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罗家湾,座落在湖南省常宁市官岭镇江边村(原新仓村)。位于省道320线常祁公路富贵站南下一公里处,为常宁市西域边陲,与祁阳市石鼓园、白水镇接壤。</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罗家湾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崛起于清嘉庆年间。繁荣于清咸丰年间。民国时期有废有兴。新中国成立后,村民陆续"喜新厌旧″。二十世纪末,人们生活水平步入小康,大都乔迁新居。古建筑群成为故居。历经沧桑,现仍保留着十多栋民宅、祠堂、和作坊,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尤其是宗祠北侧的一栋两进两厅,和两栋三进三厅民宅保存较完好。尚存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静谧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一窗一栏。见证了一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守护着湘南一隅古村落的传统文化艺术;承载着新塘下湾近6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据《罗氏族谱》载:鼻祖灏公,字魁梁名立胜,原籍江西泰和。以军功宦游湖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官酃邑九都。二十年编充衡州总甲,二十八年奉调镇守常邑,膺千户侯……插标为地,繁衍生息。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灏公血脉已传四代,始兴土木,于新塘下建罗氏宗祠及宅第。石木工匠上百,苦力成倍搭配,工期三年。当年三石谷换一斤盐,附近老屋塘村一尹氏佃户,去广东挑盐与新塘下罗家做盐粮交易,赚取了大量财富,三年便翻身成了地主。由此故事可知,当年新塘下大兴土木之盛况。</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湾龙脉为“龙船"形。罗氏宗祠座落于"龙船"正中央,背西面东。宗祠背后分别正对金门山、金盆氹,更有浯溪犹青龙奔流而下,将"金盆"、“龙船"环绕。"龙船″头朝南,位于宗祠右侧浯水边,因浯溪岸边的小石山神似船头而得名。"龙船″尾居北洋沥缸石拱桥头,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取石料重建罗家堰,龙船尾形石被炸毁。宗祠正向左侧,一山如同卧虎威武雄壮,护佑新塘一方平安,号虎形山。由此,新塘下湾形成了,背靠金山,坐拥聚宝金盆,左白虎右青龙的太极布局。罗氏祖先选择如此风水宝地创立基业,乃得天独厚。</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罗家湾古建筑群四面环山。村前田野肥沃,阡陌纵横,务农可丰衣足食;村后一马平川,草木葳蕤,习武可跑马射箭。有两口池塘,一口位于宗祠前右侧,叫方赢塘,有"爱拼方能赢"之意。一口在宗祠正前方,称泰塘,取"泰安″之意。均为当年主体建筑施工前开挖。截吾溪筑罗家堰,引祁阳石鼓园深山之水灌塘,用于施工拌料、日常生活、养殖鱼虾。夏日早晨,女同胞以水为鉴,洗发梳头,美丽容颜;傍晚,男同胞下塘洗澡,清热纳凉。两口池塘恰似古村落的双眼,天上日月星辰,云霞彩虹,空中飞禽,陆地走兽,近处村貌,远处山峦……尽收眼底。集无限风光于一池,美不胜收。正是:</p><p class="ql-block">碧池千顷浩冥濛,浴日滔天气量洪。</p><p class="ql-block">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万派入胸中。</p><p class="ql-block"> 立定塘前田园小径,凝视新塘下罗家湾主体建筑群,整体布局以宗祠为中轴线向两侧延伸,酷似一张凹形交椅。深隧、庄重、大气。充分显示古村落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近距离鉴赏古建筑的外围。墙体为青砖砌合,糯泥勾缝,白灰封檐,朱红修饰,坚固而美观大方。历经数百年风霜雪雨、烈日炙烤,仍巍然屹立,雄姿宛在。门框无论正门侧门,一律整块青石作枋。屋面实木为梁,木条为椽,黛瓦仰卧为槽,俯撑为盖。屋脊宝相花居中,屋角鳌鱼尾上扬,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罗氏宗祠是常宁市规模最大的古宗祠。通宽七间,高二层,深三进布局。上厅为享堂,设神龛,置牌位;中厅为祭祀堂;下厅为聚会堂,可容纳600百多人,是族人议事、惩戒、节庆、寿诞、文化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各进以梯级分别向后拔高,给人以“登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使命感。大厅十柱鼎立,取深山原始木为材料,柱圆枋直,斗拱骨架,粗壮而不失典雅,力挺数百年而无松懈、无大的腐蚀,可见古人力学造诣之高深,取材用心之良苦。大梁吉象凌空,祥云翻腾,线条流畅,气宇轩昂。堂内有三个天井,既“纳天上之水,接天下之福,聚八方之财”,又使“肥水不落外人田”。天井暗沟与横屋宅第明沟相通,无论狂风暴雨,未有洪水泛滥之史记。阶沿均有屋檐荫护,人丁沿阶沿行走,无日晒雨淋之忧患。宗祠有楹联两副:浯水倚祥龙丁财旺,虎山亲灏祖基业昌;伏海潜龙思隐德,凌空跃虎想雄姿。分别悬挂于宗祠正门和聚会厅立柱。门联描写的是肇居地的风水形胜和罗氏先祖的功名,柱联侧重颂扬先祖的优良道德品行。对敦亲睦族,弘扬正气,催人向上,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宗祠及其互通的古民居,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石雕与木刻。这里是湘南古建筑成就卓越的雕刻艺术的宝库。宗祠正门一对门墩,厚重古朴,刻有龙身狮首花纹,彰显族权尊严。门额上雕塑一对麒麟戏绣球,出神入化。侧门门楣上按左一、右一、左二、右二顺序,依次雕琢蝙蝠、梅花鹿、鸺鶴、喜鹊图案,“福”、“禄”、“寿”、“禧”,不言而喻。窗饰为雕刻窗花,狮虎雄踞,龙凤呈祥,宝石花居中,心花怒放。宗祠柱础石为三段式结构,上为圆鼓形,下为正方体,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寓意柱础石“顶天立地”。柱础石贴地面为正四方形,中段立体等分为八面,寓意“四平八稳”。宗祠两侧的民居,无梁架,多为山墙阁檩。厢房与过厅,均为木板相隔。木质槛窗的木雕,既有湘南传统的对称美,亦有苏州园林的不对称美。既强调竞相开放的浪漫,又崇尚“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含蓄。源于生活的“铜钱”被匠人镶嵌为窗花的心眼,告诉人们做人的哲理:“外圆内方,刚柔相济”。同一个版面的雕龙,既有“龙抬头”,又有“龙回首”,寓意做人得知进退。民居过厅墙上有一幅《灵猴贺寿》木雕,孙行者的音容栩栩如生。托“齐天大圣”的“齐天洪福”,阎罗不敢请,无常不敢催。其作者独具匠心,表达了对主人“万寿无疆”的祝愿。</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罗家自鼻祖灏公创立基业至今,已繁衍二十七代,子嗣三万余众,遍布常宁荫田、罗桥、板桥、宜阳、松柏、柏坊、新河、洋泉等地。现仍有近百户人家坚守根据地,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罗家湾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康熙年间,罗氏后裔曾在大湾与下湾交会处修建广贤书院。院名"广贤″,取自唐代裴催《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升字)》诗句:"石渠因学广,金殿为贤升"。村民期望通过办学兴教,能为国家培养出识多才广,品德高尚的栋梁之才。族人罗继信的岳父、清安徽巡抚唐训方出任前曾在此传道授业解惑,挥毫亲书"广贤书院"悬挂于书院正门。清嘉庆年间,罗氏后裔又在村西北向修建族立广贤学校,国子监司业罗昭著曾任该校校长。据不完全统计,新塘罗家自清康熙至咸丰年间,从广贤书院、广贤学校走出的科举进士、贡生、邑庠生、登士郎、修职郎、大学生等贤达贵人32位。宣德郎罗继诒(县丞)、罗继信(安徽知县)、国子监司业(从四品)罗昭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民风纯朴,乐善好施,团结友爱。族人恪守《族规十则》、《祖训十二则》。这里的男人勤奋进取,刚正不阿,闯衙门赢官司,誓死捍卫家族权益。新塘湾罗家鼎盛期,田地扩充至丝毛园谭家堰一带(注:罗氏族谱载有数位先祖葬于此)。遭受滕家老湾人的蚕食侵吞。新塘湾人同仇敌忾,不惜流血牺牲,奋起反击。有效捍卫了族人的利益。从此村上传颂歌谣:仙岭脚下战鼓擂,寸土必争铁血凝。族权神圣岂可侮,讨伐滕犯罗家赢!族人罗继质(道光27—光绪3),公性刚直非义不为。志向气量宏大,虽中年不禄,常以助人为已仼。散尽家产,救困济贫,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族党莫不暗伤悲。这里的女人温柔贤淑,坚贞不渝。清光绪庚辰年季秋,一大学生为舅母七十诞辰贺寿,送匾牌一块,11X2.8m,“劲节凌秋”四字熠熠生辉,至今历历在目。罗氏子嗣特别好龙,每逢春节举办龙灯会,每年三月三日,举行“龙下水”仪式,声势浩大,历史悠久。二0一0年、二0一五年,新塘下罗家龙队先后参加常宁市首届、第三届舞龙大赛,两获金奖。</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罗家古建筑群被周边神奇浪漫的名胜古迹拥抱于怀。</p><p class="ql-block"> 往东五里,有麦园半仙桥,千古传奇,让人神往。远古时,双溪东流至麦园村泥湾,积水为潭,深千尺,两岸悬崖峭壁,险象环生。赤脚大仙巡视尘世,怜凡人往返越潭艰辛,讹诈逐岩石拱桥于潭上。工程尚半,闻村鸡报晓,大仙恐泄露天机,速回天庭。翌日,村民发现天工奇迹,乃聚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一年,竣工另一半。殊不知,尘世一年,乃天界一日。第二天晚上,赤脚大仙来续桥时,已无所事事,乃点石为金。世人击之,天籁之音,宛转悠扬。时人遂将此桥命名为“半仙桥”。</p><p class="ql-block"> 西有官岭镇辖著名佛教圣地回龙庵山。为罗必兴(1450—1515)妻朱氏随嫁之山。兴公赋性质实不尚名利,中年在山上兴建庵院——回龙庵。其妻姆性幽静,誓志修真,同夫出家,法讳妙清。回龙庵依山面水而筑,黛瓦灰墙,空灵幽雅。庵后重峦叠巘,古木苍翠,奇花异草,四季溢香。庵前浯水,蜿蜒流淌,鱼翔浅底。庵院右侧有天然水井,泉水甘甜长涌,是谓"回龙泉″。相传喝回龙泉水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古庵遭燹而芜没(现仅存遗迹可考),让人黯然神伤。</p><p class="ql-block"> 从回龙庵山西行三里,有富贵塘千年古樟树。谱载:樟树矗立,亭亭街心,墟人阴之。罗宝公到新塘开创基业后,在富贵塘樟树坪兴建街市设墟场,从事盐运茶运和农产品贸易。之所以选择此地建墟场,是因这里为常宁、桂阳、祁阳三县通衢宝地。有茶陵、耒阳、常宁县通往广西的青石古道穿街而过。大宗货物可搬运到大堡,经湘江运送至广西、衡阳、长沙。清同治年间,福建人陈朝国在狮子塘建立陈家大湾。陈家人在富贵塘街上,花巨资打造得胜楼和玉春阁, 全是广西深山老林里运出来的珍稀大红木所建 , 里面雕龙画凤,富丽堂皇。开有钱庄,同设赌场风月场供有钱人享乐。原由新塘罗家垄断的盐茶业生意,也逐渐被陈家所取代,不禁慨叹。</p><p class="ql-block"> 南有油茶古道,青石铺垫,从村头延伸到对门岭。路旁一株二百余年树龄的油茶树枝繁叶茂,寒露霜降时节,油茶花盛开,宛如“鹤发”,茶果大红大紫,仿佛“童颜”。南下二里,有双溪古堰,源远流长,堰头曾有水力加工作坊,碾米、磨面、榨油,人流如织。与浯溪隔岸相望仙岭,风景独秀,"聚远楼″生态山庄,古香古色,是聚餐会友、休闲养生的佳境。沿双溪之天鹅溪逆流南上数里,有西塘水库,碧水万顷,烟波荡漾,自然风光完胜杭州西湖!其灌区渡槽,犹如长虹飞架新塘下湾北头,人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彻底告别"靠天″吃饭历史。</p><p class="ql-block"> 新塘下罗家古建筑群,是罗灏公及其后裔为罗氏门宗及世人创造的宝贵遗产。修缮保护好这一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与守护,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11年9月,旅居株洲市的罗氏后裔罗德忠先生,就该遗产修缮保护工作,向常宁市各级致函建言,得到时任常宁市市长周正雄的高度重视和批复。现居村罗氏第二十一代传人罗秀飞先生,对保护工作非常热心。他说:“保护家乡历史文化遗产,是我的天职和义务,永不言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留住乡情"的指示后,常宁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市政府成立了传统古村落保护领导机构。市文物局唐伍华局长,多次率领文物专家到新塘下湾实地考察调研,提出古村修缮保护方案。时任中共官岭镇党委书记王一花,百忙中抽空面会罗德忠先生,共商新塘下古村保护工作。新塘合族一致赞同修缮宗祠及破损民宅,并纷纷解囊助资。在市财政局、住建局、文物局的直接指挥下,二0一七年农历七月,重点对罗氏宗祠进行修缮,于当年十二月告竣。经过常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新塘下罗家湾,于二0一七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予以保护。(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批准公布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的通知》湘政函.2017.117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占元 </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五月十六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1、“碧池″诗,引用元代郭孟昭的《咏昆明池》。楹联为愚于2017年冬为宗祠修缮落成创作。柱联上联引自近代楹联家陆润庠之作。</p><p class="ql-block"> 2、罗氏宗祠上厅,及上厅天井两边厢房,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损毁。</p><p class="ql-block"> 3、广贤书院已无遗迹可考。现江边小学为广贤学校原址所建。</p><p class="ql-block"> 4、孟燕山先生在常宁《作品争鸣》刋文称:"滕氏家谱载有老湾滕家与新塘罗家发生争斗的故事"。印证了罗、滕族斗真实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