p class="ql-block">4.让孩子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安全常识。</p> 学习习惯和能力准备 <p class="ql-block">1.说标准普通话的习惯。</p><p class="ql-block">2.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习惯。</p><p class="ql-block">3.勤阅读的兴趣和习惯。</p><p class="ql-block">4.自我管理(时间和计划)的习惯。</p><p class="ql-block">5.专注学习和做事的习惯。</p><p class="ql-block">6.正确的前书写习惯。</p><p class="ql-block">7.爱护和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p> 物质准备 <p class="ql-block">1.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指相对安静和独立的学习空间。</p><p class="ql-block">2.必备的学习用品,注意适用和安全的原则。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小始于心,衔接始于行,真正有效的“幼小衔接”是一种关注儿童学习的身心基础,呵护和培育他们的主动性和调控性学习品质,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长程衔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