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开幕式

张如秀

<p class="ql-block">  现代摄影家协会与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联办摄影展,2024年5月15日下午一点半在学院举行了开幕仪式。</p> <p class="ql-block">  我参加完上午轻工老专家八段锦的开班仪式后,顺便也不请自到、去凑了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重要人物就位</p> <p class="ql-block">作者、协会、学院负责人云集</p> <p class="ql-block">  从外面请来的记者,十分靓丽,是开幕式的主持人,正在反复默念主持词。</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开场白</p> <p class="ql-block">学院党委副书记致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记者采访作者龚冠华</b></p> <p class="ql-block">与这两幅作品的摄影者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龚冠华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龚冠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上海丹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苏河1号)董事长、上海侨商会副会长、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澳籍华人,年轻时就喜欢摄影,痴迷摄影,圆梦北极、南极,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足迹。作品《孤独的树》获新时代摄影2020年度作品大赛一等奖;作品《早起的渔民》获中国2020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慈善摄影大赛金像奖;2021年作品《奔跑》获中国2021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慈善摄影大赛金像奖;2022年作品《金秋喀纳斯》被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背景墙选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场的参观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娶新娘</p> <p class="ql-block">爆米花</p> <p class="ql-block">做沙发</p> <p class="ql-block">裹粽子</p> <p class="ql-block">人与城市</p> <p class="ql-block">浦江晨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介绍四位作者:</b></p> <p class="ql-block"><b>《驼铃声声》 作者:龚心瀚 </b></p><p class="ql-block"> 资深宣传新闻出版工作者。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系。<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对外宣传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还曾任中国画报协会首任会长。</span></p> <p class="ql-block"><b>锦绣山河</b></p> <p class="ql-block"><b>《锦绣山河-云南》 作者:贾树枚</b></p><p class="ql-block"> 资深记者,摄影爱好者。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曾任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b>影,作者:汤炯铭</b></p><p class="ql-block"> 上海电视台高级记者,上海大学等多所大学研究生导师、客座教授;<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IPA(国际摄影大奖赛)全球终评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主创的影视作品60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span></p> <p class="ql-block"><b>非洲部落</b></p> <p class="ql-block"><b>《非洲部落》,作者:张艳 </b></p><p class="ql-block"> 以拍摄多重爆光作品闻名国内外,十九次管担任国标摄影大赛评委及多次担任国内影赛评受,亚太国际摄影学院及华光摄影学院露座敦,熏龙江老艺术家摄影艺木研究会会长,获语影最高成就金豪奖。</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b>作品前留影</b> (上海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b>关于照片拍摄后再加工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这两幅照片是在美篇里看到的,它与《人与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工”在背景,“舞者”的背景是书法,非常完整,完整得让人不相信是当时拍摄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  但这坐姿确又是坐在真实的方櫈上,后面的背景也是完整的。</p> <p class="ql-block">  摄影展《人与城市》的天空背景,我认为是三幅照片p图合成的,城市与天空并不是拍摄人物当时的背景。我没研究、使用过P图,或许5G后还有更先进的P图技术。我的怀疑和思考有没有道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