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濒危野生物种(动物2)🐎🦍

春江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保护野生动物 增进人类福祉</b></p><p class="ql-block"> 包括人类、野生动物在内的万千生灵,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在漫长的进程中,野生动物虽给人类带来了一定威胁,但其对人类的贡献却是非常巨大的。野生动物和森林、湿地等构成了强大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庇护着人类生存发展空间;同时野生动物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又不可替代的物质资源、基因资源、科研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阶段,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都是一个永恒课题。</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1、蠵龟</b></p><p class="ql-block"> 蠵龟是海龟科蠵龟属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蠵龟主要栖息于温水海域,特别是大陆架一带,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也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地。中国分布于广东、山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也见于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甚至黄浦江内。</p> <p class="ql-block">  蠵龟头背及体背均覆盖对称的鳞片。 前额鳞两对。 肋盾一般5对,椎盾5-6枚,均镶嵌排列。 第一对肋盾与颈盾相接,体背棕红色。是海产龟类中分布最北和最南的种类。以鱼类、甲壳类及软体动物为食,栖息于大陆架,有时可进入海湾、河口及咸水湖。主要捕食底栖或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特别是头足类动物、水母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吃鱼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02、绿海龟</b></p><p class="ql-block"> 绿龟又名绿海龟,龟鳖目海龟科动物。因为绿海龟的主食为海中的海草与大型海藻,体内脂肪累积了许多绿色色素,呈现淡绿色,故此而得名绿海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  绿海龟雄性背甲长94~168mm,宽63.2~105mm;雌性背甲长73.1~170mm,宽52~116.5mm。头中等大小,头宽约为背甲宽的1/4~1/3;头顶前部平滑,后部被以多边形的细粒状小鳞;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方斜切;上喙边缘平直或中间部微凹;鼓膜明显。以鱼类、海藻、甲壳类、头足类软体动物为食。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沿海。</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3、彩鹮</b></p><p class="ql-block"> 彩鹮(hu丨是鹳(guàn)形目鹮科彩鹮属鸟类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体长约600毫米。头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嘴长而下弯,呈黑色。跗蹠前缘具盾鳞。虹膜灰、褐或斑灰和褐色;嘴深铅色或铅褐色;跗蹠与趾黄褐色,膝部青铜色。通常结群,栖息在湖沼间,不在多雨或干旱的地区活动。有2个亚种。分布于于上海与宁波间的湖沼、福州以及广东沿海岛屿;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等。</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04、圆鼻巨蜥</b></p><p class="ql-block"> 圆鼻巨蜥又名巨蜥、四脚蛇、五爪金龙,是巨蜥科、巨蜥属动物,圆鼻巨蜥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极危)。圆鼻巨蜥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具体分布国家和地区为孟加拉、柬埔寨、中国(海南、云南、广西、香港等)、印度(安达曼群岛、尼科巴岛等)、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巴厘、圣吉吉、北苏门答腊等)、老挝。</p><p class="ql-block"> 圆鼻巨蜥主要以陆地生活为主。一般在山区的溪流附近,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圆鼻巨蜥体形巨大,四肢粗壮,体背黑褐色杂有淡黄色斑,腹面淡黄或灰白色,散有少量黑点;舌细长,先端深分叉;背鳞颗粒状,腹鳞四边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性好斗,较凶猛。善于游泳、爬树。捕食鱼类、蛙、蛇、鸟、鼠及昆虫等。</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5、蒙原羚</b></p><p class="ql-block"> 蒙原羚又名黄羊,属于偶蹄目牛科原羚属,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初蒙原羚在我国广泛分布,数量大约50-60万只,至20世纪末期,蒙原羚在我国仅分布在内蒙古、甘肃等个别地区,数量仅为8000余只。蒙原羚数量急剧减少,分布范围逐渐减少。目前蒙原羚多集中分布在中蒙边境一带,很少向境内纵深移动。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是野生动物面临的严重威胁因素之一。</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06、熊猴</b></p><p class="ql-block"> 熊猴是灵长目猴科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因长相憨态似熊而得名。熊猴的体长为50~73厘米,尾长19~38厘米,公猴体重在10~14.5公斤,母猴稍轻,为8~12公斤。熊猴主要生活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喜欢在树上攀爬,很少下地活动;一般以果实、树叶、谷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甚至蛙类和鸟类为食。主要产于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南方,云南、广西等地。</p> <p class="ql-block">,乀</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07、黄胸鹀</b></p><p class="ql-block"> 黄胸鹀别名禾花雀,鹀科鹀属小型鸣禽,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p><p class="ql-block"> 黄胸鹀体长14~15厘米,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体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下体余部鲜黄色。它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它分布于芬兰、俄罗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08、坡鹿</b></p><p class="ql-block"> 坡鹿别名泽鹿,属于鹿科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坡鹿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的海南岛,成年坡鹿体长约1.6米,肩高约1.1米,体重70-130千克,体型比梅花鹿略小,四肢比较细长,体毛为棕褐色或黄棕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灰白色,背部有一条黑褐色的中线自颈部延伸至尾部,在背脊的两侧及臀部,有着些许白色的斑点。[2]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树枝叶,为食草性动物,栖息在丘陵草坡地带。</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9、黑嘴端凤头燕鸥</b></p><p class="ql-block"> 黑嘴端凤头燕鸥别名“中华凤头燕鸥”,鸻(héng)形目鸥科凤头燕鸥属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黑嘴端凤头燕鸥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栖息于海洋浅海、海洋潮间带及海岸,该鸟类头上有黑色凤冠,嘴比燕鸥类略粗,稍微弯曲,呈黄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亚端斑。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它海洋无脊椎动物。</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0、孔雀鸡</b></p><p class="ql-block"> 孔雀鸣属于鸡形目、雉科、灰孔雀雉属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比红腹锦鸡稍小一些,雄性通体为褐色,各羽上布满了棕白色细点和横斑,头上有蓬松而延长的发状冠羽,在颈后边还披有翎领。雌性体型较小,羽色也较暗淡,尾较短,眼状斑也不明显。</p><p class="ql-block"> 孔雀鸡分布于云南的南部及海南岛,栖息于海拔15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及竹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蠕虫、果实、种子为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多筑巢于密林中的沟谷地及山区耕地附近的次生林,巢在自然下凹的地面。</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1、白唇鹿</b></p><p class="ql-block"> 白唇鹿别名为岩鹿、白鼻鹿、黄鹿, 属于鹿科鹿属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p><p class="ql-block"> 白唇鹿头骨泪窝大而深,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有4~6个分叉,雌性无角,蹄较宽大,通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2]栖息地在海拔约3500-51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的地区,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食。</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2、黑鹳</b></p><p class="ql-block"> 黑鹳是鹳形目鹳科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黑鹳是体大的黑色鹳。下胸、腹部及尾下白色,嘴及腿红色。黑色部位具绿色和紫色的光泽。飞行时翼下黑色,仅三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内侧白色。眼周裸露皮肤红色。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于沼泽地区、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性惧人,冬季有时结小群活动。分布于欧洲至中国北方。</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3、黑面琵鹭</b></p><p class="ql-block"> 黑面琵鹭又名小琵鹭、琵琶嘴鹭、黑面天使、黑面舞者,为鹮科琵鹭属动物,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2017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黑面琵鹭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属鹮科,体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裸皮,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色。雌雄羽色相似,但是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只活跃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仅见于亚洲东部。主要繁殖期是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一些无人居住的海岛上。巢址多选择在悬岩处的岩石峭壁上,营群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为1.2-1.5米。黑脸琵鹭冬季主要分布于沿海滩涂、养殖塘和红树林等特定的栖息地中。</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4、熊狸</b></p><p class="ql-block"> 熊狸俗名为貉獾、熊灵猫,食肉目灵猫科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熊狸体重8到13千克,体长700到800毫米;尾长接近等于体长,尾末端具缠绕性,能缠住树枝支撑身体觅食;毛被长而稀疏,粗糙而蓬松,绒毛长而呈波浪状;足垫大,几乎覆盖整个足底;耳背的毛较长,约50毫米,明显超过耳尖形成长而尖的黑色簇毛;耳缘的毛较短,白色;通体黑褐色,毛尖染棕黄或棕灰色;尾色与背色相似。主要生活于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800米。采食植物的花果,喜食多种榕树的果实。每年2到3月发情交配,孕期2到3个月,一般5月中下旬产仔。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15、高鼻羚羊</b></p><p class="ql-block"> 高鼻羚羊别名赛加羚,是偶蹄目牛科高鼻羚属的哺乳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定级为极危物种。</p><p class="ql-block"> 高鼻羚羊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而得名;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细长;仅雄性具角。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以禾本科以及灌木等植物为食。耐旱,结小群活动,善于奔跑,秋冬季节集成较大群作远距离迁移,次年5月左右再迁回夏季栖息地。天敌主要是狼、金雕、狐等。高鼻羚羊是一雄多雌婚配制,秋季发情交配,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次年5月产仔,胎仔数1-3仔,寿命为10-12年。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西部等地。</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6、白唇鹿</b></p><p class="ql-block"> 白唇鹿别名为岩鹿、白鼻鹿、黄鹿,属于鹿科鹿属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p><p class="ql-block"> 白唇鹿头骨泪窝大而深,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有4~6个分叉,雌性无角,蹄较宽大,通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栖息地在海拔约3500-51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的地区,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食。</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7、黑麂</b></p><p class="ql-block"> 黑麂别称乌金麂、蓬头麂、红头麂、麂子、青麂,属于鹿科、麂属,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体长100~1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体重21~26千克。冬毛上体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尾较长,一般超过20厘米,背面黑色,尾腹及尾侧毛色纯白,白尾十分醒目。眼后的额项部有簇状鲜棕、浅褐或淡黄色的长毛,有时能把两只短角遮得看不出来“蓬头麂”之名就是从此而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黑麂全年都能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雌麂8个月龄性成熟,妊娠期6~7个月。每胎1仔。产后就可以发情和怀孕,估计每4年内能产3胎。哺乳期内少数雌麂又开始怀孕,但大多数雌麂在断奶后才发情,寿命10~11年。黑麂是中国的特产动物,没有亚种分化,分布范围十分狭小,分布于中国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东部的怀远和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栖息于海拔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丛。</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8、叶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亚洲叶猴属,通称叶猴,共有11种。头体长40-60厘米,尾长50-85厘米;体重5-8千克。体型纤细,无颊囊。各种叶猴的毛色基本是通体一致,或褐、或灰、或黑,腹面色浅。有些种眉弓的毛黑而粗,有的头顶有毛冠呈脊状,或在头顶、两颊、臀部有浅色块斑。头小而圆,耳大裸露。脸的皮肤深灰或黑色,有的在唇部、眼圈具白色皮肤。臀部有胼胝。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span></p><p class="ql-block"> 栖息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树林里。以吃树叶为主;尾很长,适于树栖。喜欢在高大的树上活动,有时也到地面饮水或寻找食物。在树间跳跃,距离可达10-12米。白天活动,夜晚睡在大树上,没有窝。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分布于泰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岛和附近的小岛屿。</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麋鹿</b></p><p class="ql-block"> 麋鹿别名四不像,鹿科麋鹿属动物,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蹄子似牛、尾端有黑毛;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海南鳽</b></p><p class="ql-block"> 海南鳽中型涉禽,体型和大小近似于鹭,是中国特产的鸟类,没有亚种分化。在海南为留鸟,其他地方为夏候鸟或旅鸟。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因为极为罕见,海南鳽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p><p class="ql-block"> 体长为54-56厘米,雌鸟较小。上体的羽毛为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有少许白色的斑点。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动和觅食。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21、冠斑犀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冠斑犀鸟是犀鸟科斑犀鸟属动物。体型较大,通体以黑色为主,头、背和两翅具金属绿色光泽,尤以两翅为著;翼缘白色而杂有黑色;颏、喉、上胸和腋羽黑色,其余下体白色;喙及盔突为黄色,盔突前端突起,具有黑色块斑。冠斑犀鸟飞行时喜滑翔,头颈前伸,酷似飞机,故得名“飞机鸟”。冠斑犀鸟分布于印度北部、东南亚及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的中低海拔热带森林中,喜较开阔的森林及林缘,振翅飞行或滑翔在树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span></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2、赤颈鹤</b></p><p class="ql-block"> 赤颈鹤是大型涉禽。赤颈鹤被列为易危物种。赤颈鹤为留鸟,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湖边浅滩,以及林缘灌丛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地带。<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云南盈江和西双版纳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 赤颈鹤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浅灰色,成鸟颈部裸露红色的皮肤。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白色而修长的内侧飞羽垂直的覆盖着尾部。嘴灰绿而脚粉红。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3、金斑喙凤蝶</b></p><p class="ql-block"> 金斑喙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动物。本种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列为K级或R级,是中国唯一一种一级保护蝶类。</p><p class="ql-block"> 金斑喙凤蝶翅展81—93.2毫米,雌雄异型,雄性体、翅满布翠绿色鳞片,底色为黑褐色,前翅有1条内侧黑色而外侧黄绿色的斜横带,后翅与正面相似,翅反面绿色鳞片少,雌性前翅大致与雄性反面相似,后翅中域大斑呈灰白色或白色,外缘齿突加长,其余与雄性相似,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多在高山木兰树林周旋盘飞,1年发生2代,成虫4月与8月出现,是中国特产,有4亚种,[4]金斑喙凤蝶是世界上名贵、罕见的蝴蝶,被誉为“蝶中皇后”。</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4、羚牛</b></p><p class="ql-block"> 羚牛别名“牛羚”“扭角羚”,偶蹄目洞角科动物,羚牛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羚牛体型粗壮,长相奇特,似牛似羊似马,俗称“六不像”,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体型粗大,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一吨。羚牛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主要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陕西、西藏和云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5、扬子鳄</b></p><p class="ql-block"> 扬子鳄又叫中华鼍(tuó)、中华鳄等,属于短吻鳄科短吻鳄属动物,被IUCN列为极危濒临物种,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扬子鳄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浙江、江西局部地区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扬子鳄的皮肤覆盖着革制甲片,四肢较短且有力,尾是自卫和攻击敌人的武器。它们性情凶猛,常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扬子鳄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白天喜静,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才外出觅食,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它们就会立即用力甩动粗大的尾巴,迅速沉入水底。</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6、斑头雁</b></p><p class="ql-block"> 斑头雁别名“白头雁”,雁形目鸭科雁属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斑头雁两性相似,但雌鸟略小,成鸟头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头顶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呈马蹄铁形状;后颈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黄色,嘴甲黑色,脚和趾橙黄色。白天在水田、湖泊、沼泽草地等地活动,夜间在麦地等旱作地和草地上过夜,以水草等植物为食。分布于中国,及克什米尔、中亚及蒙古等地区,在印度及缅甸北部越冬。</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8、斑海豹</b></p><p class="ql-block"> 斑海豹是脊索动物门食肉目海豹科动物。又称海狗、海豹。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IUCN列为无危动物。西太平洋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分布区主要在北太平洋的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朝鲜海等。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南海。</p><p class="ql-block"> 斑海豹体通常呈黄灰色。头骨具矢状脊,眶间部长而较窄,吻突部短。眼眶大,无眶上突。触须浅色,呈念珠状。雌性具1对乳房。身体呈纺锤形,头圆生有触须,没有外耳廓。四肢特化成鳍脚,趾间有蹼。是唯一在中国海域内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斑海豹每年都要换毛。有洄游的行为,食物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3年以后达到性成熟,为一雄多雌生殖型,在每年的1到3月份繁殖,产仔在浮冰上,每胎产一仔。它们只在冰上繁殖,经常登上浮冰;成体至少能潜水到300米深;常生活在西北太平洋的高纬度寒冷水域。</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9、四爪陆龟</b></p><p class="ql-block"> 四爪陆龟别名“草原龟”,是陆龟科陆龟属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四爪陆龟背甲长95~130毫米,宽86~119毫米,高51~69毫米。头中等,黄褐色,头背有对称的鳞片,颚端有三个尖突,颚缘呈细齿状。背甲高隆,褐色或橄榄色,背甲宽与长略等,如半球形。它生活于海拔600~1100米的黄土丘陵地区洞穴隐蔽,早晚活动,3-8月为其活动季节,它以植物的茎、叶、花及果实为食。其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荒漠、天山山脉的西南部、黑海东岸、伊朗西部和印度西北部。</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30、鼋</b></p><p class="ql-block"> 鼋俗称癫头鼋、鳖斑,是鳖科鼋属动物。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鼋是鳖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600毫米左右,吻突圆而短,不到眼径的一半,尾端超出裙边,鼻孔位于吻端,眼小,头背宽平而光滑。主要栖息于内陆、流动缓慢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不常迁移, 喜欢栖息在水底。鼋是一种伏击捕食者,肉食性,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越南、中国(东部和南部)等。~</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31、库氏砗磲</b></p><p class="ql-block"> 库氏砗磲是砗磲科砗磲属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喜欢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间,通常以足丝附着在珊瑚礁上生活。其分布于印度洋东部和太平洋西部的热带区域,中国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海域均有分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库氏砗磲贝壳特大,壳质厚重,两壳相等,壳面有强大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鳞片或棘;外韧带,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1~2个后侧齿;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32、鹦鹉螺</b></p><p class="ql-block"> 鹦鹉螺是鹦鹉螺科鹦鹉螺属动物,被誉为“海洋活化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Ⅱ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物种。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其直系祖先于奥陶纪就是当时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现代定义上的鹦鹉螺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地球上,尽管如此鹦鹉螺能靠着平均80年之久的长寿、和少而精的繁殖策略挺过了地球上所有的大灭绝事件。</p> <p class="ql-block">  鹦鹉螺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海区,马来群岛、台湾海峡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集中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南半部和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海域,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斐济群岛海域;中国的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从台湾东部沿着琉球群岛,一直散布到日本群岛南部的相模湾;向西则从西南太平洋一直散布到印度洋。</p> <p class="ql-block"> 鹦鹉螺具卷曲的珍珠似外壳,是现存唯一具有外壳的头足类动物,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其有30余个壳室,身体居住在最后一个大壳室中,其余壳室则充满气体(主要为氮气)。随着鹦鹉螺的成长,壳室会周期性向外侧推进,外套膜后方则分泌出碳酸钙和有机物质,形成新的隔板。各个壳室之间有一根细管,可以输送气体,通过调节气体来控制上浮、下沉和水平移动。有2对鳃;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33、中华蛩蠊</b></p><p class="ql-block"> 中华蛩蠊(qióng lián)是蛩蠊目的中型昆虫。中华蛩蠊体长形,长约10毫米,头宽3毫米。背面和头部棕黄色,较暗,腹面、足、触角晓瑰色,较淡。体表被细毛,腹部两侧和足着生稀疏深棕色刺状毛,复眼小,尾须长,颇似双尾虫。多栖于1200米高山的苔藓、石块下和土中,种类极少。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极稀有的种类, 是蛩蠊目昆虫在我国唯一的代表种, 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对蛩蠊目昆虫系统发育及历史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分布于吉林长白山、新疆阿尔泰山的海拔2000米处,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此类昆虫生活于高山和高原。休息时隐匿于石头下、朽木下、苔藓上及洞穴中。</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34、多鳃孔舌形虫</b></p><p class="ql-block"> 多鳃孔舌形虫属柱头虫科、舌形虫属。 多鳃孔舌形虫身体柔软、细长,呈蠕虫状。体长35~60厘米。1965年由中国生物学家张玺等人发现,它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一般穴居于中潮区和低潮区的细沙滩和泥沙滩中。穴呈不定型的“U”形。整个身体都横臣于穴中。穴口较宽,呈漏斗状,穴居的深度通常为50-200厘米。其体壁含有大量的碘,在其密集分布区,往往可嗅得碘的气味。</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35、豚尾猴</b></p><p class="ql-block"> 豚尾猴俗名平顶猴、猪尾猴、猪猴,东南亚热带灵长类,猴科猕猴属中型猕猴类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豚尾猴体型较粗壮,尾较细而圆,除尾端有较短稀毛外,几乎裸出,形似猪尾或扫帚状,常上翘呈“S”型,故名,主要见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或部分季节性落叶阔叶林,栖息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更喜树栖,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群体大小由几只到40或50只不等,主食各种野果、芽苞、嫩尖、种子、昆虫及其它小动物等。国内仅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地区和临沧地区,国外广泛分布印度支那地区、泰国、缅甸、马来亚等。</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36、狼</b></p><p class="ql-block"> 狼别名为灰狼,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动物,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狼是犬科中体型最大者,外形似狼犬,但吻尖口宽。通常两耳直立,尾不上卷,尾毛蓬松,尖毛头黑色显著。整个头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毛色黄褐、棕灰色,杂有灰黑色毛,但四肢内面以及腹部毛色较淡,毛色常因栖息环境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前足5趾,后足4趾。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生境。通常群体行动。凡是能捕到的动物都是狼的食物,包括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狼偶尔也进食植物性食物。狼喜吃野生和家养的有蹄类。分布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37、红珊瑚</b></p><p class="ql-block"> 红珊瑚属有机宝石,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天然红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几个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极为珍贵。红珊瑚制成的饰品,极受收藏者的喜爱,并且精品红珊瑚增值十分迅速,被收藏界人士所看重。</p> <p class="ql-block">  红珊瑚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高镁方解石、少量磷灰石,碳酸钙,碳酸镁,少量水,氧化亚铁,羟基磷酸钙。有机质:以角质为主。颜色深红、火红为主,还有桃红。呈树枝状。骨骼致密坚韧。摩氏硬度=3.5-4,不透明——半透明。原料光泽暗,抛光后为蜡状光泽,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39、绿孔雀</b></p><p class="ql-block"> 绿孔雀俗名孔雀、诺勇(傣语)、越鸟、南客,是雉科孔雀属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绿孔雀产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如印度东北部、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在中国主要发现于云南和西藏地区。它白天活动,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上树或在林中阴凉处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性机警,胆小怕人。绿孔雀的羽毛颜色鲜艳,体长为1-2米,体重一般为6千克,较大的可达7.7千克。其冠羽中部辉蓝色而具翠绿色羽缘;前部为鱼鳞状,呈辉亮的蓝绿色,有时具浅蓝紫色光泽。孔雀尾屏伸展开有一米多长,羽毛绚丽多彩。</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40、西藏野驴</b></p><p class="ql-block"> 西藏野驴别名藏野驴、藏驴、亚洲野驴,马科马属哺乳动物,是一种大型草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物种。</p><p class="ql-block"> 西藏野驴体长182.1至214.3厘米,尾长31.4至45.3厘米,体背毛色呈棕色或暗棕色,两胁毛色较深暗,呈深棕色,体侧棕色明显向腹上部扩展,故背腹毛色界限在腹侧下方,栖息于3600至5400米间的高原草地,高寒荒漠草原和山地荒漠带,食物主要有白草、固沙草、野葱等,夏末秋初交配,翌年6至7月产仔,每胎1仔,在中国分布于北起昆仑山脉、东起西祁连山,西至国境线、 南至甘南和川西北部草原的地区,国外分布于克什米尔、尼泊尔、印度。</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42、穿山甲</b></p><p class="ql-block"> 穿山甲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唯一一类仅存的鳞甲哺乳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穿山甲没有牙齿无法咀嚼,靠舔食蚁类为生,其为了捕食蚂蚁装“死”吸引蚂蚁。穿山甲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居住在陆地上的穿山甲勤奋地疏松土壤,让植物种子得以发芽;而那些居住在树上的穿山甲,会吃掉蛀食树木的蚁类。</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43、豺</b></p><p class="ql-block"> 豺别名为亚洲野犬,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豺属哺乳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豺体长85-130cm,尾长45-50cm,体重15-20kg。吻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身躯较狼为短。四肢较短,尾比狼略长。背毛红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较浅淡。豺既能抗寒,也能耐热,但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为其主要的栖息地。广泛分布于整个北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44、中国小鲵</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小鲵</span>属于有尾目小鲵科动物,被国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p><p class="ql-block"> 中国小鲵全长83-155毫米,背面为均匀一致的角黑色,腹面浅褐色,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圆,眼背侧位,瞳孔圆形,鼻孔略近吻端,鼻间距略大于或等于眼间距,无唇褶,有喉褶,犁骨齿列呈"V"形,躯干粗短而略呈圆柱形,四肢较长,尾基部略圆,往后侧扁,末端刀片状。[2]中国小鲵生活于海拔1400-1500米的山区,成鲵多栖于山间凹地水塘附近植被繁茂的次生林、杂草和灌丛中,营陆栖生活,主要分布在湖北、福建。</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45、青头潜鸭</b></p><p class="ql-block"> 青头潜鸭别名青头鸭、东方白眼鸭、白目凫,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9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p><p class="ql-block"> 青头潜鸭体圆,头大,胸深褐,腹部及两肋白色,翼下羽及二级飞羽白色,飞行时可见黑色翼缘;繁殖期雄鸟头亮绿色;雄鸟虹膜白色,雌鸟虹膜褐色;嘴蓝灰色,脚灰色。青头潜鸭性胆怯,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成对活动,栖于池塘、湖泊及缓水;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青头潜鸭属于迁徙性鸟类,[4]每年3月从南方飞到北方繁殖,10月飞到南方过冬。在中国新疆、海南之外的其他地区均有分布。</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珍稀动物动态之美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飘亮的白腹锦鸡,潇洒飘逸,曼妙轻舞!</i></b></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二、16种猛禽叫声,谁最霸气?</i></b></p> <p class="ql-block"><b><i>三、百鸟争鸣太好听了,盘点20种最美的鸟叫声!</i></b></p> <p class="ql-block"><b><i>四、最可怕的十种猫头鹰叫声 ,你觉得哪种最恐怖!!</i></b></p> 🌺🍇🌲谢谢欣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恭喜!你创作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濒危野生物种(动物2)🐎🦍》己被推荐,希望未来创作更多优秀作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