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p> <p class="ql-block"> 1961年,中山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7年,被列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建筑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广府人。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 祭堂上方书有“民族、民生、民權”三民主义六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被誉为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奔波操劳。他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平凡的思想以及对于民主自由的追求、一腔爱国救国的热情,可以说,孙中山,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也正因此,在他的带领下,引领了一大批那个时代的爱国青年和革命家,为中国革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p> <p class="ql-block">博爱坊</p> <p class="ql-block">博爱坊</p> <p class="ql-block">天下为公</p> <p class="ql-block"> 石望柱:在祭堂两侧矗立着一对花岗石望柱,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断面为六边形,六面都用卷云纹浮雕装饰。</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孙中山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孝经鼎高4.3米,腹径1.23米,重万斤。这只铜鼎是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赠的。</p><p class="ql-block"> 壁上铸“智仁勇”,内藏六角形铜牌,上刻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中文名孝经鼎制造时间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制造规格高4.3米,腹径1.23米重量5000公斤。</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p> <p class="ql-block">前往明孝陵神道上</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翁仲路上</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石象路上,图为石马。</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前湖</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参观文物馆</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特展厅</p> <p class="ql-block">1. 西汉初金兽 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p> <p class="ql-block">2.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p><p class="ql-block"> 1957年出土于南京,高41.7厘。是现存唯一完整的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p> <p class="ql-block">3.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p><p class="ql-block"> 1991年,出土于昆山市赵陵山遗址。玉饰件高5.5厘米、厚0.5厘米。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白色略带绿斑。属于良渚文化器物。</p> <p class="ql-block">4.明金蝉玉叶</p><p class="ql-block"> 1954年,出土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朝张安晚家族墓中。一只金“蝉”立于一片八瓣”玉叶“之上。此物当为贵族女子的发簪。</p> <p class="ql-block">5. 青釉瓷神兽尊</p><p class="ql-block"> 1976年,出土于宜兴周处家族墓,是一件明器,高27.9厘米、口径13.3厘米。它是西晋青瓷工艺杰作。瓷尊底部刻有“东州”二字。</p> <p class="ql-block">6. 银缕玉衣</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1969年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全长170厘米。由2600多块玉片组成,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东汉实行严格的玉衣丧葬制度,金缕玉衣为帝王专用,封王只能穿银缕玉衣。</p> <p class="ql-block">7.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p><p class="ql-block"> 1982年11月出土于常州武进寺墩遗址,是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的代表之作。玉琮高7.2、边宽8.5~8.3、内孔径6.1厘米。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p> <p class="ql-block">8. 明鎏金喇嘛塔</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地宫。这是一个“组合”文物,主体为一个鎏金佛塔,下面是一个须弥山形基座,基座四角还有四个青瓷罐。</p> <p class="ql-block">9. 错银铜牛灯</p><p class="ql-block"> 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很方便。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p> <p class="ql-block">10. 金观音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 清代宫廷造办处制造,黄金制成,通高88厘米,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反映了乾隆时代强盛的国力。</p> <p class="ql-block">11.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p><p class="ql-block"> 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长25厘米、宽14.8厘米、通高10.2厘米,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石质为甘肃临洮石。</p> <p class="ql-block">12.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p><p class="ql-block"> 1981年发现于江苏邗江甘泉山。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为东汉广陵王刘荆所用。</p> <p class="ql-block">13. 错金银重络铜壶</p><p class="ql-block"> 1982年出土于盱眙南窑庄窖藏。又俗称“陈璋圆壶”,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由于长埋地下受二十斤重黄金挤压,有变形。上刻有铭文,反映了战国齐宣王攻燕战争。此器乃为齐国大胜所掠的燕国重器。</p> <p class="ql-block">14.战国时期货币</p> <p class="ql-block">参观恐龙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民国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