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纪 之四城都《第八十三》 5月15日 周三

刘俊英

<p class="ql-block">今日天气 多云,气温20~31,周三。吃过早餐,我们兵分两路,其中4人去都江堰、青城山游玩;我和建华两口去人民公园和四川大学游览。这里是望江校区北门。</p> <p class="ql-block">春熙路步行街,网红打卡地爬墙熊猫,憨态可掬,一看就让人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三人是坐地铁去的,九点钟就到公园门口了。</p><p class="ql-block">人民公园原名少城公园,始建于一九一一年。公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有唱歌的、打太极拳的、跳广场舞的,挺热闹的,真是个游玩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杏阁</p><p class="ql-block">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诸列强侵略瓜分,国家安全遭受到了全面威胁和剧烈冲击。面对国家生死存亡,无数仁人志士走上救国图存的道路。1903年,四川提出自办川汉铁路,成立川汉铁路公司,"以辟利源而保主权"。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土、经济、资源等国家安全。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全国各地人民强烈反对,四川斗争尤为激烈,掀起了"引起中华革命先"的保路爱国运动。</p> <p class="ql-block">请记住他们吧!</p> <p class="ql-block">1911年5月,四川人民破约保路,为民生而斗争,开展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谱写了中国近代史别具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为满足人民群众缅怀先烈、了解历史文化,2007打造“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腐败政府的苛捐杂税和严重的水旱灾害,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p> <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借助不平等条约相继进入四川,对四川原材料和商品市场的争夺日益剧烈,资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渗透,给四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打破了四川社会的宁静。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日益激化,催生了四川人民奋起反抗的保路风潮。</p> <p class="ql-block">多么有创意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园近现代建筑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中正图书馆旧址,现为成都市人民公园管理处。1947年为庆贺蒋介石60寿辰,四川省政府设立临时中正公园整建委员会,拨专款2.56亿元法币(约合人民币30万元)修建"图书馆",并以蒋介石字"中正"命名。1949年12月成都解放,由人民政府接收并管理使用,更名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建筑系二层西式砖楼,占地面积约为700平方米。建筑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呈左右对称布局,中间凉台为入口大门,两层新建凉台。主楼设旋梯,面阔3间共9.9米,进深2间共15.41米,高12.5米。次间两侧对称各3间共35.86米,进深2间共6.9米,高7.56米,悬山式屋顶,筑有灰脊。</p><p class="ql-block">作为民国时期政府修建的公共文化建筑,中正图书馆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公共文化生活以及当时建筑的艺术风格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民众教育馆旧址,现为成都市人民公园会议室。始建于1924年,时任成都市政督办王璜绪,为提高人民常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繁荣,修建通俗教育馆,次年更名为"成都市市立通俗教育馆",1932年改名为"民众教育馆"。1949年12月成都解放,由人民政府接收并管理使用。建筑坐东朝西,系中西结合青砖平房,建筑占地面积约为576平方米。城堡式门厅,设台柱,西式圆窗,面阔6间共18.65米,进深3间共9.22米,高8.44米,中为大敞厅,无立柱,隔墙,屋檐青砖砌就,斗拱锯齿纹,铜瓦顶,硬山式,灰塑脊,无中花。建筑精巧别致,西式风格明显,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为研究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来城都,去看老厂的一位老人家,他问我去人民公园了吗?当时时间有限,就没没顾上去。第二次来城都有没去成。今天总于实现了我的愿望,并且了接了人民公园的历史来由,我想老人家在天之灵一定会有感知的。</p><p class="ql-block">今日步行18529</p> <p class="ql-block">《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简介</p><p class="ql-block">《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矗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尖首方跃,兰天相村,四围花木扶疏,极显巍峨壮丽。</p><p class="ql-block">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农历辛亥年)夏,四川人民为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铁路修筑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抵押以借款,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开展斗争。同年九月七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为此诱捕了保路同志会首领蒲殿後等十一人,当日民众赶至督署情愿,竟遭赵尔丰镇压,枪杀二十六人,伤者数百,遂激起全川武装反抗清廷,并影响武昌起义的爆发,一九一二年四月中华民国四川军政府成立,全川统一,次年立碑以纪。碑通高三十一点八五米,为方锥形砖石结构,分台基、碑座、碑身、宝顶四部分,于碑座四面刻制机车,路轨等浮雕图案。系双流人王楠设计并施工,碑身四方的题字,自东向北分别由书法家吴伯竭颜楷、赵熙、张夔阶同文异书,字径逾二尺,书法朴茂雄浑,神来动人,全碑显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意志和牺牲精神,永垂昭于后世.</p><p class="ql-block">是碑于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曾遭日机投弹炸损,建国后人民政府几经维修,始呈现今日之风姿。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三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p> <p class="ql-block">走进四川大学校园,路边两排粗壮的榉树成荫,枝繁叶茂,预示着(举子)学业有成,早日成为国之栋梁之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