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讨论】实名精华帖

宋桂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陶行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德增</b>——</p><p class="ql-block">教学指课堂教学。教育者为中心,是指传统教学摸式,以师讲为中心。学习者为中心,是现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p><p class="ql-block">教师当惜言如金。听很多课,有些老师讲四十多分钟,有些一气讲十几分钟。课后交流,我第一句话就是:你不累吗?课堂时间,是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不是老师演讲的舞台。</p><p class="ql-block">如何让学生累而师偷懒,才是水平。教师只起到点拨、启发、引领、表扬的作用。表扬,是老师最美的语言。</p><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正确的迎考方法很重要。而不是恐慌。胸有诗书,才得心应手。所以,引领孩子全面扎实地复习,形成知识树,系统化,才会有底气迎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聂拥军</b>——</p><p class="ql-block">自认不是一位出色的学科教师,但作为中层干部听了很多老师所执教的课。好的课,不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教案“走下去”,而是时刻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生成。引导学生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上“靠过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正所谓“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迟志鸿</b>——</p><p class="ql-block">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p><p class="ql-block">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出自唐·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大意是顺应树木的天性,使树的本性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其茁壮成长。推衍至人才培养方面,则体现在顺其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转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贺承德</b>——</p><p class="ql-block">传统教学观以教育者为中心,学习者只能听从教育者的指手画脚,不能向教育者提问,否则就是对师道尊严的严重冒犯。这是大逆不道的表现,其罪行相当于欺师灭祖。现代教学观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不懂就问。教育者闻之则喜,不会怒形于色。师傅因徒弟一心扑在学问上而倍感欣慰。</p><p class="ql-block">以教育者为中心,极易把学习者培养成为木偶。而学习者一旦成为会呼吸的桌椅板凳,这必定会是教学的耻辱,并非教学的荣耀。过分强调教育者的“王者荣耀”的显赫地位,到头来却助长了学习者“游戏人生”的嚣张气焰。以学习者为中心,纵然学生表情宁静,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有可能思维活跃。这思想是枪和剑,能够在书山中(或学海上)杀敌立功。</p><p class="ql-block">一堂情深意厚的文化课,莫过于教育者在学习者最想收获的心田上播种着知识,管理着能力,服务着觉悟。</p><p class="ql-block">炒菜时,厨师围绕着灶台转,而不能奢望灶台围绕着厨师转。同样的道理,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能以教育者为中心。</p><p class="ql-block">教是为了不教,但学会是为了会学。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我们才能圆梦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马荣鹏</b>——</p><p class="ql-block">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终身性发展,具体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只是载体,就语文教学而言,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课堂上学生应该有美的体验美的享受。我一向主张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要精细深入,但教案的设计要粗线条,给学生更多生成的空间。课堂上教师不是牵引,而是观察、倾听、引导、点拨,以保证大方向不偏离。这种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需要老师有丰厚的学养、扎实的知识和教育的智慧。</p><p class="ql-block">粗线条设计,放手学生,不是任其散漫肤浅的学习。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要保证探究的深度,就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这一目的,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找准进入文本的切入点,设计好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主问题,是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邵新亮</b>——</p><p class="ql-block">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教学中关注好学生的预习、学习、作业,进行每个环节的观察和了解,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或施肥,或浇水,或剪枝……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成荣</b>——</p><p class="ql-block">我这多半辈子前后上过21年学,当了30多年教师,在三尺讲台授课超过一万学时。其中当过十多年校长。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我们之所以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是因为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教育不光是灌输,即“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出”和“激发”。好老师是一个好导演,学生才是主角。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都有自己的优长和潜力,不能用一套一套“标准流水线”培养,应实施扬长教育,让每一朵鲜花绽放,人人成胜者。</p><p class="ql-block">现在大家讨论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我个人看,这主要是教育模式与方法的转变,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理念角度看,应该提“以学生为本”,这个内涵就更深刻了,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实现价值、获得成功,吸收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武新芳</b>——</p><p class="ql-block">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发展中不断探索,想要完美呈现的教学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角色定位的最好体现。填鸭式教学终归是限制了学生思维开拓,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是教育共同努力和期待的。角色定位的重要。教学相长。从教知识到学生学知识,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到学生主观能动,去发现,去探究,去获得,去感受创造自我的幸福。教师则从主体到主导,从教会知识到教会方法,皆为现代教育的最好呈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马俊</b>——</p><p class="ql-block">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育者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季秀</b>——</p><p class="ql-block">所谓教育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就是过去常说一个老师教会学生能主动学习、愿意学习是最重要的!“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的区别太大了。这就是说的教师的最高境界不是灌输知识,而且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会思考的学生,要鼓励表扬,要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老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所以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教育达人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配图:<b>杭州西湖</b>(实地实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风吹的香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学生

学习者

教育者

教育

学习

教学

中心

教师

老师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