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4年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我们应该坚持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h3> <h3>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患病率在逐年升高的同时,患病群体也日渐趋于年轻化。<br><br>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人数达2.45亿,患病率高达27.5%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应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br><br></h3> <h3>高血压常见症状及并发症<br><br>高血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胀、耳鸣、颈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等。同时,高血压还伴发多种并发症,对心、脑、肾、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br><br><br>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但控制率仅为16.8%,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br><br><br><br><br><br><br><br><br></h3> <h3>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br><br>误区一:不规律检测血压<br>《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血压标准数值已从120/80mmHg变成130/85mmHg,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收缩压在13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85~89mmHg之间,只要血压能够控制在标准之内,就能判定为标准的血压数值。<br><br>误区二:没有感觉就不服降压药<br><br>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的,不是凭感觉出来的。第一,没有不适感觉,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虽然有些患者血压升高,但患病时久,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溢血,才有“感觉”。第二,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第三,改善症状的药,不能代替降压药。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时习惯使用止疼止晕药,这代替不了降压药。<br><br><br>误区三:认为一旦开始服药就停不了<br><br>一些患者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担心用得早会导致停不了药。这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观念。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第二,血压及早控制,更早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br><br><br>误区四:血压高了再吃,不高不吃<br><br>有些患者认为血压≤140/90 mmHg就算正常了。其实即便血压140/90 mmHg以下,发生脑梗、脑出血、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依然随血压的升高而增高。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br><br>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控制,如果用药不规律,可能会产生血药浓度,降压药不规律服用会引起血压反复波动,也就是发生血压明显升高和正常血压反复交替的现象。</h3> <h3>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六部曲<br><br>高血压病治疗的首要是血压控制,除了药物降压治疗外,治疗也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h3> <h3>合理的膳食<br><br>(1)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的升血压作用,每日应摄入钠盐数要少于6克。<br><br>(2)限制总热量,尤其是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g(半两,相当于2.5汤匙)<br><br>(3)减少添加糖的摄入。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进而分泌过多胰岛素,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减少糖的摄入。<br><br>(4)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高纤维素、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保证奶类或乳制品的摄入,每日250~5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h3> <h3>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br><br>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每减少一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br><br>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0公斤,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5%~10%为宜。不提倡快速减重,因为一是容易反弹,二是摄取的热量过低会有损健康,尤其是极端控制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h3> <h3>戒烟限酒<br><br>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140万。<br><br>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大改善。</h3> <h3>适量运动<br><br>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br><br>※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爬楼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步行速度:每分钟120步左右,运动中的心率等于170-年龄。<br><br>※力量练习:建议高血压病人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两次练习间隔48小时以上,生活中的推、拉、拽、举、压等动作都是力量练习的方式。<br><br>※柔韧性练习: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防止摔倒。<br><br>※综合功能练习:包括太极、瑜伽以及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等。<br><br>※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适当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高血压控制和促进健康。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做些家务,步行购物等活动,使每天活动的步行总数达到或接近10000步。<br><br>※运动的适宜时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h3> <h3>保持心情愉悦<br><br>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h3> <h3>关注睡眠<br><br>睡眠差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大多数无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不低于白天,夜间血压高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靶器官易受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h3> <h3>血压测量注意事项<br><br> 测量前应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br><br>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br>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 22~26 cm、宽 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 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br><br>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br><br>测量血压时,应相隔 1~2 分钟重复测量,取 2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 SBP 或 DBP 的 2 次读数相差 5 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 3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br><br>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 分钟和 3 分钟时测量。<br>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br><br>诊室外血压测量可识别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与难治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还可评估血压昼夜节律、夜间血压、清晨血压等。</h3> <h3>好消息!<br>各位患者朋友们,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我院内二科特邀吉林长春援疆专家副主任医师张利和副主任医师徐淑清、市医院主任医师舒俊、主任医师胡安古丽和副主任医师赵博坐诊,于上午10时在住院部一楼大厅开展义诊活动。活动期间: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血压高危患者免费测量四肢血管B超,望广大患者相互转告!<br>义诊时间:2024年5月17日10:00-13:00(周五)<br>义诊地点:阿勒泰市人民医院新楼一楼大厅<br>咨询电话:内二科电话2102505<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