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曼新竜:不是班章,却胜班章的刚猛

溢雅轩

<p class="ql-block">从曼糯寨子再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就到了曼新竜。而这时,我的手机时钟竟神奇地从北京时间切换到了缅甸时间,时差是一个半小时。这意味着,这里离国境线非常近,我们寻茶的脚步已不能去得更远了。我抬起头,打量这个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村寨。</p><p class="ql-block">曼新竜,也叫曼新龙或曼兴竜,是一个傣语地名。“曼”指村寨,“新”即狮子,“竜”则是大的意思,所以翻译成汉语是个直白霸气的名字——大狮子村。它是一个典型的布朗族村寨,距离乡政府约有30公里路程。与曼糯寨子不同的是,曼新竜全村只有68户人家、200多口人,所以在布朗乡是一个小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曼新竜寨子</b></p><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地方叫曼新竜老寨。这里有老寨和新寨之分(也称上寨和下寨),两寨毗邻。在布朗山当地有个传统习惯——当寨子里的人口慢慢增多,达到一定的数量,土地不够分时,其中一部分人就要迁到其他地方去开荒种地,成为一个新的寨子。曼新竜新寨正是在老寨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曼新竜几乎所有的古茶树和古茶园,都围绕着老寨而生,因此老寨在资源上具有绝对优越性。</p> <p class="ql-block">虽然曼新竜人口不多、占地面积也不大,但它所产的茶却品质上乘。早年的曼新竜被隐在老班章和老曼峨的身后,价值一度被低估。但其实,它是布朗山连片古茶园主要分布地中的村寨之一,根据其寺庙经文记载,茶园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整体来看,曼新竜的古茶树枝干遒劲粗壮,分小片散布在海拔1500~1900米的原始密林中,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曼新竜之所以变成后起之辈,主要还是因为交通不便。从勐海到曼新竜,山路之难行,堪称整个布朗山之最。2014年以前,一个寻茶之人想要到这里,需要十分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体能。车开不了,小道也难走。这倒是让曼新竜意外得福,至今尚保有完整、优秀的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走进位于寨子深处的斗记普洱曼新龙(竜)初制所,一脸憨厚的岩应叫迎出门来,把我们带上二楼试茶。他个头不高却结实精壮,看起来就是一把劳动的好手。</p><p class="ql-block">“我是老曼峨寨子的村民,也是土生土长的布朗族人。来到曼新竜,是因为我的媳妇是这里的村民,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十多年了。”今年34岁的岩应叫,遵循的是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婚恋习俗,他在18岁时已经成家,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在山外奔波。“以前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活,但没有一个长久稳定的收入来源。”回忆当年的生活,他只用一个“难”字来形容。难在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该怎么去做。</p><p class="ql-block">从村寨望向背后的高山,可以看到远处错落有致的旱稻田。旱稻的产量并不高,但却是玉米传入中国之前,山区群众依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过去,世代种茶的布朗族人穷得吃不饱饭,住的都是茅屋。人们为了生活,只好弃茶树不顾,烧山种起了旱稻。这是一种带着强烈原始部落色彩的耕作方式,与现代社会文明和环保生态的要求不相符合。为了保护西双版纳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政府在多年前已经禁止烧山,习惯了靠山吃山的布朗族人,必须找到一条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转机出现在2008年。当年9月,二十岁出头的岩应叫邂逅了进山问茶的陈海标。这个车和人都弄得一身泥泞的南方老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来我们这里可不容易,就是在昆明的那些茶老板,也没几个愿意过来的。大部分人还不知道我们曼新竜呢。”当时寨子里的交通条件差,几乎没来过外地人,所以村民中很少有会讲普通话的。能够顺利交流的岩应叫因此成了陈海标的茶山向导。经过考察和交往,陈海标认为曼新竜的茶叶品质极其出众,也认为岩应叫是一个能信任的人。到了2009年的春天,斗记普洱茶在布朗山曼新竜的初制所正式挂出了招牌。</p><p class="ql-block">整个布朗山的茶价是在2007年时突然飙升的,干毛茶一下子从几元涨到了几百元一公斤,连最偏远的曼新竜也升到了90元一公斤。后来因为普洱茶市场的泡沫破灭,茶价低迷了好几年,直到2010年前后才开始稳步上扬,之后就再也没有跌下来过。</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呢?因为在早些年的普洱茶市场上,苦底较明显的布朗山茶并不是主流,这些滋味浓厚的古树茶往往只被拿去做当时卖不起高价的熟茶。然而行业在发展,消费者的品鉴标准也在变得多元化,这个茶气霸道强劲的产区,终于散发出了内蕴的光芒,成为今日的王者。</p><p class="ql-block">细说起来,在整个布朗山系中,曼新竜的茶是最接近老曼峨的风格的——无论是其刚猛的滋味、厚实的汤感,还是饮用时口腔强劲的刺激度以及体感都相当接近。品质上,曼新竜比老曼峨更胜一筹,茶汤入口苦度化开的速度也快于老曼峨。整个曼新竜寨子的古树茶特点是滋味苦但回甘快,生津强烈,汤感饱满持久。它的外形近似老班章茶,但在香气上的表现,会比老班章茶更馥郁、浓厚,茶汤回味偏甜香。</p> <p class="ql-block">茶桌上的烧水壶嘶嘶地开了。岩应叫烫好了茶杯,坐下来搓搓手,憨厚地笑着说:“不怕你们笑话,在标哥他们来以前,我们布朗族人虽然从很早就开始做茶,但是做茶实在不讲究,反正能卖一点算一点,生产环境和制作设备极其简陋。工艺上更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有时因为古树茶的芽叶太粗大了,村民还要像剁菜叶那样把它们切短了再进行杀青,杀青也是凭感觉,没有统一的标准。当时没有晒茶的地方,下雨天茶也放在外面,淋湿后反复晾干,这样出来的味道其实完全没有保证。直到标哥他们来到我们寨子里,一切都开始改变了。”</p><p class="ql-block">经过十几年的历练,岩应叫的制茶技术已经突飞猛进,成了寨子里的能人。寨子里的初制所数量,也从零发展到现在七八家的规模。斗记是这里布局最早,也最深入的茶企品牌。春茶季最忙的时候,岩应叫从早到晚都在山头和初制所之间忙活。他毫不懈怠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斗记以刚猛名动江湖的发烧级曼新竜顶级大树茶,赢得了茶友们的交口赞誉,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普洱茶发烧友千里朝圣。</p><p class="ql-block">我们静下心来,喝一杯头春的曼新竜毛茶。它的汤色黄亮,茶汤的滋味明显苦但回甘也非常快,喉韵极深且富有力量感,而且入口生津,绵绵不绝。这种偏重的苦味在到了喉咙之后,就转化为甜香。这泡曼新竜的茶香气强烈,舒适感让人拍手叫绝——这种集霸道、刚猛、浓强、馥郁于一身的普洱茶,正是老茶鬼们孜孜以求的,也是它跻身一线山头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我喝得有些陶醉,就去村里走一走。村道上,几个赤脚的孩童奔跑路过,农家的土狗摇着尾巴晃悠。绕村子一圈下来,竟没发现一家饭店,更不用说娱乐场所了。这样的安静,在都市人看来缺乏五光十色的刺激,但是祖居于此的人们,自有其千年传承的文化生活和习俗。</p><p class="ql-block">在寨子的高处,我们来到本寨的佛寺,脱了鞋进入佛堂参拜。这座小乘佛教的寺院,是全寨人集资400余万元兴建的,寺中的僧人也由全寨集体供养。布朗族与西双版纳的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笃信南传佛教,因此布朗族村寨中几乎都有佛寺,其建筑风格受缅甸、泰国等地的佛教建筑影响深远。从寺院的规模和精致程度可见,在物质条件已然富裕的今天,这些生于茶山、长于茶山的信众,内心依然保有牢不可破的信仰。在做人与做茶之间,他们用古老的信仰,消解了世俗与脱俗之间的距离。</p><p class="ql-block">以茶为生、爱茶如命,是布朗山人的特质。他们在一杯茶里照见人生,也因一条通往古茶山的人间路,在江湖挥洒出属于一片树叶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图文转载自《茶味的巅峰:普洱茶极致拼配艺术》,作者:周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