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盘山,乾隆笔下“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好地方,是景色秀丽的天津后花园。我们曾多次光临,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唱唱歌,打打牌,蹬蹬山,拍拍照……到景区玩一玩,乐呵乐呵。2024年5月9日,我们这些75.76.77年纪的老同学又一次聚会,再上盘山。</b></p> <p class="ql-block"><b> 过了写有”盘山”的牌楼,听一返回的游人讲:“爬到山顶距离800米,小一公里地啦!”,人家指的是到盘山顶掛月峰的海拔高度。我们初略的算一下,一层楼梯斜着量是5米,蹬到山腰100多米,如同蹬20来层楼吗?有同学疑虑了,要“打道回府”。还是宝杞同学明白:如果返回不如爬上去,到了山腰出后门离住地很近。后来才听说,为了此行,早饭前他与树人老班长已作足功课一一探过路,哈哈一一原来如此。抬头往上看,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包围着,彩旗道旁飘飘。我们把达到的目标确定为"三个高地”,每块高地都有一段平坦的路,能做到有张有驰,平平安安,痛痛快快回到住地。“不蹬上山腰启不是白来,该歇还要歇,该蹬该爬要坚持!”有人说。</b></p> <p class="ql-block"><b> 不知哪位大师写的,有2平米大小、一个火红颜色的“缘”字清晰的进入我们眼帘,到达这里算是蹬上了第一个高地。见到雕刻起伏的”缘”,不由得喚起我们的联想,59年了,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同窗,同吃同往的集体生活。如今我们又聚在一起不就是缘分吗?缘出有情,缘出美好,缘出上进的力量,同学们不约而同靠拢“缘”下。</b></p> <p class="ql-block"> <b>这里是第二高地,有乾隆的《游盘山记》(部分)石刻。听人说,盘山石刻有200多处,其中乾隆的最多有100多处,有文、有诗、也有字。如果加上乾隆题写御书、楹联匾额的墨迹近150处。细緻看看御笔的镌刻“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州,枕长城,是为盘山。蓋冀州之天作,附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者也。”大概写的是盘山走向,雄伟壮观之美景,其挺拔与秀美无以伦比。蹬上第二高地不易。不是吗?你看昭忠与金玲夫妇携手上来了,看得出他们和我们一样如见光明的欢愉。“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是到半山腰的最后一块高地了,远望美不胜收。天津市曾评选过“津门十景”,盘山美名为“三盘暮雨”,三大特点为一盘水、二盘石、三盘松。手扶白石栏,不远处的山门耸立在眼前,都说是几年前建的,在山门前的广场演过节目拍过电影。大伙昂头都盯着山门额檐上的蓝匾金字“万派璇源”,不知是谁的眼神真好,大写的“万”字和“璇”看得清清楚。有同学问学问大的焕锦,他也不说话。我们猜迷:大概的意思是所有(美景)流派的源头吧?乾隆不是说大话。我们走进山门大殿中央,厚厚的石板地上铺了一个烧铸的硕大圆铜板,铜板上有四个动物图案,人说是龙的四子,大概是为了避邪?同学想粘一粘灵气,站在那里早忘了爬坡的疲惫。我照相时没拍上半身,大家猜猜这几位神女都是谁呢?</b></p> <p class="ql-block"><b> 出山门一马平川。汉白玉的大理石映着镌刻乾隆帝32次来过的地方“标语”。走平道左转不远又见一牌搂,檐上镶嵌匾书“京东第一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墨笔。旁边是古木参天的地方,有条椅、石凳候着,大家齐刷刷地合影后就地休息。在这里再进西南门才是登顶峰的开始,以前去过,美景更佳。但我们这天的的小“长征”算是夺得了“高地”。</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住地是山边莲花村的玉龙山庄,两层的小楼依山而建。门前是个小院落,核桃树叶茂根深,树荫下是乘凉的好地方。在院旁倚栏眺望可以看到盘山牌楼和穿梭的览车,很适合取景拍照。歌厅在地下室,很一般地音响嚷两嗓子还行。玉龙山庄旁的农家院可豪不逊色,花儿朵朵让你留连忘返。小三天的盘山之行重在再上盘山,玩的是好心态,慢慢地走,滿脸地笑,轻松地跳,到处都是如画的美。</b></p>