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隅文史展播》一:丘隅塬上的“果业特区”——凉泉村

丘隅红文化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编者按:凉泉村苹果面积大,地域面积仅4.16平方公里、4500亩耕地,苹果面积竟然达到达3200亩,人均果园面积和产量、质量居全镇前列。农民务果能力强,苹果“三新”技术得到迅速推广。果业发展服务体系健全,建设抽水站一座,满足全村果业灌溉需求,建成2500吨果品气调库一座,解决了果业发展过程中的分选、包装、仓储、销售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  凉泉村,小丘镇辖建制村。地处小丘镇东南隅,在镇政府驻地东南 12.3千米处。东以浊峪河谷为界与坡头镇冯兰村相望,南接三原县柏社村,西连独冢村,北与原党村隔沟相望。辖凉泉1个自然村。总面积3平方千米,耕地4500亩,公益林 390亩。总户数346户,1285人,均系汉族。</p><p class="ql-block"> 明初,形成村落。传,因村南有一泉,色清味甜,清凉沁心,村因名“凉泉”。泉枯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后泉址荡然无迹。村人又传,元代始有先民定居。</p><p class="ql-block"> 明以前政区不详。明初属凉泉里。清初沿袭明制。顺治八年(1651),属南乡鱼庄里。乾隆以后,社会稳定,村堡剧增,属西乡。民初沿袭清制。民国十八年(1929),政区调整,县以下设区,区下设保,属西区。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933-1934),推行保甲制,属西和联保。二十八年(1939),裁并联保,设乡,属西和乡。1949年4月耀县解放,属小丘区。1955年,农村合作化进入高潮,组建(时含东独冢、西独冢)初级农业合作社(简称初级社),属小丘区小丘乡。1956年,初级社升高级农业合作社,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对全县基层政权作了较大调整,仍属小丘区小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始置凉泉生产大队,属小丘人民公社。是年12月,省县人铜川市,改属铜川市小丘人民公社小丘生产管理区(简称管区)。1961年,恢复耀县建制,全县政区调整,复属小丘人民公社。1979年与东独冢、西独冢分置为3个生产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废大队,设村民委员会,属小丘乡。1997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小丘乡改镇,属小丘镇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落形胜“东沟西岭南平原,北河筛洞瀑相连。两城一堡古村落,沃野十里映凉泉”。今存古聚落3处,地坑窑形态为窑庄。20世纪80年代,村民逐渐弃窑庄迁新址,自然村形态块状聚落,为互通“什”字巷。民居为楼房与厦房相间,共311户,砖混结构楼房 276户,砖木或土木结构厦房35户。</p><p class="ql-block"> 村人以农为业,作物以小麦、油菜、玉米为主,次为豆类。玉米、红薯不是传统作物,种植历史不长,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灾害”时聊补了社员口粮之不足。糜、谷、荞麦、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因其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低,村民不再种植。传统果树有核桃、杏、柿子等,多为庭院栽植。苹果、樱桃、药材始于20 世纪末。近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苹果、櫻桃、花椒、草莓发展较快,有苹果 3200亩,干杂果1500亩。</p><p class="ql-block"> 饮食与小丘原雷同,以面食为主。面条种类多,有刀剺面、搓搓面、扯面、酸汤面、裤带面、豆子面、旗花面等。馍类有馒头、锅盔,石子馍、白吉饼、包子等。另有蒸饺、水饺、穰皮、擀面皮、饸饹等,作为待客或改善花样。</p><p class="ql-block"> 村有69 个姓氏,人口居多的有白、刘、郭姓。白姓98户,392人,传为村原住户。刘姓33 户,158人,族传从陕南来村,余信息不详。郭姓18户,75人,族传从河南来此,祖籍与迁居时间无人能说清。余舒、曹、隆、蒋、张、杨、玉、唐、杜、谢、陈、薛、朱、郝、赵、奕、秦、毛、熊、李、柯、折、任、、袁、郑、马、千、汪、第五、葛、乔、姚、邢、段、闵、孙、徐、杜、洪、易、关、惠、胡、邱、崔、常、焦、沈、潘、同、吴、宋、黄、武、谭、周、陈、张、阮、姜、高、何、梁、田、樊等姓不同宗,多为客籍逃荒入住,主要来自山东、河南、甘肃以及陕西镇安、山阳、柞水、旬邑、泾阳等地。</p><p class="ql-block"> 农村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村人告别吃窖水、泉水的传统习俗,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所有巷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基本实现了巷巷硬化。1999年至2000年,退耕还林,平整土地400亩,打“U”型渠8000米。2003年之后,进行村口砂石路两次修复、旧庄基复垦、户改厕,群众集资修混凝士路、平整土地、硬化巷道、修建排水渠等工程。2013年至2015年,建两委会办公楼,主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成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极大改善了村人生活环境。2016年,宜丰合作社修建1000吨果库一座。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村两委会和包扶单位共同努力,落实了各项帮扶措施。“十三五”期间,共有28户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p><p class="ql-block">(村两委会提供资料 白军兵 郭玉文 白亚田 孙长青撰稿)</p><p class="ql-block"> ——来源于《耀州百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