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粮七日,弦歌不衰 | 孔子与古琴07

温州孔庙(文创)

<p class="ql-block">孔子去晋国不成回到卫都,这一年孔子六十岁。期间卫灵公与孔子交谈,经常看到天上飞翔的雁,仰头注视,神色心思不在孔子身上。孔子知道不会受到任用,于是继续上路,又前往陈国。</p><p class="ql-block">夏天,卫灵公去世,卫人拥立灵公的孙子辄即位,这就是卫出公。但卫太子蒯聩得到卫国支持,卫国开始发生内乱。</p><p class="ql-block">孔子60岁,在陈国居住。孔子曾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说这时他听到任何事情,都能立即辨明是非。他很想回到家乡,能为鲁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年秋,鲁国季桓子病,后悔过去未能长期用孔子而影响了鲁国的振兴。临死之前,嘱其子季康子要召回孔子以相鲁。后来由于公之鱼的阻拦,季康子改变了主意,派使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孔子同意了他的弟子冉求回到鲁国做贡献,冉求回国后得到重用。</p><p class="ql-block">冬天的时候,蔡昭公欺骗他的大臣迁都到州来(今安徽凤台)。</p><p class="ql-block">冉求离开陈国后,第二年,孔子从陈国到蔡国,但吴王召蔡昭公去吴国,之前蔡昭公欺骗他的大臣迁居州来,现在又准备前往吴国,大夫们害怕再次迁都,大夫公孙翩用箭射杀了蔡昭公,蔡国发生内乱。孔子不得不从蔡国到叶地(楚国的属地),常往返于蔡叶之间,陈蔡之间。后来吴国伐陈国。楚国救之,他们驻军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楚国的派使者去聘孔子。</p><p class="ql-block">当孔子将往拜礼的时候,陈蔡两国担心以孔子之贤被大国楚国所重用,对陈蔡两国不利,因此一起派兵乃相与将孔子一行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一干人没有办法离开,而且还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以琴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子贡也面带怒色。孔子说:“子贡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老师。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p> <p class="ql-block">在陈绝粮</p><p class="ql-block">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把子路叫过来询问:“《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p><p class="ql-block">子路出去后,子贡接着进来。孔子以同样的问题来问子贡,子贡回答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子贡,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接受。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子贡,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p><p class="ql-block">最后,颜回紧随着子贡出去后,进来见孔子。孔子也问了颜回同样的问题。颜回想了想,回答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p><p class="ql-block">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p> <p class="ql-block">弦歌不衰</p><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师生品格也还经历了一段考验,师生一行七天没尝过米饭的滋味,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p><p class="ql-block">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p><p class="ql-block">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p><p class="ql-block">围困、饥饿、死亡、质疑,随着事件的推移,很多人都开始坐不住,弟子们都开始有怨气,但大家虽然有怨气。《孔子家语·在厄》说:“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p><p class="ql-block">处境愈发困难,孔子愈发慷慨讲诵诗书礼乐,以琴弦歌不断,随着琴声演礼,逐渐让大家镇定下来,学生们依然坚信者夫子之道,尤其是颜回。而孔子师生一行在琴声中,度过了周游列国过程中最为黑暗的七天时光。传说当地的老百姓见孔子他们七天都没饿死,还天天在一起弹琴唱歌、诵经讲学,看来孔子是真“圣人”呀。于是释放了孔子,让他们去了楚国。孔子被围困的地方,留下弦歌台。</p><p class="ql-block">而历史的真实则是孔子派子贡(一说是高柴)到达楚国求救。楚昭王(就是那位楚国被吴国差点灭了,被他中兴的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和弟子们才得以脱身。可见,当时的事件有多凶险。</p><p class="ql-block">此间,楚昭王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被令尹子西阻止了,令尹即楚国的宰相,子西说:“大王出使诸侯的外交臣子,有像子贡那样口才的人吗?”未等昭王的回答,子西先自答说:“没有!“那您座下辅佐的相才,有像颜回那样才德的人吗?”“处理民情的官吏,有像宰予这样干才的人吗?”“将帅中有像子路一样英勇的人吗?”子西自答道:“都没有!”子西再问昭王说:“周文王在西歧的时候,仅仅才70里地,最后就能够统一天下,而您今天要将700里地封赠给孔子,他又有这些贤能的弟子们可以来帮助,这恐怕不是楚国之福啊!”昭王听了子西的话,于是就打消了封地的念头。</p><p class="ql-block">不久,仰慕孔子的楚昭王也不幸去世了,孔子最接近理想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p><p class="ql-block">于是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 原创 聽雲臺 聽雲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