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体会。

王家三丫头(四季如歌)

<p class="ql-block">学会感恩,懂的恭敬,敬畏因果</p><p class="ql-block">——读肖先华的《中国传统文化史》有感</p><p class="ql-block">通过读肖先华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使我明确,中国的传统文化史,无论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亦或是佛家的“大慈大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归纳起来,不在乎三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史,它首先是一部感恩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之为人,首先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培养之恩,感恩每一个给予过我们帮助的有缘人,甚至也要感恩为我们提供食物的大地母亲以及为我们存活提供阳光、空气、水的大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史,它首先是一部感恩史,教会我们每一个人,学会感恩。学会感恩,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一个不懂的感恩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因为不懂得感恩的人,考虑问题常常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周遭的人和事,就会产生不满和抱怨,甚至是会产生嗔恨心,而一个心里充满了抱怨和嗔恨心的人,是找不到幸福感的!对比反思自己,以前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很孝顺的女儿,给父母买衣服,给父母钱花,但并非是发自内心的的来感恩父母,只是觉得是一种义务而已,孝敬里面少了很多爱的情感,有时候还在语言上顶撞母亲,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语言上顶撞母亲就是对母亲的大不敬!还有,每每给母亲点钱,她总是推三推四的不要,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多少钱,想想真是觉得心里有愧啊!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一个月六七千元的工资,他们一年到头也花不了我一个月的工资。还敢说自己是孝顺女?真正的孝养父母,不仅仅是只义务性的敷衍父母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应该是,用感恩的心,心怀敬意,去孝养父母的身、心。意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用感恩的心,努力去践行对母亲的孝敬,让父母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中国的传统文化史,还是一部恭敬史。纵观古今,无论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还是《官渡之战》、东周列国时期的《烽火戏诸侯》……,都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不懂得恭敬别人,你就会遭遇失败的命运,甚至就会被唾弃。恭敬别人,才能成就自己!反思自己,以前由于自己的无知,孤傲成性,这也看不惯,那也不满意,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家人、邻里长辈,常常会产生傲慢心,觉得他们不如自己,也常常抱怨领导的处事不公平,不屑于尊敬他们,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思想意识是多么的错误!在此,我再深深的鞠一躬,我用这九十度的弯腰,表达我以前的言语行为对领导和长辈们的歉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不懂得恭敬别人,是很可怕的!哪怕就是三岁的孩童,也喜欢你给他一个笑脸,更何况是有权、有尊严、有阅历的领导和长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孤傲是无知的象征!有傲慢心的人,不懂得恭敬别人,会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碰壁,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终走上失败。《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与其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倒不如说是他的傲慢心害了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小聪明,把“一合酥”,解读为“一人一口酥”,分食了领导的美食,让作为领导者曹操怒而不言,从而给自己挖掘了死亡的坟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见学会恭敬,是多么的重要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中国的传统文化史,它还是一部因果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影视剧的故事中,很多看 似偶然的事情,细细究其原因,就会发现,事情的发生并非都是偶然的,都有它的因果定律,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因果报应、因果轮回。一个没有爱心,作恶多端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如果一个作恶多端的人,目前还能侥幸活得好好的,那么一定是他的祖宗给他积德了,祖宗积攒的福报还没有被用完。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朝代的灭亡,无不如此!无不都在彰显着这个因果定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商朝的灭亡,……,到清朝的退出历史舞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中学时就喜欢看《红楼梦》,一提到红楼梦,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宝玉和黛玉悲情的爱情故事,就会觉得是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和封建的思想意识,害死了黛玉,酿成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其实,大多数人没有真正读懂《红楼梦》,更没有读懂曹雪芹老先生著写这部书的初心!《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来源于女娲补天遗落在人间的一块仙石,在文人墨客、仙人道长的精神滋养下,慢慢幻化成人,投胎贾家,便有了贾宝玉这个人物,让他在人世间演绎了一个爱情故事,最后,滚落山下,回归本真,又成了一块石头。故事的开端就有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做了暗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闻作者痴,谁解其中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看似荒唐的故事,只有看懂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深刻含义。在听老师讲课讲到因果关系的时候,我就有了这个联想,所以六天的学习已结束,回到家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搜出了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从头到尾,重温了这部经典大作。虽然电视剧和书本有些出入,但整体上来说,电视剧是忠于原著的。剧中人物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各有各的命运。整个故事,虽然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一条主线来写,但曹雪芹老先生的真实目的,却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叙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整部剧中,从头到尾就是一部因果史!不管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还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以及各个丫鬟太太的结局,无不彰显着因果定律,特别是,最后贾家败落之后,那个平民百姓的刘姥姥,卖房子、卖地,赎出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对于刘姥姥来说,这是知恩报恩,对于王熙凤来说,是她对刘姥姥的好心,得到了好报。再说,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本身,也就是一段知恩报恩的因果缘,——你给我甘露,我还你泪水!泪干人亡,质本洁来还洁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懂得了因果史,我们做人做事,就会有所敬畏,有所约束,不可以太放肆自己的言语行为。更不可以一朝权在手,肆意妄为,凌辱和欺负弱势群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是短暂的!每个人的生命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修行的过程。看完了《红楼梦》我接着看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虽然是一部玄幻故事剧,故事演绎的是两个人分分合合纠结了三世的爱情故事,整个的故事过程,也可以说就是一部爱的修行史。三世因果轮回,终得圆满。没有爱的付出,也就没有爱的收获,不择手段,是得不到真爱的!三生三世,兜兜转转,各就各位。故事虽为玄幻,但我相信唐七公子在撰写这部书的时候也并非是毫无根据的随意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之,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不明理。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释家,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但终极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要让人们学会感恩,懂得恭敬,敬畏因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也就是来人世间完成一次修行的过程!而所有修行的核心和实质,都是心的修行——心念和心态的修行。心怀善念,心怀慈悲 ,利益众生。不抱怨,不傲慢,不嗔恨,不怀疑,也不苛求。放下贪念,放下私欲,宽容地接纳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也给别人一个微笑,相信,你的幸福感将会越来越多,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人人都能这么做,套用一句歌词”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借用这次学习的机会,好好的提升一下自己的人文素养,并努力去践行它。让我们做一个懂的感恩,懂的恭敬,懂的因果的修行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做好自己之外,我们身上还担负着一份传承和施教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事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把这份感恩和爱的教育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和谐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也让我们自己的人生完美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