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信仰,教育有温度,学生有进步,家庭有希望

老陈羊子

<p class="ql-block">教师有信仰,教育有温度,学生有进步,家庭有希望——乡村学校发展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原创 关山教育 亦风亦之 </p><p class="ql-block">据笔者观察,一所乡村学校要发展得很好,至少要从四个方面着力:</p><p class="ql-block">一、教师有信仰:相信我能教好学生</p><p class="ql-block">再高明的教育理论,都比不上教师坚信自己的教育信仰。如果单从校舍硬件、学生资质、家庭条件、上下班方便度、社会尊重等条件来看,乡村教师有诸多理由来解释教育效果不佳。但是,如果教师有崇高的教育信仰,再艰难的客观条件都不能阻止主观教育的步伐。</p><p class="ql-block">再好的硬件,也比不上有信仰的软件。乡村学校固然硬件不尽人意,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支撑教育所需的主要条件。每位孩子都是家庭的唯一希望,教育就是一场美好的邂逅,一旦错过,这一生都注定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教师有信仰,就能在备课时思虑周密、在上课时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下课后能及时与学生沟通,辅导时关注孩子的困惑。教师就能更好地考虑孩子的需要,如何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尽可能鼓励孩子充满信心。教育是一门遗憾艺术,这样做了就不能那样做,选择了讲解就不能过多给孩子交流,选择了学生主体就不能过多给孩子耐心讲解,因为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世界没有两全法。</p><p class="ql-block">教师有信仰,就能带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是为未来奠基的伟大工程。我们不必受眼下条件的影响,应该相信孩子的美好未来。着眼当下,给孩子全身心的教育,相信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二、教育有温度:关爱每一位孩子有温度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p><p class="ql-block">教育不是驾驭,不是奴役,更不是控制,而是唤醒,是点燃,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教育人都知道,爱是教育的真谛。当我们昧心自问,是否爱孩子时,能否肯定回答?作为教育人,要真心爱每位孩子,包括那些调皮捣蛋、不喜欢学习、有各种不良习惯、违规违纪等。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很难。</p><p class="ql-block">笔者在实际教育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孩子,眼下受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有不良习惯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违反纪律,面对事实不说真话,顶撞老师,不尊敬同学,甚至有时让老师有生物冲动的去出手,好在笔者有近30年教龄,还能及时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p><p class="ql-block">如果从爱出发,孩子都能理解老师的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学生有进步:全面发展,提供课程全面发展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p><p class="ql-block">孩子怎样才能全面发展呢?作为学校,在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课时的基础上,要开设校本课程,引入社会资源,丰富课程。作为孩子,也不知到自己的潜力在哪里,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只有给孩子开设更多的课程,让孩子去选择、去见识、去了解,才可能点燃孩子内心的火把。</p><p class="ql-block">作为学校,要全面发展;而作为孩子,就要基本+特长。农村寄宿制学校最难的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学校管理时间长、吃喝拉撒睡都要管理,教师精力分布点多线长面广。我们学校坚持教师任一门国家课程的同时,再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库,开学初发告家长书,让家长参与选择校本课程,依据选择人数再确定开设的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我们提供了60门校本课程库,开学家长选择一般在26门左右。其实孩子到了初三,基本上都回归培优提高,有艺术前途的就选择艺术。而初二的孩子基本上就依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初一的孩子刚入校,奔着看一看的想法走进校本课程。有了校本课程的补充,孩子对学校有了另一种依恋,对有个性教师有了另一种靠近和模仿,也对自己生命有了一种新的体验和认知。</p><p class="ql-block">四、家庭有希望:家庭教育不缺位说实在话,农民家庭,对孩子寄于厚望的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笔者多次听闻,班主任叫不来家长,因为家长在外地打工不便回来而推辞,也有家长在家里务农不愿意耽误而推辞,还有对孩子失望至极而各种理由推辞,当然也有既然孩子交给了学校我就不再承担责任的错误想法。由于城镇化进城接近70%,乡村不断萎缩,在乡村上学的家庭愈来愈少。农村学校的生源呈现双下降:质量和数量。</p><p class="ql-block">农村家庭越来越复杂,导致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不断攀升。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根源。如何让家长燃起对孩子的希望,如何让家庭教育不断回归?这是我们农村学校新时代的新挑战。在原来我们学校“定点包村”家校联系机制下,我们张立志局长提出了一月一次“致家长的一封信”、一阶段一次家长会,不断催生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对学校的理解、对教育的支持、对未来的希望,以期望达到“我耕耘,你支持;我奉献,你满意”,“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开设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组建护学岗,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走进课堂,观摩常规检查等,目的也是帮助家长学会做家长,让《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生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未来之路在哪里?欢迎大家建言献策。</p><p class="ql-block">(文章转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