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第二天一早,先抱怨一下酒店的早餐。可能遇到了乌国学生研学,早餐全部是学生,所有能吃的都被一扫而空,只有果汁有剩,后来发现,原来是这些小孩不知道怎么把果汁倒出来,绝了。现场的服务员也只麻木地站着,不补充菜也不维护秩序。直到真的啥也没有,学生们都走了,餐厅恢复安静,服务员菜开始正常补充食物,我和排姐也才吃到东西。所以,千万别早起,晚点起来,慢慢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第一站是酒店对面的帖木儿广场,这里始建于19世纪。来到乌国,肯定需要了解一下帖木儿汗,他是出身突厥的蒙古贵族,一辈子东征西战,准备攻打我国的明朝时,死了。他最大的成就是统一河中,建立了一个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王朝——帖木儿帝国。现在世人对他的定位是: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帖木儿广场的核心建筑就是一个帖木儿骑马的雕塑。写游记的时候我才去翻阅了一些前人的文字,这里最初竖立的是考夫曼将军的雕像,他是沙俄草原总督区第一任总督。后来考夫曼的雕像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列宁的半身像。今天的帖木儿广场,当时被称为“革命花园”。1947年,斯大林的雕像取代列宁(甚至在赫鲁晓夫年代依旧存在),1968年才换成了马克思。直到1993年,帖木儿杀出,矗立在这个广场上。(顺便推荐一下知乎上的“Wallpaper卷宗”,他写的塔什干那篇《这座城市记录着留存于建筑中的历史》很不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帖木儿广场周边也有一些著名的建筑,比如我们入住的乌兹别克斯坦大酒店。另外,还有国际论坛宫,这是5000块乌币上的图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还有帖木儿博物馆,这是1000块乌币的图案。我们只在外面逛了一下。话说乌国历史也算是有那么些年,为什么博物馆里看点不多呢?当然,我没有实际进去,都是看别人的游记,提不起兴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第二站,打卡地铁站。塔什干地铁开通于1977年11月6日,是中亚首座城市轨道交通,在战争期间(尤其是核袭击)可以被用作防空洞。因为是苏联时期居世界排名前列的超大型核弹掩体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军事敏感性,这里有着严格的安全要求,从1977年建设后40年来一直禁止市民拍照,一直到2018年6月,禁令才被解除。于是立马变成了游客打卡圣地,不收集几个地铁站,感觉没来过塔什干。塔什干地铁票是通票,不出站可以一票管到底,差不多人民币一块钱(真的太良心了)。我拍地铁票居然拿反了,现代社会,也是扫二维码进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我们是从Amir Temur Khiyoboni(帖木儿广场)站进入的,据说这里以前叫“十月革命”站,之前说了嘛,这个广场1993年之前,立的是马克思的雕像,后来改帖木儿了,地铁站也换名字了。这个站,顶上的灯以及周围的雕花特别漂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Yunus,没查到这一站以什么命名。最漂亮的是金属的柱顶,以及吊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Mustaqillik Maydoni,塔什干独立广场站,最漂亮的是顶部的吊灯。而且它的柱子,是八角柱向镂空柱头的无缝过渡,然后再无缝过渡到天花板,真的是相得益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Paxtakor,棉农站。蓝黄相间的马赛克,就是拼出的棉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Kosmonavtlar,航天员站。展示的是苏联宇航员和苏联太空计划的成就。到了这必须和加加林击个掌。这一站也算是乌国地铁站中最有名的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Alisher Navoiy,以中亚突厥诗人纳瓦依命名。穹顶设计的像是清真寺。墙上还有绿边的陶瓷画,描绘的是诗人作品里面的情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Gafur Gulom,以近代乌国诗人古利亚姆命名,墙上的浮雕是以他的诗歌为主题创作的,另外,偏墨绿色的柱子也非常漂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出了地铁站,又渴了 ,随便走进了一家咖啡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然后打车前往吃抓饭的地方。亚洲抓饭中心没有去,吃饭嘛,好吃就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抓饭店外面卖果汁的机器吸引了我,必须搞一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第三站前往昨天傍晚没有逛的哈兹拉提·伊玛目广场。这里一共有四个著名建筑。首先肯定是哈兹拉提·伊玛目·主麻清真寺。2007年,卡里莫夫总统(乌国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下令修建了它,广场也因此而得名。它年龄虽小,但却是乌国最大最豪华的清真寺,两侧的宣礼塔有54米高,据说是仿造的布哈拉的卡兰宣礼塔。我对比了一下,感觉不太像。卡兰宣礼塔的上部繁复得多,岁月留下的痕迹真的是仿造不了。内部巨型穹顶蓝底描金,有说是借鉴了撒马尔罕蒂拉·卡利经学院的黄金穹顶。那就更不像了,非常不像。震撼程度有分级的话,这个也就二三级,黄金穹顶十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广场上最值得一去的应该是玛依·穆巴拉克经学院,这是座16世纪的建筑,现在是《古兰经》图书博物馆,里面存放着各个时代手抄或印刷的《古兰经》版本。其中最珍贵的是7世纪的奥斯曼《古兰经》,整本书是用大字,写在鹿皮上,最后装订成一本巨册,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据说这个经书本来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所有,通过放大镜可见经书上有淡淡的血迹,据说是奥斯曼读此书时被人刺死时的血迹;几个世纪后,帖木儿西征时,从叙利亚抢夺了此书;后经苏联专家验证确认了血迹的年代与奥斯曼被刺的年代吻合。现在成了乌国的镇馆宝贝。这个博物馆要收钱,英文解说,听不太懂的我,随便转了转了,也就是那本大经书最值得一看。不过不让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巴拉克汗经学院,对着古兰经博物馆。建于1550年。巴拉克汗,1552年至1556年在位,布哈拉汗国昔班尼王朝的大汗,曾长期担任塔什干地区的总督。经学院最初的建筑是巴拉克汗的父亲建于1530年代的陵墓和道堂,巴拉克汗修建了经学院,与陵墓合为一体。蓝色圆顶,在1868年塔什干大地震时遭到毁坏,直到1955年至1963年修复。蓝色,是伊斯兰建筑常用色彩,因为蓝色是天的颜色,使用蓝色装饰拱顶,感觉离天上的真主更近了。现在,这个经学院是个摊贩集中点。看外墙,感觉有好多话要说,进去一看,什么话都不想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夏西陵墓(Abu Bakr Kaffal Shashi Mausoleum)建于1542年,我愣是没找到图,后来在下面扫的全景图里估计了一下,应该是右二那个建筑。卡法尔·夏西(Kaffal-Shashi)是泰尔梅兹学派的伊斯兰神学家,被追认为塔什干的第一位宗教领袖,塔什干的“守护神”。顺便说一句,陵墓是乌国最大的旅游资源,我们去的每个地方,修得最漂亮的基本都是陵墓。再顺便说一句,抛开内部的参观,仅仅是户外的拍摄,我还是更喜欢昨天黄昏的时候过来看到的光线和景象,真的是太美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时间还有剩,可有可无的选择了塔什干的一个号称“小而美”的博物馆,国家应用艺术博物馆。这里号称收藏了4000多件乌兹别克斯坦各个地区的木雕、陶瓷、珠宝、刺绣等各类手工艺品。不一定看得明白工艺水准,但五颜六色的,看个热闹也是很好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最初吸引我到这个博物馆来主要还是因为建筑本身。这里是19世纪俄罗斯外交官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诺维奇·波洛夫采夫的官邸,由波洛夫采夫的秘书从一位塔什干商人手中购得,并由建筑师A. A. Burmeyster进行了重新装修。这座建筑被誉为19世纪后期乌兹别克斯坦东方建筑和装饰艺术的典范,雕刻和绘画都由乌国一些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共同完成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一战期间这座房子被用来关押奥地利军官俘虏,十月革命后到30年代中期成为了孤儿院,1937年后这里开办了雕刻和压花培训中心、刺绣车间,成为手工艺品博物馆。1997年博物馆移交乌国文化部,更名为国家应用艺术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塔什干的旅游到此结束,即将转战撒马尔罕,必须吃个甜品定定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