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揣太阳的战友

张崇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心揣太阳的战友</span><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 杨德光</p><p class="ql-block"> 1968年6月5日下午4时,原北京军区笫4工区工程兵157团10连8班,在尚义县大青沟9号坑道作业现场交班时,得知有一哑炮还未排除,班长让李玉虎去排哑炮,高小蛋主动与李玉虎一起进入坑道,小心清理现场的碎石,没有发现哑炮。</p><p class="ql-block"> 他俩决定再打一个新的炮眼,装上炸药,引爆哑炮。刚打炮眼几分钟,哑炮响了,他俩倒在了乱石飞舞的施工现场。</p><p class="ql-block"> 坑道外的战友们,迅速跑进坑道,看见他俩满身血迹。高小蛋爬在一人多高的碎石上,鲜血在流淌。战友们要背高小蛋出坑道抢救,他挥了一下手,用微弱的声音喊了句“毛主席万岁。”慢慢地闭上了眼睛。</p><p class="ql-block"> 大家把高小蛋和李玉虎送到团卫生队抢救,13天后(6月18日)李玉虎才苏醒过来。</p><p class="ql-block"> 高小蛋为李玉虎的生命安全,光荣牺牲,年仅23岁。</p><p class="ql-block"> 50多年过去了,英雄的形象仍历历在目,令我十分感动。作为笫4工区工程兵157团(后改为584团)的战友,向高小蛋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敬礼。</p> <p class="ql-block">烈士高小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小蛋舍生忘死的精神,与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烈士一样,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由于当时山高路远的坝上高原,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通畅,高小蛋的英雄事迹未能及时宣传报道出来,未能在更高层的新闻媒体上宣传。致使这样一个闪烁时代光芒的英雄人物沉没在茫茫人海中。</p> <p class="ql-block">6级伤残军人李玉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幸,张崇发、张纪元、王东林、鲁光岱4位老战友,发现了这一典型并挖掘出来,以感人的事例展现在584团战友面前。向耄耋之年的4位战友所作的尽心忠诚的精神致敬。</p> <p class="ql-block">张崇发在采访</p> <p class="ql-block">张纪元、王东林、鲁光岱在采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物质利益随处可见的今天,在人与人之间隔山隔水的今天,高小蛋、李玉虎的精神尤为可贵。这种“把死留给自己,把生留给别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如同一束巨光,照得每个人心生惭愧。“我能做到吗?”扪心自问,敢于举起胳膊的人少之又少,这不是某个人的过错,是社会造成的悲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宣传高小蛋、李玉虎精神,时不我待,就像一缕清新的晨风,吹醒人们头脑中的昏沉,化解人们头脑中的痼疾,吹散利欲熏心的雾霾。</p><p class="ql-block"> 宣传高小蛋、李玉虎精神,对于纯洁人们的心灵,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报纸曝光的一些丑陋行为,见老人摔倒不敢扶,公交车上见小偷行窃不敢说等等,枚不胜举。这种以个人得失作标尺的自我行为,与助人为乐的时代精神悖逆而行。只有多宣传英雄事迹和先进典型,才能正本清源,乾坤朗朗。</p><p class="ql-block"> 宣传高小蛋、李玉虎精神,既是对社会混浊空气的净化,也是对军人的敬崇。他俩虽然都是一名普通的战士,每个月仅有6元钱的津贴,却做出亿万富翁不敢做的“不怕死”精神,让他们用个人的生命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命难于上青天。高小蛋、李玉虎精神,与物质富庶不可同日而语。当军人需要奉献生命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祭台,用自己的生命去祭祀那面高高飘扬的军旗、军魂。他们用微乎其微的津贴,塑造了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舍己为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高小蛋、李玉虎的战友,我能做到的只是:把他俩的可贵精神举起来,让太阳的光芒照在每个人的脚下,让个人的身影及心中的不测越小越好。以此,作为对战友最好的怀念和祭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文字:杨德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照片:张纪元(提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制作:张崇发</b></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德光,1951年8月生人,1969年入伍,1971年在北京军区学习,毕业后任195师司令部参谋,后任584团机要股长。1987年转业地方工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