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鸟的朋友

老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一帮喜欢拍摄鸟儿的同龄朋友们,我很欣赏他们的作品,有一天24小时内我就收到了这些鸟儿的靓照,很高兴,决定把这一天收到的照片整理一下,分享给美友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0后的摄影爱好者很多,真正喜欢拍鸟,又能拍好鸟儿的不多。拍摄乌类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活动。因为拍摄的过程中,鸟儿体积小,我看过最小的只有拇指大小,而且它不会配合摄影者,只能抓拍,而且速度还得快。再者摄影者和鸟儿的距离比较远,要想拍摄清楚,不但对摄影器材有要求,摄影技术也有要求,同时摄影者还必须有体力,包括耐力。追逐目标(鸟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  <b>看看下面这些鸟儿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爱的黄腰太阳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腰太阳是的太阳鸟的亚种之一。小型鸟类,体长10~15厘米。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雄鸟额和头顶前部金属绿色,头顶后部橄榄褐色。其余头、颈、背、肩、颏、喉、胸以及翅上中覆羽和小覆羽概为红色,腰黄色,颧纹和尾紫绿色。中央一对尾羽特形延长,腹至尾下覆羽灰绿色沾黄色。雌鸟上体灰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黄色,下体灰色沾橄榄黄色</b></p> <p class="ql-block">这组照片拍摄于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腰太阳鸟是最美的鸟儿之一,它的羽毛像是被镀上一层金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从天界飞落人间的精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它的鸣叫声甜美动人,仿佛天籁之音,勾人魂魄。当它展开双翅时,那完美的线条犹如艺术品,优雅与力量并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几张照片拍的这么的清楚,色彩丰富艳丽,神态各异,太美了!让我饱了眼福。</b></p> <p class="ql-block">  这组照片拍摄于云南那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鹳嘴翡翠一天两次来吃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鹳嘴翡翠鸟:体长33-37厘米。体重140-200克。体型大,嘴形巨大、侧扁,似鹳嘴,红色,嘴峰两侧有鼻沟。头灰褐色,上体蓝色,下体和宽阔的领环赭土色,脚红色。飞翔时翅上无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溪流与河谷岸边。多单独活动,常躲藏在树丛之中,站在水边树枝上注视着水面,当发现食物时,则扎入水中捕捉。性情胆小,主要以鱼、虾、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也吃蜥蜴、鼠类、蛙、蛇、蝗虫和蚂蚱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6张照片表现出一个主题:鹳嘴翡翠鸟抓鱼的过程。这组照片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鸟儿嘴里叼着的鱼儿以及鸟儿在水里扑腾溅起的水花都拍摄的非常清晰,动感十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只灰燕鵙在树上孵蛋,另一只出去抓虫给孵蛋的鸟吃,好温馨的画面,突然天上飞来一只猛禽,孵蛋的鸟儿睁着眼睛大声呜叫,另一只直接勇敢的上去驱赶。</b></p> <p class="ql-block">  这组照片拍摄云南那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灰燕鵙,雀形目燕鵙科燕鵙属。头、上体深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胸和腹浅棕灰褐色;尾下覆羽近白色;翅尖长,折合时超过尾端,嘴形宽厚呈蓝灰色。两性相似。灰燕鵙成鸟:额基、眼先、下嘴基部和颏纯绒黑色;头顶至后枕和头、颈两侧及喉部深石板灰色;背至腰和肩羽暗灰褐色;尾上覆羽污白色;尾羽黑褐色,羽端缘污白色;翅黑褐色,次级飞羽端部狭缘棕白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燕鵙为留鸟,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岛,还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地区。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林缘地带(海拔100-1400米),性喜结群,常几只、十几只或更多的个体停栖在一棵树上,但也常见单个独栖于高大乔木树冠的突出处。在空中飞行姿势优美,飞行速度快,飞行时还常发出刺耳的叫声。在空中捕食昆虫,捕食后常返回原栖处吞食。食物主要为各种昆虫。约在4-6月繁殖,每窝产卵2~3枚,卵白色,具斑点。双亲共同建巢、孵卵和育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灰燕鵙嗜吃飞虫,结群捕食,很有益处,[8]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6月30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也是一组非常有故事情节的照片和视频:拍摄于云南那邦边界线附近,灰燕鵙鸟夫妇正在轮留孵化它们的子女(鸟蛋),突然从缅甸那边飞来一只猛禽,体态比灰燕鵙大几倍,但是灰燕鵙为了它子女(鸟蛋)的安全并不畏惧,迎难而上,不断的去撞击着猛禽,直到最后赶跑了入侵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鸟儿对于子女的爱护也可以尽其所能,拼尽全力,即便危及生命也在所不辞!的确使人动容。</b></p> <p class="ql-block">  这组照片拍摄于非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朋友说那里环境生态很好,鸟儿品种多,距离近,手机都可以拍清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这一趟不仅是为了拍鸟,拍摄野生动物也是这趟的主题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这朋友曾因为脑肿瘤在四川医学院做了手术切除,之后恢复很不错,非常热爱生活,唱歌舞蹈;摄影旅游都是她的长项,她活的很精彩。这组照片发回来的时候她还在非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面7张都是拍的鸟儿,后面两张是拍摄她的团友们都是50后,扛着长枪短炮正在“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几张照片是我给我的朋友拍的“工作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朋友成了“阻击手”埋伏在草丛里,等待鸟儿(猎物)的出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在中国植物园(西双版纳)野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云南芒市“鸟塘”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摄影人的圈子中,有的喜欢拍人文、有的喜欢拍花卉、有的喜欢拍建筑……有的喜欢奇思妙想。我的这帮50后朋友,他们喜欢拿起相机,用镜头捕捉鸟儿灵动的美,再将其定格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人们透过这些摄影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到一件件艺术品,还能透过照片看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在改善。特别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了一趟云南拍鸟,发现很多当地人自发建起了“鸟塘”,也就是每天坚持定点定时给鸟儿投喂食物,让鸟儿自然形成每天定时到固定的地方寻找食物。他们爱鸟,护鸟,同时也保护自然环境。鸟儿也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收入。拍鸟也需要体力,拍摄夜行的鸟儿,需要夜间拍摄,在这过程中是很辛苦的,也当然无形中锻炼了身体,增加了体力。我觉得拍鸟是一项适合50后的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中部分照片由和平、小路、花花拍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