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阳之五:赊店古镇

丽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赊店古镇已是下午4点。一路上看到成片的苗圃花囿。网上说南阳有美丽的月季园,说的大概就是这里。可惜当时不是开花的季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之前从广告得知赊店老酒,今日来到赊店亲眼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停好车,先去赊店博物馆。其实这个古镇的每一处古迹都是博物馆的组成部分。走进这个原先是文化馆的古香古色的院落,长方形的二层楼环绕一周。有馆藏文物764件(套),其中主要类别为陶、铜、石器和丝织品。从文字及图片介绍中,了解了赊店古镇的历史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赊店古镇位于南阳市社旗县城关,始建于东汉,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当年落魄流亡至此,向当地店家赊了一面酒旗,然后举旗起师,最后建立了东汉王朝。因为这个渊源,小镇得了名,还按照皇家规制建了九座城门,成为全国唯一的具有九座城门的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时,赊店镇系周边数省水陆枢纽要冲,水运发达,有72条古街道、36条胡同,南船北马,商铺林立,各路货商云集,贸易极其发达。清乾嘉时期达至鼎盛,可与开封朱仙镇比肩 。并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同为中国四大商业名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国后的1965年,经国务院第159次会议通过设立赊旗县、县政府驻地赊旗镇。经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改“赊”为“社”,定名为社旗县,寓社会主义旗帜之意。民间以一副对联对古今赊店做了概括:“古赊店皇帝御封,新社旗总理亲定”,横批为“绝无仅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赊店商业繁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拥有连通南北便利的水陆交通和优良的大码头。赊店的河运码头处于南方水运与北方陆运交接处,是长江、汉水水系连接中原地区最北端的水运出入口,南北货物集散中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咸丰年间,南方太平天国、北方捻军相继起义,动乱波及全国。捻军一部攻陷赊店,焚烧春秋楼,赊店商业损失惨重。全镇商民遂集资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建起了砖砌高大城垣。赊店码头移至城外赵河与潘河交汇入唐河的“河口”,码头仍非常兴旺。当地原有一座丹霞古寺,码头移至此处后,开有三家大饭店和数家茶棚,卸船之货物直接由镇内多家“脚行”和“车行”以独轮拱车、大马车或骆驼由东门转运至镇内过载行,或直接转运过潘河入陆路。曾在此处出土了大铁锚和沉船等文物,沉船长达三丈有余,铁锚重达300余斤,可见赊店水陆大码头当年的火爆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晋商北上的桥头堡是被称为为“西口”和“东口”的杀虎口和张家口,而晋商南下的重要桥头堡就是河南赊店,其货物承载量远大于“两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明清时期,秦晋商帮是商业史上最著名的商帮,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他们所到之处,敬关公,建会馆,通商情,叙乡谊。在赊店的商业发展中,晋秦商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建于赊店镇中心的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便是当年的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走进山陕会馆,立刻被她规制格局的宏伟耀眼与豪奢气派所震撼。这种会馆于乡邑鲜见,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先看到的是正门前的五彩琉璃砖雕影壁。用476块琉璃构建镶嵌而成。下面是高1.6米的青石须弥座,宽大的束腰部位是变形的“寿”以及各种造型的蝙蝠图案,取谐音“福”。中间为“二龙戏珠”和“鲤鱼跃龙门”。以双层竹节为框,中间嵌有楹联:“经璧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外联:“浩气已吞吴并魏,庥光常荫晋与秦”,上方正中为“义冠古今”的题额,均为赞颂关公的。山陕会馆敬祀关公,又名关公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壁对着的是三层戏楼,名悬鑑楼。彩色琉璃瓦的屋檐翘角勾心,非常规整。楼前两根旗杆高耸入云,比我见过的所有古建旗杆都高。门前两尊石狮威风凛凛。戏楼的柱础敦实厚重,撑得起这高楼。据介绍,这座戏楼建了2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戏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戏楼穿过,进入正院,石板铺地,正对着的是大拜殿。殿前一座小型石牌坊,上刻“孟氏雅言超浩然”,四周以镂空雕刻环绕,显得十分精巧。更精巧的是牌坊下一尊九龙石雕,名九龙口。石雕长、宽各2米,诸龙之间,相互交错,藏头露尾,层层迭压。之所以保存的如此完整,得益文革时时任馆长用锯末铺底,上铺水泥白灰,大书一红色“忠”字,得以保全,四边亦有痕迹可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拜殿门上悬挂的匾额为“三国一人”。进入大拜殿,那种震撼不可言传。厅堂既高且大,巍峨壮阔,陈设华美而庄重,今人肃然。从廊柱到屋顶,挂满了各种牌匾。“万古精忠”“道接麟精”“正气常临”“气正坤乾”“义塞天地”……都是对关公的赞誉之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拜殿后院的高台上,有一尊关公手持书卷的坐像。坐像通身金色,关爷威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拜殿两侧有药王殿和马王殿。昔年山陕商人有做药材生意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拜殿的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座。东西两侧厢房是“七十二行祖师堂”,供奉着各行各业的祖师。有的真有其人,如木匠祖师鲁班,茶业祖师陆羽;有的新鲜未闻,如曲艺祖师周庄王,皮匠祖师比干,商业祖师范蠡,仓储祖师韩信;也有的是传说,如车运祖师马王爷,水产祖师龙王等,盐业祖师爷蚩尤,泥塑祖师女娲,不一而足。这倒是给人们开了眼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陕会馆是一座商业会馆。大拜殿之拜殿和座殿间设置四方聚财的“铜池”,琉璃照壁上镶嵌蕴含一年四季月月有福的十二个福字,铁旗杆云斗上的“压胜钱”图案,戏台柱础和廊房额枋雕饰的算盘造型,月台望柱上的狮踏钱串,药王殿、马王殿额枋装饰的如意钱串和“光绪通宝”造型雕饰等一系列精心设计,处处显现商人“聚财”的心理祈愿,浸润浓重商业气氛,镀烙崇商重商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史料记载,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期工程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历经6帝历时136年方才竣工。这座原本由当时处于古镇商业领袖地位的山西、陕西两省商贾,为“敬乡神、安旅故、叙乡谊、通商情、立商规、兴义举”投巨资兴建的同乡会馆(关公庙),是建筑工期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如今在全国现存的80余座同类会馆建筑中风标独树,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民间商会”的鼻祖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陕会馆正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400百来米,宽10米的瓷器街。大约建于康熙、雍正年间。有很多老字号,如“永丰元”粉局,据今已有277年的历史。在赊店兴盛时,这里主要经营瓷器,故名瓷器街。分南北街,北街全为旧式高大门面瓦房,二层阁楼,一层出前檐,板搭门,多是进二进三的深宅大院,路东有老字号粉局,专制官粉;路西有“泰兴店”货栈,有广盛镖局、刘记酒馆、书局和一些大京货(百货)铺。还有保存完好的旧式民居中院共8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瓷器街,有建于嘉庆年间的福建会馆(因时间晚关了门),有咸丰年间的厘金局,蔚盛长票号。路东有大升玉茶庄,“广和堂”、“广聚堂”药铺、“同德永”大盐店、“广和客栈”等,老式瓦房民居五、六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走进挂着“赊店老酒”牌子的刘记酒坊。门店摆放着大小不一的酒缸酒瓮,各种瓶装酒。老板娘热情地带我们进入里院。里院很深,有酒祖堂、圣德堂。有造酒的作坊和造酒用的水井。在年轻的刘秀塑像边,老板娘指着一面酒旗说,刘秀当年就是在我家的酒坊里赊了一面酒旗,举旗起事的。语气表情颇为自豪。当然她极力推荐她家的老酒,让爱喝酒的老哥心有所动。但最终放弃购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旁边的镖局我们也进去看了看。内有练功场地,镖局的黑木箱,镖车等。一直走到磁器街的最南头,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上的三幅石雕精美绝伦,商人拜关羽、山陕会馆、民间舞龙,人物栩栩如生。一块碑上镌刻着“社旗磁器街古建筑群”,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一家“西安凉皮”店,眼睛一亮。老板是西安人,他乡遇老乡。吃了碗变了味道的热米皮。这算是秦商后人的传承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往南就是潘河码头。太阳已偏西,还要赶回南阳。只好作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写于2024.5.1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