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笃笑与相声、脱口秀的区别

风中的云

<p class="ql-block">目前香港最红的艺人黄子华是栋笃笑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单口喜剧即英文的「Stand-up comedy」。香港称为栋笃笑(粵语正字:戙𡰪笑,读:dụngduksíu),台湾称为独角喜剧[2]。又有单人喜剧(英语:Stand-up comedy)、单人脱口秀、站立喜剧等名称。是一种漫画式的夸张喜剧表演,以独角戏方式进行,通常是由喜剧演员一个人,直接站在观众面前,以搞笑方式面对观众,使观众发笑。因为此类演出通常是一个喜剧演员站在台上表演喜剧,而且多以语言笑话为主。表演进行方式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单口相声或日本传统的落语。除了以语言游戏方式演出,说一些相关的有趣故事、双关语、笑话或连续的小笑话(One-line joke)外,单人喜剧演员也常借用舞台道具、音乐、舞蹈、口技或魔术把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增强演出效果。</p><p class="ql-block">这种演出方式盛行于英国、美国、加拿大与印度,传统的演出场所为喜剧俱乐部(Comedy club),酒吧,夜总会(nightclubs)或剧院。在现代,这种演出方式常见于电视频道,DVD与网络媒体中。单人喜剧是脱口秀节目常见的进行方式之一,电影中也常会引用单人喜剧手法。进行单人喜剧表演的喜剧演员,被称为comic,stand-up comic,stand-up comedian,或简称stand-up,著名的单人喜剧演员包括伍迪·艾伦、威尔·法洛、杰·雷诺、大卫·莱特曼、罗宾·威廉斯等人。</p><p class="ql-block">欧美风格的单口喜剧是香港艺人黄子华于1990年从西方引进入香港社会。[3]现在香港和两岸三地、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都熟悉“单口喜剧”这种表演形式和文化。不少电台名嘴DJ、电视台的金牌司仪都不断尝试“单口喜剧”演出,投入这种表演形式的队伍。</p><p class="ql-block">译名[编辑]</p><p class="ql-block">单口喜剧的译名来自香港艺人黄子华,他在1990年后开始这种表演,但当时中文并没有“Stand-up comedy”的译名,最后黄子华改之成“栋笃笑”。随后林海峰将其表演称之为“是但噏”(“是但”是广东话中“随便”的意思,“噏”是广东话中“说”的意思),两者皆为英文“stand-up”的译名(前者意译;后者音译意译相结合)。据黄子华在清谈节目《志云饭局》中说,“是但噏”是由俞琤起的。</p><p class="ql-block">概论[编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1月,莎拉·席尔蔓在洛杉矶演出单人喜剧的现场照片。</p><p class="ql-block">就如同它的名字暗示的,单人喜剧通常是一个单独的喜剧演员,站在台上,以口头演说的方式,对着现场观众表演,让观众发笑。但每个表演者都有自己的手法,不一定遵循固定形式。这是一种困难的演出方式,对于单人喜剧的演出,现场观众的反应是直接而且具有决定性的。观众期待单人喜剧演员带给他们持续不断的笑声,表演者因此处于压力之下,要持续不断的搞笑,来取悦观众。虽然单人喜剧通常会先写好脚本,但需要视当时现场观众的反应,即兴的临场发挥,调整自己的演出方式。因为是一种独角戏,表演者只能纯粹以自己本身的表演来呼唤出观众笑声,不像双人搭档可以依靠其他人的配合来增进舞台效果。威尔·法洛曾经用“辛苦、孤独而恶毒的”来形容这种表演方式。</p><p class="ql-block">单人喜剧传统,最早可以被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在1980年代之后,则以美国的表演方式为主。在英国及美国,单人喜剧秀经常由一个主要演员担纲,负责压轴演出。在演出开场时,由一位司仪开场,负责介绍节目内容,演出成员及演出顺序,并炒热现场气氛。接着,由二到三位较次要的表演者,各自演出20分钟到30分钟。最后将时间交给主要演员。</p><p class="ql-block">历史[编辑]</p><p class="ql-block">英国[编辑]</p><p class="ql-block">马克斯·米勒于英国的铜像</p><p class="ql-block">英国的单人喜剧传统,可以追溯到18世纪。</p><p class="ql-block">1979年,第一间美式风格的喜剧俱乐部在伦敦开幕,美式单人喜剧的表演方式进入英国。在1980年代之后,如克雷格·费格斯等人的表演,就深受美式风格影响。</p><p class="ql-block">美国[编辑]</p><p class="ql-block">鲍勃·霍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演</p><p class="ql-block">在北美洲地区,单人喜剧起源于19世纪。最早是由独角戏表演者,如马克·吐温,或是巡回马戏团的表演者来演出。</p><p class="ql-block">在20世纪初期的单人喜剧演员,如鲍勃·霍普等人,树立了现在所知的单人喜剧基本形式。</p><p class="ql-block">在夜总会兴起后,出现了一批新的单人喜剧演员。</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美国单人喜剧,主要以纽约市及旧金山为最主要的发展主力。以乔治·卡林、伍迪·艾伦等人为代表。</p><p class="ql-block">1970年代,单人喜剧演员往电视及电影发展,成为明星,如史提夫·马丁。少数单人喜剧演员仍然坚守传统的演出场合。但是电视节目,如周六夜现场、今夜秀则成为单人喜剧的新舞台,捧红了比尔·马艾与杰·雷诺等人。</p><p class="ql-block">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新形态的单人喜剧出现,如罗宾·威廉斯、杰里·赛恩菲尔德、艾伦·狄珍妮、琥碧·戈柏、艾迪·墨菲等人,都拥有自己风格。</p><p class="ql-block">印度[编辑]</p><p class="ql-block">1986年,Johnny Lever开始在印度电视节目上演出单人喜剧,被认为是印度首位单人喜剧演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港[编辑]</p><p class="ql-block">香港单口喜剧鼻祖[3]:黄子华</p><p class="ql-block">早于七八十年代,多名香港的金牌司仪和名嘴主持人,已经有类似“单口喜剧”的演出,他们大多以主持调侃的形式,讽刺时弊,反映社会百态,如黄霑、卢大伟、许冠文、黄韵诗、狄波拉、沈殿霞、何守信、郑裕玲、狄波拉、狄娜、叶德娴、曾志伟等。及后电台节目广受欢迎,以郑丹瑞、林姗姗、俞琤、白韵琴、岑建勋、林建明等为主的Talk show也大受欢迎。其后单人说笑的形式融入各式电子传媒,如电视综艺节目,电影等。八九十年代,许多香港的电视综艺节目、晚会,节目与节目间的串场、与嘉宾互动等环节,均采取类似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的模式。</p><p class="ql-block">在香港,单口喜剧的创作人员也人才辈出,早期的“talk show”节目和表演,均有多位幕后资深编剧和精英撰写,如名嘴黄霑、“金牌司仪”许冠文、已故的著名编剧黄炳耀、大导演王晶、创作人黎文卓、创作人吴昊、导演刘镇伟、导演高志森、著名电影人郑丹瑞等均有参与过早期缤纷悦目的搞笑talk show编剧。及后,许多香港的综艺节目、大型节目等,主持人介绍节目和嘉宾的讲稿对白、颁奖典礼中颁奖嘉宾的颁奖词、节目环节与环节之间的串场等,均以趣剧小品、单口喜剧等趣味形式展开,一大群综艺节目的创作精英,必须学会撰写单口喜剧和小品趣剧的技巧,因此一大批单口喜剧创作人也应运而生,如蔡和平、刘天赐、吴雨、何丽全、曾展章、黎文卓、余咏珊、甘国亮、彭济才、何丽全等,还有创作鬼才许冠文、王晶、林超荣、李力持、高志森、郑丹瑞、陈庆嘉等,香港著名“度桥”人李瑜、胡美屏、吴金鸿、区华汉、钟景辉、金广城、刘定坚、刘镇华、郑介立等等。这批笑话、单口喜剧、小品趣剧的创作人,及后均称为香港电影界和华语演艺界最著名的喜剧创作家。</p><p class="ql-block">在香港,最早以类似形式表演而知名的是许冠文及黄韵诗;但首先将之以单一节目表演(超过两小时)的是黄子华。1990年,曾留学加拿大的黄子华,将美式风格的单人喜剧引进至香港,并命名为单口喜剧。后来更亲手带领第二位单口喜剧人物张达明进入“栋笃舞台”。单口喜剧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渐渐广为香港普遍观众所认识和接受。除此之外,著名舞台剧演员詹瑞文亦创立“形体单口喜剧”,在2005年,更有林海峰加入单口喜剧表演行列,希望打入在这新市场中。继二人之后,2008年森美亦打算打入市场。现在,香港的单口喜剧文化已经开始步向多元发展,而单口喜剧的表演模式也开始慢慢地被中国大陆观众(尤其粤语地区)所认识。</p><p class="ql-block">台湾[编辑]</p> <p class="ql-block">台湾的秀场中,有类似于单人喜剧的表演,如邢峰、张菲、猪哥亮等人,但是其表演多半仍需要其他人陪衬,或是以访谈或短剧为主,与西方的单人喜剧表演不太相同。有少数表演者以单人喜剧演出,如在卡米地喜剧俱乐部演出的吴承凤。</p><p class="ql-block">1991年,由李立群演出的单人舞台剧《台湾怪谭》,引进了单人喜剧的元素进入其中。</p><p class="ql-block">与相声、脱口秀的区别[编辑]</p><p class="ql-block">单口喜剧跟中国北方的相声表演,特别是与单口相声之间,以及和脱口秀表演之间,在语言的幽默、风趣、逗笑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单口喜剧跟相声、脱口秀在表演形式、侧重点等方面并不相同。</p><p class="ql-block">单口相声以某个固定的话题为内容,以幽默、逗人发笑为表演目的,侧重娱乐;相声的表演内容按照表演前的设定进行,很少与台下观众的互动。脱口秀一般无预先设定的讲稿,随机应变,围绕某个或多个话题发表即兴演讲,风趣幽默;单口喜剧跟相声一样有预先设定的稿件,在表演过程中通常会根据与台下观众的互动随机应变,这又带有脱口秀的特征;单口喜剧在话题上也不固定,通常只有一个大体框架,随着思路变化在框架范围内不断变换话题,讲述故事、表达观点;单口喜剧很注重台上台下的互动性,表演者与观众之间会有不少直接的对话,中间通常会穿插各种舞台表演,如舞蹈、歌唱、抽奖、朗诵等等;在内容上,单口喜剧会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针砭时弊、讽刺时政人物、揭露社会现象、揭示深层次的人性缺点,使观众在笑声中对社会、对自身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侧重“发人深省”,而不是简单地为娱乐而娱乐。单口喜剧表演时间通常较长。一个完整的单口喜剧表演通常长达两三个小时,一般会分段表演,有一次以上的中场休息时间。</p><p class="ql-block">材料源之wikipedi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