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知识进社区公益活动利国民

洋海

<p class="ql-block">2024“营养知识进社区”公益活动成都行启动仪式在四川省建筑医院举行。</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3日下午,在四川省建筑医院开展的“营养知识进社区”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是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保健协会和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由四川省建筑医院、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成都预防医学营养与健康安全专委会、成都市视力与健康促进学会营养与健康促进委会协办。</p> <p class="ql-block">本次“营养知识进社区”公益活动将历时半年,深入成都市所有区(市)县的100个社区,为居民宣讲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等8项指南。旨在通过权威、科学的食养指南宣讲,强化居民营养健康意识,引导公众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有效防控慢性病,提升成都市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p> <p class="ql-block">启动仪式开始,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党委书记李志全致辞。</p><p class="ql-block">李志春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成都市在国家、省发布的相关文件框架下出台了《关于推进健康成都行动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和“实施合理膳食行动”。为更好地为居民营养健康膳食提供科学指导,成都市将围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养指南,组建营养专业讲师团开展“营养知识进社区”公益宣讲活动,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居民科学饮食。他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学习并实践营养健康知识,共同营造健康、快乐、美好的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讲话</p> <p class="ql-block">  这次启动仪式中,中国保健协会、成都市卫健委、成都市疾控中心、四川省建筑医院以及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营养知识进社区”公益活动成都行正式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启动仪式后,营养专家成都市疾控中心李晓辉作了首场食养指南解读宣讲。她围绕最新发布的食养指南,详细解读了科学食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强调了慢性病防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2日至18日是全民营养周。成都市疾控中心营养专家李晓辉向公众解读了如何科学搭配日常早餐,以及如何实现健康饮食。</p> <p class="ql-block">日常早餐如何改变?这样健康又营养</p><p class="ql-block">《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倡“少盐少油”原则。为此,李晓辉建议减少汤中的盐分摄入,“减盐从汤开始,一般南瓜汤的盐度为0.19%、鸡汤的盐度为0.59%、紫菜蛋花汤的盐度为0.69%……汤类的平均盐度为0.8%,因此建议尽量在汤中不放盐。”</p> <p class="ql-block">针对常见的早餐搭配,如油条豆浆、包子八宝粥等,李晓辉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根油条和一碗含糖豆浆,能量约615千卡。如何改变?推荐换为半根油条、一碗无糖豆浆和一个紫薯,能量约为570千卡,同时实现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均衡,食物种类3种,满足食物多样性原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日常早餐选择上,很多人偏爱两个包子和一碗八宝粥的简单组合。但李晓辉建议,为了更加均衡地摄取营养,可以稍作调整,选择一个包子、一碗八宝粥,再搭配一根香蕉和一个水煮鸡蛋。这样的组合不仅丰富了食物种类,还提供了更全面的营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样,对于喜欢以一杯牛奶、三片土司和一个水煮鸡蛋作为早餐的人们,李晓辉也给出了优化建议。她推荐将土司减少至两片,同时加入一些黄瓜。这样的搭配,在基本满足食物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均衡。</p> <p class="ql-block">营养是指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了解一些营养知识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下面列举一些营养小常识:1. 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每餐吃饭应该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2. 适量摄入脂肪,脂肪虽然容易让人发胖,但它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建议每天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且尽量选择不饱和脂肪。3.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帮助肠道的健康,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的膳食纤维。4. 适量摄入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5. 减少盐的摄入,盐是导致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之一。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6. 多吃一些海鲜,海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也是优质的矿物质来源,如铁、锌、钙等。7. 喝够水,人体每天需要大约1.5-2升的水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以上只是营养知识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身体健康管理的自觉性,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曾表示,当前我国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新阶段,人民群众从追求有得吃、吃得安全转向希望吃得更美味、更营养、更健康。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居民的饮食偏咸,有的地区烹调用油偏多。此外,食品加工中添加的糖偏多,导致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易发多发。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亿,患高血压人群2.7亿,高血脂人群1.3亿,这些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对于防范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必须要注意控制好饮食、调理生活方式。对此,国家卫健委专门制定了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儿童生长迟缓的4个“食养指南”。</p> <p class="ql-block">北京有位马方教授指出,营养与药物的最大区别是营养治本,药物治标;营养可以修补身体受损组织细胞,药物只能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还可能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营养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药物却增加对营养的需求。营养治疗是慢病康复的最终解决方案,营养治疗作为与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并重的另外一种治疗方法,应该成为疾病的一线治疗手段。</p> <p class="ql-block">马方教授指出,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膳食营养来解决!营养的目的是修复细胞,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疾病治疗讲究的是“三分治,七分养”, 因此,营养才是康复环节的关键因素。自古即有“医食同根、药食同源”之说,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每一天均衡的营养,营养治疗是解决慢性病的关键,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必然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我国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随着相关政策的稳步推进和实施,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幅提升。但从“知”到“行”,并让全民健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还需付出不少努力。我们离全民健康还有多远?《生命时报》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党委书记刘玉村,听听他对此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国卫生及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肝炎、艾滋病等)已成为了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的健康问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为此,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特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 “大卫生、大健康”为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重大疾病和一些突出问题,聚焦重点人群,实施15个重大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p> <p class="ql-block">《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2019年6月底前完成。</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出台。</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专项行动包括:健康知识普及、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等。</p> <p class="ql-block">15个重大行动</p><p class="ql-block">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p><p class="ql-block">  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极其重要,本行动旨在帮助每个人学习、了解、掌握有关预防疾病、紧急救援、合理用药等知识和技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合理膳食行动</p><p class="ql-block">  饮食风险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行动旨在对不同人群,分别给出膳食指导建议,并提出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 <p class="ql-block">  3、全民健身行动</p><p class="ql-block">缺乏身体活动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行动主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给出身体活动指导建议,并提出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 <p class="ql-block">4控烟行动。每3个吸烟者中就有1个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非吸烟者缩短10年。本行动针对烟草危害,提出了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 <p class="ql-block">  5、心理健康促进行动</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国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行动给出正确认识、识别、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的建议,并提出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 <p class="ql-block">  6、健康环境促进行动</p><p class="ql-block">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到17%,本行动主要针对影响健康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问题,室内污染等家居环境风险,道路交通伤害等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分别给出健康防护和应对建议,并提出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营养专家在现扬咨</p> <p class="ql-block">7、妇幼健康促进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国出生缺陷多发,妇女“两癌”高发,严重影响妇幼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人口素质和家庭幸福。本行动主要针对婚前和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早期各阶段分别给出妇幼健康促进建议,并提出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国各年龄阶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视力不良。本行动给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知识与技能,并提出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应采取的举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9、职业健康保护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约2亿,本行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职业病预防控制指南,分别提出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政府应采取的举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0、老年健康促进行动</p><p class="ql-block">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近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本行动针对老年人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慢病管理、精神健康以及用药安全等方面,给出个人和家庭行动建议,并分别提出促进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社会和政府主要举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心血管疾病防治行动</p><p class="ql-block">  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本行动主要针对一般成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给出血压监测、血脂检测、自我健康管理、膳食、运动的建议,提出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自救措施,并提出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2、癌症防治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行动主要针对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康复和膳食指导等方面,给出有关建议,并提出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本行动主要针对慢阻肺、哮喘的主要预防措施和膳食、运动等方面,给出指导建议,并提出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4、糖尿病防治行动</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本行动主要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给出识别标准、膳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建议以及防治措施,并提出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 <p class="ql-block">  15、传染病及地方防控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国现有约2800万慢性乙肝患者,每年约90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且地方病、部分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本行动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流感、寄生虫病、地方病,分别提出了个人、社会和政府应采取的主要举措。</p> <p class="ql-block">124项主要指标</p><p class="ql-block">  每日食用盐摄入量≤5g</p><p class="ql-block">  每日食用油摄入量25g-30g</p><p class="ql-block">  每日糖摄入量≤25g</p><p class="ql-block">  每日蔬菜和水果摄入量≥500g</p><p class="ql-block">  每日摄入食物种类≥12种</p><p class="ql-block">  成年人体重维持在18.5≤BMI≤24</p><p class="ql-block">  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掌握一项传统运动项目</p><p class="ql-block">  参加至少1个健身组织,每天中等强度的运动至少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个人尽早戒烟,创建无烟家庭</p><p class="ql-block">  每日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间7-8小时</p><p class="ql-block">  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并及时处理</p><p class="ql-block">  简约绿色装饰,做好室内油烟排放</p><p class="ql-block">  能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化学安全标签及环保图形标志</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p><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10小时、9小时、8小时</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p><p class="ql-block">  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p><p class="ql-block">  接受婚前医学检测和孕前检查</p><p class="ql-block">  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p><p class="ql-block">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一次血脂</p><p class="ql-block">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一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p><p class="ql-block">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每6个月检测一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p><p class="ql-block">  40岁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p><p class="ql-block">  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p><p class="ql-block">  认识疫苗对防御疾病的作用,积极接种疫苗</p><p class="ql-block">  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者纸巾遮掩口鼻子</p><p class="ql-block">  正确文明吐痰</p> <p class="ql-block">在启动仪式现扬,制作了十块展进介绍各类健康食养知识。</p> <p class="ql-block">在启动仪式现场,还配制了若干份早餐食品配制样品供大家了解学习,受到了与会群众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注:照片来自现场,文字介绍丈部分来自网络</p>

健康

营养

行动

疾病

膳食

成都市

人群

知识

举措

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