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脚隼(阿穆尔隼)

在雨中

<p class="ql-block">  红脚隼,又称阿穆尔隼,蚂蚱鹰,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隼科猛禽。体长达24厘米左右,体重70-90克。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头及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p><p class="ql-block"> 红脚隼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山东、山西、陕甘地区,越冬于中国长江以南近海省份和云贵地区。西伯利亚往东至太平洋沿岸也有分布,越冬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和非洲。栖息于开阔的平原与低山一带,常在田园、果园及树丛间活动。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喙的咬合力较大,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袭击或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鹌鹑之类,体型较小的鹰常被它追逐。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大树顶端,有时侵占喜鹊巢,窝卵数4-5枚,孵化期约23天。雏鸟晚成,经约1个月可飞行。</p><p class="ql-block"> 红脚隼分布范围非常大,种群数量趋势相对稳定,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体长26-30厘米,体重124-190克。雄鸟、雌鸟及幼鸟体色有差异。雄鸟上体大都为石板黑色;颏、喉、颈、侧、胸、腹部淡石板灰色,胸具橇细的黑褐色羽干纹;肛周、尾下覆羽、覆腿羽棕红色。雌鸟上体大致为石板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下背、肩具黑褐色横斑;颏、喉、颈侧乳白色,其余下体淡黄白色或棕白色,胸部具黑褐色纵纹,腹中部具点状或矢状斑,腹两侧和两胁具黑色横斑。幼鸟和雌鸟相似,但上体较褐,具宽的淡棕褐色端缘和显著的黑褐色横斑;初级和闪级飞羽黑褐色,具沾棕的白色缘,下体棕白色,胸和腹纵纹茂为明显;肛周、尾下覆羽、覆腿羽淡皮黄色。虹膜暗褐;嘴黄,先端石板灰;跗和趾橙黄色,爪淡白黄色。</p> <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 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林缘、山脚平原、丘陵地区的沼泽、草地、河流、山谷和农田耕地等开阔地区,尤其喜欢具有稀疏树木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区。</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多白天单独活动,飞翔时两翅快速煽动,间或进行一阵滑翔,也能通过两翅的快速煽动在空中作短暂的停留。主要以蝗虫、蚱蜢、蝼蛄、螽斯、金龟子、蟋蟀、叩头虫等昆虫为食,有时也捕食小型鸟类、蜥蜴、石龙子、蛙、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其中害虫占其食物的90%以上,在消灭害虫方面功绩卓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