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迄今近两千年历史。能称“释源”、中国佛教之源头的,真不是随便可以自诩的。</p><p class="ql-block"> 汉明帝刘庄做梦:梦见神仙落在御殿前。第二天让大臣们给自己解梦,一位博学多才的大臣说:远在印度有个神仙神通广大,您梦见的一定是他。明帝便遣使臣前去寻访。三年后终于迎来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驭白马驮经卷落脚洛阳。后得皇上恩准,第一座佛教寺院于是在中国诞生。自此之后,佛教才得以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如寺内一副对联所言:</p><p class="ql-block"> 大法西来白马遂傲称首寺</p><p class="ql-block"> 佛光东渐宝莲从此遍中华 </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两边隶书大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门外两匹石马,静静守候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内,绿树浓荫。钟、鼓二楼矗立两边,向外传递“释源鼓音”、“马寺钟声”。古寺梵音萦绕,传承千年不绝。</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院内,一块石碑上刻着被尊为祖师的、最早来到洛阳的两位印度高僧之一竺法兰的画像。石碑的局部已被信众抚摸的呈“包浆”状。</p> <p class="ql-block"> 寺院里人流涌动,少了点寺庙肃穆幽静的气氛。在一座铁香炉和一个葫芦或是桃子状的石雕前,围满了人群,大人小孩竞相用手抚摸,什么目的也不知道。只见得香炉被摸的锃亮,那块圆石头表面被摸的光亮如镜面。</p> <p class="ql-block"> 寺庙里处处都挤满了人。名气实在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 在距白马寺不远东南方向还有一座齐云塔院。</p> <p class="ql-block"> 里面的齐云塔,又名释迦舍利塔,为中国第一古塔。创建于东汉,公元六十九年。关于此塔的由来颇为传奇。</p><p class="ql-block"> 相传汉明帝驾临白马寺,会见两位印度僧人,谈到寺之东南有一土阜,其上时发光,百姓皆以为奇,故称圣冢。印度高僧摄摩腾说:陛下所言圣冢实为如来佛祖舍利埋葬处之一。于是皇帝便下诏,于圣冢之上依印度佛塔样式建九层佛塔。因其高,号曰“齐云”。初为木塔,后毁于雷火。现存之齐云塔高三十五米共十三层,为公元一一七五年重修。现齐云塔院为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场。</p> <p class="ql-block"> 令人称奇的不是古白马寺有多吸引人,而是近些年一片东南亚多国的佛教寺庙建筑在白马寺周围兴建,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让人大感意外。游客之众,观者之踴跃,似有“喧宾夺主”之感。其实也不是,它已成为白马寺的一部分,使白马寺成了世界佛教文化汇聚交流的一个舞台。</p><p class="ql-block"> 由于来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储备,忽然走进,似有不适,由于反差过大,有如突然穿越来到异国的感觉。所以有人说,暂没机会去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人,来这里一样可以领略东南亚异国的风土人情。行走间,如身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些泰国的、缅甸的、印度的风格各异的庙宇建筑,完全按照他们国家的规制模式,由他们国家的政府、社会组织精心打造。这很好,不用出国,就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他国佛教文化了。</p> <p class="ql-block"> 这些泰国的寺庙建筑,1992动工,95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这些缅甸的佛殿,2012年奠基,2014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 这片印度的佛殿2006年开建,2010年落成。</p><p class="ql-block"> 见到的神像太多了。见到菩萨就拜,中国人相信“礼多人不怪”,也许神也不会怪吧。小朋友也学某些大人的样,也不问为啥,见神“纳头就拜”,她也许就是觉得好玩罢了。</p> <p class="ql-block"> 走马观花一大圈下来,感觉收获颇丰,原以为古寺庙都大差不差,大同小异,没想到结果会这样。不仅看到了传统的中国寺庙建筑和佛教文化,看到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还接触和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泰、缅、印的佛教文化、宗教殿堂建筑。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陈设,都给人一种震撼和惊叹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推陈出新,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至少对旅游事业和旅游市场起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