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鸠情,我与芜湖一中七十年(之三)一、回眸赭山校园,陈独秀、严复…还有教育家刘希平都曾…

老顽童

<p class="ql-block">到深圳,我发现深圳人对芜湖、对芜湖一中的了解还挺多的。在一次饭局上,一教育系统的领导居然介绍我说,人家是曾经两位总书记的学校…听了这话使我非常感动。这更激起我对我的母校芜湖一中的深切地爱,更加想把家乡鸠兹对我的爱也转化成我对鹏城的爱。不仅如此,更希望用心宣传芜湖,宣传芜湖一中。</p><p class="ql-block">我在芜湖一中任职时,在时任芜湖市教委主任管德明的支持下,学校终于完成了第一部芜湖一中校史的编辑出版工作,让我得以今天有了宣传芜湖一中的一个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严复在担任北大首届校长前曾在芜湖一中担任过学监(校长),这是芜湖市文场部门悬挂在皖江中学堂旧址的牌扁,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在1904曾在皖江中学堂当过老师(芜湖一中的前身),这一件事,还编入85年版的芜湖一中校史中。这个史实来源于芜湖市地方誌办公室编摆撰的:芜湖人物誌略。关于陈独秀是这样说的:</p><p class="ql-block">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早年参加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前曾与房秩五、吴守一在芜湖创办颇具影响的《安徽俗话报》。1904年2月15日该报创刊号由芜湖科学图书社编印发行,1904年7月陈到芜湖后,由他一人在图书社(今中长街20号)楼上接办。他白天执教于皖江中学和安徽公学,晚上则躲在满是臭虫的小楼上伏案书写。每期刊物出来,他都要亲自分发,卷封,付邮。以"三爱"为笔名,他还在该报上发表了大量很有鼓动性的文章。《安徽俗话报》以宣传爱国主义为宗旨,提倡科学、自由与民主,其影响和发行量与当时的《杭州白话报》相导。1905年9月该报停刊,计出二十三期。1905年,吴樾、赵声等相约来芜,震动一时的吴樾炸出洋五大臣的壮举,就是在科学图书社陈的住处,由他们共同策划的。在安徽公学任教期间,陈与在该校的一批革命党人相识。1905年与柏文蔚、常藩候等在安徽公学组建了半军事性质的秘密组织"岳王会",总部芜湖,另在南京、安庆设分部,是为"安徽革命最先之组织"。"岳王会"培养和团结了部,是为"安徽革命最先之组织"。"岳王会"培养和团结了﹣批反清骨干。1913年,时任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 秀 途 经 芜湖,为驻军龚振鹏逮捕,险遭伤命。此后,陈便别离皖江父老,去度他那"穷得只有一件汗衫,其中有无数虱子的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在芜湖一中历史上,刘希平是一个必须提及的人物。刘希平是安徽六安人,早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系毕业。1920年秋至1924年在芜湖一中任校长,是安徽省著名的教育家。1985年校庆之际,我们曾率队步行上山悼念刘先生,下面是值得一读的悼词全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1985年220周年校庆祭扫刘希平先生墓之悼词</i></b></p><p class="ql-block"><i>“朝霞菲微衰草泣,秋风摇落故人稀。”(爱晚亭上的槛联)</i></p><p class="ql-block"><i>在庆祝安徽省芜湖市一中建校二百二十周年的光荣日子里,我们怀着崇敏的心情前来精山,深切悼念安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进步活动家、原省立五中校长刘希平先生。时光如水,日月不驻,先生离开我们已六十一载,但先生当年在安徽及芜湖的文教界创建的丰功伟绩,先生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奋斗终身的高尚情操和光辉品质,却水载史册,并不断激励后来者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未来而奋斗不息!先生系六安人,生于1873年,年少饱学,时值国家屡遭列强凌辱,多事之秋,遂萌生济国救民之志,始醉心于维新学说,后服膺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论。一九0六年,先生东渡扶桑求学,先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明治大学,取得法学士学位,同时随朱俭之、朱蕴山等人发起天足会,宣传革命思想。一九一二年,时人荐先生为安徽省司法筹备处长及高等检查厅长,均为先生坚拒,并道:“吾矢志教育,功名利禄,非所愿也。”遂与光明甫等人创办安徽江淮大学,兼任主讲,声誉遐迩,安徽学风也为之一振。一九一三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怒兴讨袁之军,先生为此振臂扼腕,奔走呼号。后事败,先生遂走安庆而逃亡上海,虽于流离之中,仍手不释卷,并倾囊接济求学青年。一九一九年,先生受聘于芜湖省立五中,二0年出任校长。先生遂与早期共产党人高语罕一道,力革旧弊,倡导民主,首创“财务公开”、“校务公开”两大原则,组织学生成立自治会,并倡新学,扶掖青年,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先生与高先生一道抨击旧文化旧道德,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率先带领学生投入到芜湖及安徽一系列重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并成为安徽和芜湖社会政治改革斗争的中坚。其友人曾赞曰:“大义当前,每忘趋避,即刀铠斧钺加诸身,亦不足撼摇其志。”“以一身维系全省社会运动中心者殆数载。”(摘自高一涵等人所书碑文),受到广大进步人士和群众的尊重,并使省立五中成为全省中学之冠,亦成为安徽及芜湖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先锋。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朱蕴山老人曾给先生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安徽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从芜湖第五中学开始的。”(见《文史资料选辑》80年第1期,安徽人民出版社)</i></p><p class="ql-block"><i>在主管省立五中的同时,先生又先后创办了商业学校、工读学校、公立职业学校等,为广大贫苦青少年大开求学之门,为普及平民教育做出了光辉典范。这期间,学校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培养了曹渊烈士等大批优秀的革命战士,也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蒋光慈、吴组缃等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一九二一年,安徽学生为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本省教育事业,向省议会请愿遣到镇压。先生与光明甫等挺身而出,力持正义,共组织“安徽六二惨案后援会”,与反动军阀进行不屈的斗争,终使省教育经费从九十二万元增至一百五十多万元。同年秋,安徽三届省议会选举,贿赂盛行,政务厅长王准琛要筹召贿选议会,先生闻讯赴到王宅,与之辩论,拍案力争,杯盘为碎,终使王准琛羞愧交加,遂弃职而遁。先生一时名噪天下,深孚众望。二三年,先生遭到反动军阀马联甲的通缉,只得出走外地。一九二四年春先生赴南京筹建新民中学,虽贫困犹甚,仍竭忠尽智。校事部署方罢,即患重病,八月十七日在芜湖与世长辞,以身殉教。临终前,犹以校事为念,告家人道:“方寸乱矣,奈校事何!”享年五十二年。综观先生一生,是矢志真理、追求光明、为国为民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献身教育、颇多建树的一生。先生一贯爱憎分明,怀德履义,刚直不挠,纯洁真诚,胸无城府,和葛可亲,人品学识道德文章皆为世人楷模,不愧为一代师表,不愧为中华民族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我们为芜湖一中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校长而骄傲!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生的遗愿,为把芜湖一中办成全国第一流的学校,为给中华民族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努力奋斗!安息吧!希平先生,你曾为之奋斗终身的教育事业,如今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的芜湖一中,已成为全省第一流学校,它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人才辈出而桃李芬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哺育中华英才的摇篮!届时,我们一定再来祭慰您的英魂!</i></p><p class="ql-block"><i>刘希平先生永垂不朽!</i></p><p class="ql-block"><i>参加芜湖市一中二百二十周年校庆的全体成员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