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爱的“倒把西施”壶

李中合

<p class="ql-block">我的“倒把西施”壶</p><p class="ql-block"> 中 合</p><p class="ql-block"> 我有十几把宜兴壶,皆为我所爱。早年,闲暇之余,握在手里不停摩挲。后来,每隔一段时间,拿下架来,个个擦拭完毕,再摩挲一遍才放回原处。现如今这些壶溜光闪亮,越发令人喜欢。</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把,名“倒把西施”,赭红色。以盖击身,叮当叮当,如铃脆响。就体形看,是我的壶中之最,容量不下三四百毫升。帽小嘴短,壶身滚圆,双手合握煞是饱满,因为光滑,几乎到了握不住程度,生怕溜出手里。与小巧玲珑者相比,显得老大笨拙,无甚可取。尽管制壶人盖过三四方印,而赏壶者多不在意,更不欣赏。我很纳闷。</p><p class="ql-block"> 壶面半边题有“溪山如画”,字体笨拙。另半面是微幅山水,远方山岭逶迤,草木茂密;江面有行进中帆点;岸边是亭台,船只正在靠岸。画面笔墨简约,仅是点到为止,剩余者则作为空间,留给观赏者联想体悟。</p><p class="ql-block"> 我赏识这把壶笨拙中的古朴,赏识它无言中给出的启示。它体大肚圆,意味着腹可装载、肚能屯积,但并不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而是满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胸怀广大,既能容人,又能容事。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岂不是这个理吗?若这样去联想,岂不更有内涵别致了!</p><p class="ql-block"> 赏者还觉得壶嘴太短,短到刚露出来的样子。壶嘴的确短,短到了不好看,但不正好告诉人应当“多做事、少说话”吗!不正好说明“沉默是金”的道理吗!</p><p class="ql-block"> 若不去联想,它也只是一把宜兴壶,也只是普通的摆件或玩件,但在联想中,它或许永远提醒或者启示着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