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诡云谲,变幻莫测。全国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几近于疯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6年春,杨效椿从上海华东医院回到合肥,当时省委主要负责人不问病情,却要他立即上班。在一次省委常委会议上,他责问杨效椿:“你为什么对邓小平的问题不表态?”当即有人帮腔:“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在这种压力和险恶的政治气氛中,杨效椿愤然离开合肥,带病去了沿江几个县检查工作。他跑了舒城、桐城、枞阳等几个县,到庐江县就病倒了。病情急剧恶化,5月6日,他被送进解放军一0五医院。孰料这次住院,再也未能出来。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依然是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高风亮节,感召人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手上那块许世友送的钟山牌手表,走走停停,一直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听说鲫鱼价格上涨了,怕伙食超过标准,便主动从伙食单上划去了自己心爱的这道鲫鱼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小女儿从95医院前来看望病重的父亲,他却说:“你那里也有很多病人,你赶快回去,他们需要你。不要挂念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生命垂危,医院成立了抢救小组,他知道后要求解散。并对医院领导说:“医院人手紧张,别为我一个人牵扯那么多医生,分散那么多精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一0五医院接收了一百多名唐山地震中的伤病员。他时常询问:“唐山伤病员都安排好了吗?”叮嘱医院领导:要派好医生,用好药,安排好这些伤病员的生活。他自己病情已恶化,还依然心系他人。医生给他拍X光片,他诚恳地说:“现在片子够紧张的,还是留给唐山的伤病员用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8日下午,全国举行毛泽东同志追悼大会。此时,他病情危重,弥漫性出血,身体极度虚弱。他仍以颤抖的身躯,扶住床沿,拿起拐杖,站立3分钟,为毛泽东主席默哀。他那久已干涸的双眼,流出了一串浑浊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3日12时07分,杨效椿在一0五医院病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天,平时见惯了灾难与死亡的一0五医院院长、医生、护士以及众多的病友,无不失声痛哭,泪流满面,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一样,整个病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效椿的追悼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许多老战友、老同事、老部属送来的花圈被拒绝接收。他们气愤地说:“你们不收,我们就把花圈摆到长江路上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心是挡不住的!杨效椿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自发前来吊唁的人们有如潮涌,络绎不绝。人群里,有许多是从四面八方农村专程赶来向遗体告别的农民,他们在遗体旁垂首默哀,有的泣不成声,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捶胸顿足,有的长跪不起。两位长期受到杨效椿照顾的白发苍苍的烈士母亲,向人们哭诉:她们又失去了一个好儿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前,不曾记得有过哪位党政官员之死,能引起如此巨大的悲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对一个真正的人的深挚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对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真正的民意测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7年11月,省委书记顾新卓同志在省委召开揭批“四人帮”大会上讲话中谈到杨效椿时,动情地说道:“过去,我们几个人都未和杨效椿同志在一起工作过。来安徽后听到了广大干部对他的高度评价。我们为党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干部感到骄傲和自豪,像这样的好干部为什么不能追认为革命烈士?”话音刚落,会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1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破例追认杨效椿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文至此,《心碑》拙稿落成,似乎可以释然了,但是,我并没有感到多少轻松。我在搜集、整理、核实与书写过程中,曾被感动得双眸湿润,视力模糊,不得不数次歇笔,借以平抚心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此刻,掩卷长思,我的心绪依然难以平静。诚想,杨效椿他们这些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出生入死,浴血沙场;为了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而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一辈子艰苦朴素,不曾享受过生活,即使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其享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远不及今天的普通民众优裕。而如今呢,时代前进了,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可是,我们各级党和国家机关、社会各领域中的腐败问题却越发让人堪忧,查处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越来越多,受贿金额越来越大,动辄就是几千万、几个亿呀,这说明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国以后,杨效椿他们这些革命先辈们,在“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历经折腾,荣辱无常,蒙受冤屈,为我们探索执政党的建设规律和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艰辛尝试与实践。可当下呢,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已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一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弄虚作假的所谓政绩,引起了基层和群众的普遍反感。这又说明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效椿烈士离开我们已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两代人成长起来了。许许多多的人们至今没有忘记,而且更加地怀念他。因为,他的信仰,他的思想,他的作风,他的品格与精神,再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特质,深为人民群众所敬仰,更为当今时代所需要。</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 但愿有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像杨效椿他们这些革命先辈们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用自己的信念、作风、品格、精神与业绩,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丰碑,矗立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文中部分史实源自安徽党史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30日/运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