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实 报 告 文 学 中国原子弹光环背后的故事 《他们用双手托起了共和国的蘑菇云》连载之五 作者 陈贵郴

陈贵郴

<p class="ql-block"><b> 纪 实 报 告 文 学 </b></p><p class="ql-block"><b> 中国原子弹光环背后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他们用双手托起了共和国的蘑菇云》连载之五 </b></p><p class="ql-block"><b> 作者 陈贵郴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中南三O九队第十分队悲壮的勘探历程</b></p><p class="ql-block"><b> 三个月后,一支1580多人组成的铀矿勘探队伍,在(中国)队长邹一明,代理政治副队长张汉卿,行政副队长马枫和(苏联)C,H吉林捷夫副队长和卡捷尔尼柯夫总地质师(技术负责)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金银寨棉花岭山区。</b></p> <p class="ql-block"><b>  昔日的荒山野岭,一下子拥进了几百号人,住宿吃饭便成了大问题,上级拨下来的帐蓬一时无法满足需要,队员们只能伐木为柱,削竹片,糊泥巴为墙,用树皮、用石头压顶,盖起了一座座简易而原始的工棚,做饭只能在大树下扯几块帆布,支几口大锅来简单应付,由于公路还没完工,大大小小的设备和成百吨的机器,只能靠人拉肩扛的原始方法运进深山,这其间摔断手脚,因公死亡的现象陆续出现。</b></p><p class="ql-block"><b> 冬天来临,粤北山区刺骨的寒风,加上冰凉的雨雪,把金银寨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被很多地质队员踏出的山间小道,大雪一盖已无法辨认,上班时职工们掉入深坑,跌下山底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大家还是凭着一股为共和国找矿的热情在努力,拚命地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钻探队工作异常的辛苦,一些设备是从苏联进口和国民党政府时期从日本购买遗留下的,由于技术不熟练加上地型复杂,施工中常出现卡钻,垮孔,埋钻等现象,有时处理一个事故,需要五天五夜的连轴工作,累得精疲力尽还不一定能处理好,报废钻孔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钻孔已钻进了180多米,就因为埋钻等事故,使得工作量前功尽弃,这使得领导们心急如焚,职工们心如刀绞,伤心落泪。</b></p> <p class="ql-block"><b>  1957年12月的一天下午,17号钻机出现了卡钻事故,机长朱富堂立刻想办法排除,尽管在机器旁采取了各种处理事故办法,但这种又粗、又大、又笨的苏制设备,这时根本不听人使唤,三十几个小时后仍无法排除,急得朱富堂机长和职工们大冷天,满头大汗,头顶冒烟。</b></p><p class="ql-block"><b> 第三天苏联专家赶到之后(当时苏联专家把中国找铀矿看成是自己本国的事),主任钻探师E。H。符道洛夫立刻提出用人工打吊锤的方法解决,这种办法是苏联人首创,但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当晚已是子夜时分,职工和苏联专家们闻讯后纷纷半夜起床,一时间通往机台的小路上,火把的光辉照亮了夜空,100多位职工和苏联专家们同时赶到现场,“一二,加油!一二,加油!”的叫喊声和“中国达瓦伊!(俄语:中国加油)”,“中国达瓦伊!”的叫喊声响彻夜空,终于在凌晨五时处理完毕,当钻杆提升时,“乌拉!乌拉的掌声和欢呼声……(俄语:胜利的意思!)”再次响起。</b></p> <p class="ql-block"><b>  山地坑道工人们付出的代价更加艰难。在金银寨天堂和棉花岭工地,两个作业中的掘进队相互开展竞赛,六号坑道的工长:朱顺波,是山东省沂南县人,他很小就在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当工人。1956年7月,三O九队十分队的领导,带着《协调函》到吉林省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寻招坑道技术工人,到达矿山后,二道甸子金矿的领导们非常支持,找到了朱顺波,请他带一支掘进队伍,到湖南郴县为国家做一件大好事,当朱顺波得知是为国防事业出力时,非常高兴,他挑选了26位矿工,毅然从吉林省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赶到许家洞报到,到了许家洞之后,党委对矿工进行了政治学习,鼓励矿工们以苦为乐,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国家,为党和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政治学习结束时,朱顺波对掘进队长李颜朝说:“俺没什么文化,只知道干活,俺大老远的到这里来,就是为国家出力的,俺有的是力气,一定为国家挖出这“宝贝疙瘩。”</b></p><p class="ql-block"><b> 金银寨工地的坑道施工非常艰苦。当六号坑道掘进到90米时,突然出现了坑道的顶部坍塌,大量的岩石滚落下来将洞口和机器全部埋住,苏联坑道专家F·H·维斯达科娃(女)进入坑口观查后建议;坑道报废,推倒重来,从另一个侧面再行施工。但物探师JI·M·达吉什维里和中国副大队长马枫、掘进队长李颜朝坚决不同意,因为还有30米就是矿带,朱顺波在一旁插话说:“坑道塌方,这在咱老金沟是常有的事,加个木龙道,通过就行,用不着糟蹋钱。”坑道支柱工长关文泰说:“这事我在抚顺龙凤煤矿碰到多次,我刚才看了塌方冒顶情况,老朱说的对!加个木龙道,可以通过!”几个领导眼盯着关文泰说;“小关!怎么搞?有困难吗?”关文泰说:“没问题,我想办法,保证完成任务!”“大家根据我写的木头尺寸,赶紧伐木!”于是职工们就地伐木,他们砍下圆木用松木支柱、用杉木架梁、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滚落岩石的坑道里,一米一米地向前突进,终于在四天后排除了险情,将坑道掘进到了终点。</b></p> <p class="ql-block"><b>  八号坑道的工长:潘子和也是吉林省桦甸县二道甸子金矿的工人,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1956年8月金银寨坑道开工以来,有几个坑道在掘进中并没有出现富矿,这让领导和同志们非常着急,潘子和也急的吃不下饭,一天,几个从老金沟一起来的老伙计,闲聊时对潘子和说:“潘工长,这挖矿呀,得请山神,咱东北来的,没到南方拜过山神,怕是不行!”“这各行各业都有行规的,咱不拜南方山神爷,土地爷可能都不会答应……”于是他把大伙的议论告诉了党支部书记李颜朝,李颜朝也是从老金沟一起来的,他听后笑着说:“咱过去在老金沟搞过,可现在是共产党领导,咱共产党人可不信这些,但八号坑道开工时,你们偷着搞,我也不反对,只是你注意点影响。”</b></p><p class="ql-block"><b> 八号坑道开工前的一天下午,潘子和到许家洞市场,买了一个猪头,几个梨子,苹果,又在食堂弄了几个大馒头等祭品,在组里挑了12个老金沟一起来的人,拜过山神后,他嘴里念念有词地说道:“山神爷呀,山神爷,如今解放了,按理说老的规矩,咱不时兴了,但俺是老金沟出来的人,俺心里还有您,俺千里迢迢从东北到许家洞这旮旯,就是想给咱国家找矿,您就显显灵吧!保佑咱这八号坑道龙口,平安顺利,保佑咱挖到国家需要的“宝贝疙瘩”,俺这里给您磕头啦……”</b></p> <p class="ql-block"><b>  这以后的几天,八号坑道进展出奇的顺利,但掘进到80米时,一股水温高达43摄氏度的大流量温泉水,突然涌出,顿时淹进了巷道,当时接近终点还有50米,职工们硬是穿着短裤,光着膀子(有些人图省事。什么都不穿),冒着高温,在满是雾气和过膝盖的水里坚持作业,有些职工晕倒在坑道里,被扶出坑口,吸点新鲜空气,苏醒后又奋不顾一切地往坑道里跑。有些职工上完白班,又上晚班,没有完成当天生产指标任务,硬是不出坑道,行政和食堂炊管人员见此感人情景提出:“馒头送到口,油条送到手”的服务措施,这更加激励了坑道职工们顽强拼搏和舍生忘死的斗志。</b></p> <p class="ql-block"><b>  八号坑道工长潘子和的女儿潘风芝,从长沙第九中学放假回来,她一心想见见朝思暮想的爹,当她拿着证明通过一道道岗哨,千辛万苦来到坑道口见到爹时,眼前满是灰尘,光着膀子,带着简易防尘口罩的“黑鬼”,竞让她不敢相认,道是爹叫出她的名字时,她才扑在爹的怀里放声大哭,回家后她凄泣着对母亲说:“咱爹不是在上班,是在拚命……”八号坑道这个矿井,是309队10队坑道工区进展速度最快,矿石品位最好,矿石含量最高的一口矿井。</b></p> <p class="ql-block"><b>  1958年初,大跃进的年代,全队上下提出了“千米钻机,万米队 的口号,职工们纷纷响应,个个奋发图强、争当先进。钻探工人们没到上班时间就早早地来到机台,硬是掐着时间分秒不差地接班,开孔班钻机出现卡钻事故,不等苏联专家过来处理,职工们硬是拿着锄头,铲子,深挖四米多将钻头取出。</b></p><p class="ql-block"><b> 朱顺波工长为了掘进速度,他索性把铺盖搬到坑道口交接班房指挥作业,“ 五、四青年掘进队”的小个子组长尹诗成,在腿部受伤没有好的情况下,一瘸一拐地来到工地,在争夺进尺的几天里,他口里咬着馒头,手里扶着风钻继续打钻,连续三天不回宿舍,硬是创下了一个班15米的进尺速度。除渣班的职工们为了争夺好成绩。在坑道放炮后灰尘没有散尽的情况下,就冲进巷道里除渣,有些人为图省事干脆脱掉简易防尘口罩,光着身子干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1958年下旬,八号坑道终于完成了施工任务,中苏专家准备验收八号坑道,当苏联铀矿工程师卢谦柯,物探工程师达吉什维里,坑道测量工程师维斯达科娃(女)和三〇九队十队队长李凤翔,地质组长黄劭显手拿伽玛测量仪设备进入八号坑道时,坑道內一路发出的“嘎嘎”响声,让几位中苏专家兴奋极啦,纷纷同潘子和握手,表示祝贺。</b></p><p class="ql-block"><b> 当最终数据报给苏联专家;卡捷尔尼柯夫总地质师(技术负责)时,这位专家查看验收报告后,连连伸出大拇指对三〇九队十队党委书记要如意和大队长李凤翔说;“中国人是最棒的!乌拉!乌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