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之七十三

严隽圻1833478

<br>文字作者: 严隽圻<br>编辑制作: 严隽圻<br>照片摄影: 佚 名<br>背景音乐: 军 魂<div><br></div> <h1><br></h1><h1>北兴打石头<br></h1><div><br></div> <h3><p></p><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p><p></p><p></p><p></p></h3><h1><br></h1><div><b><br></b></div>1970年秋收工作结束后,我们又有了新的任务。由于武装连的成立,不但是九连变成了十一连,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连队一下子增加了差不多一个连队的人员,营房不够了,需要马上盖,光靠基建排是不够的,我们农工排也必须上阵。盖营房首先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尤其是砖头,我们团虽然有个砖厂,但是也常常供不应求。有老职工建议没有砖头,就用石头麽。<br><div><br></div><p></p><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部派我们班去北兴打石头。北兴镇,隶属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位于克山县北部,讷漠尔河南岸,东与五大连池市太平乡接壤,南与光乡毗邻,西与讷河市九井镇相连,北隔讷漠尔河与河市龙河镇相望。是克山县第二个大镇,同时也是克山北部枢纽。<b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住在老乡家里的,连里还派炊事班的庸哥去给我们做饭。我记得我们这个班除了我几乎都是北京战友:穆传平、吕彬、姚春生、张同生、喇小利、张奇顺、张廷臻、张棣年、蒋金中等。<br><br></p> <div><br></div><div>石场离住地的村子有一段距离,好像那里还有一个14连的,人家叫他“老西子”,养了一条很棒的狗。我们同老乡住对面炕。庸哥很认真地给大家做饭,烙的油饼很受大家欢迎。打石头的活很累,打眼儿,放炮,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开始那里是没有电灯的,后来才有了电灯。<br><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庸哥很感慨还写了一篇文章,后来丢失了很可惜,因那篇文章写得还不错。那段时间咱们吃得不错,豆油很充足,和房东老乡处得也不错,他们家的那条狗和咱们也很好,特别是和庸哥关系更好,可能是因为总给它好吃的东西,咱们管它叫“小狗子”。当撤离的时候,老乡就把那条狗送给了庸哥,它经常和庸哥在食堂,有时就爬在灶前,但是后来不知是把连长还是指导员给咬了,究竟是谁给弄死的不知道,这件事让庸哥难受了很久。<br><br></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在连里我和一些哈尔滨的战友交了朋友,除了庸哥三兄弟还有邢茂玉、刘明义等,年底从大兴安岭回连队后,在12月31日那天我和邢茂玉还在十一连学校门口照了合影,晚上一起吃饭,就这样我们送走了难忘的1970年,迎来了崭新的1971年。<br></div><div><br></div> <div><br></div>作者 严隽圻 上海知识青年,中共党员,1969年5月从上海下乡到54团2营11连务农;1976年任克山农场中学英语教师、教研组长;1985年调贵州遵义农科所子弟学校,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1996年调上海宝山盛桥中学任高中英语教师,2011年12月退休。<br><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